骨水泥不同分布对PVP术后疗效的影响
2018-07-26刘杰龙浩张洋徐燕
刘 杰 龙 浩 张 洋 徐 燕
(1.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贵州贵阳 550000;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其发病率逐渐增高[1],是老年患者的主要骨折类型[2],早期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能有效减少卧床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3]。近年来关于椎体成形术疗效报道较多,具体落实到骨髓泥分布上尚不完整。本研究探讨骨水泥在椎体内不同分布情况对术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因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住院行椎体成形术(PVP)患者,平均年龄(72.35±3.18)岁,对伤椎术后骨水泥分布进行影像学观察,上下终板灌注80例为A组,非上下终板灌注30例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VAS评分、ODI、伤椎骨水泥灌注量、术后抗骨质疏松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诊断明确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骨水泥前、中柱均有灌注;(2)不能耐受长期卧床,无脊髓或神经损伤,排除手术禁忌症;(3)病史资料完整并配合随访。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其他病理性骨折(肿瘤、结核);(2)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不符;(3)资料不全或随访少于时间不足者。
1.4 术后处理
术后卧床休息6 h后佩戴腰围护腰活动,术后第1 d复查X片,术后依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7年)规范抗骨质疏松。
1.5 观察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术前骨密度(T)、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抗骨质疏松情况、术前及术后的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VAS评分、ODI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
1.6 统计学分析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s,%)
注:*表示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P<0.05;#表示术后B组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1 d 术后1月 术后3月 术后6月 术后12月A组 80 38.2±10.6 25.3±4.9 25.6±6.2 26.1±5.3* 26.8±4.2* 26.9±4.9*B组 30 39.6±9.2 22.7±7.5 23.1±8.7 29.1±7.2*# 30.3±8.1*# 31.2±7.8*#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ODI和VAS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脊柱Cobb角比较(x±s)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3、6、12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ODI和VAS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ODI、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后的ODI、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P < 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脊柱Cobb角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1 d及术后3月伤椎节段脊柱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月、12月B组伤椎节脊柱Cobb角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3。
3 讨论与结论
PVP作为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广泛运用[4]。本次研究表明,PVP治疗老年人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日常生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中,行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症状均能明显缓解,术后VAS 评分、ODI较术前显著降低。患者在术后1 d,即可下床活动,进一步证实椎体成形术疗效确切[5],两组患者在术后1 d及术后1月,因椎体内骨髓泥及腰围支撑作用,使得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无差异,在术后3、6、12月复查时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出现了差异,B组(非上下终板灌注组)伤椎椎体前缘压缩较多,在骨折愈合和骨痂塑形改造期间,随着部分松质骨、皮质骨吸收,加之病人疼痛减轻后活动量增加,导致上下终板未灌注骨髓泥组部分松质骨吸收,进而出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A组患者骨髓泥支撑作用即便部分椎体内松质骨吸收,因有骨髓泥的上下终板灌注,骨髓泥、终板皮质骨及侧方皮质骨的支撑,进而后期较少发生椎体前缘高度减小。B组患者出现椎体前缘高度减少,伤椎节段脊柱Cobb角加大,脊柱后凸畸形增加,为维持脊柱平衡,腰背肌劳损加速,进而B组患者中远期疼痛重,影响其基本生活。
综上所述,PVP术后骨水泥上下终板灌注,更能减轻疼痛,减少椎体后期塌陷,防止脊柱后期后凸畸形发生或加重,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骨髓泥在椎体内弥散呈随机性,很难控制我们想要弥散类型,骨髓泥在椎体内的方向性弥散是后期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