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收藏
2018-07-26刘锡荣
刘锡荣 ( 文化学者、鉴藏家)
榻上云烟
一溪云水点点鹭,两岸青山淡淡舒。三省鹤烟三更雨,万里江山万卷书。晨昏泼彩松涧路,乐忧赏古忘田畴。满屋山川蕴锦绣,一榻风光胜皇都。
你想作一个精神富翁吗?去读书。
你想作一个精神与物质双重富翁吗?去收藏。
书读多了,要去实践,要不然,成了书呆子。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光走路,也不行,那只是过眼云烟。那就得上手,得有东西去研究,去验证。而收藏,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古话说“家徒四壁”,也可以指房内壁上无有字画,没文化、没资财、少学养等等意思。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谁家没几件古董呢?
至于当下的物件,当下的艺术品,虽有优劣,即使它再好,也得经得起百年、数百年的捡后,才能断定其真实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也只能代表当下人的审美取向,当下的工艺水准,当下的文明高度。它不能代表古人的审美取向,古代的工艺水准,古代的文明高度。
而古董,却能实现这个目标。因为,普通的物件午已消磨在过去的岁月了。凡是能够传得下来的古代艺术品,那一定是代表那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工艺高度,审美高度的物件。
这,也就是古董收藏的奥秘。古往今来,有多少皇帝王族、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们乐此不疲,前扑后继的根源。我们有幸生活于盛世,我发现了宣德炉的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帝王文化,文人文化,连续收藏十余年,著书十余部,使得全社会都重新认识宣德炉,乃至于:各家拍卖有专场,人人案头有宣炉,每日里沉烟袅袅,琴棋书画,工作会友,岂不快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所有的古代艺术品,都是文化的载体。凡是进入收藏领域的每一个物件,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历史变故,多少政治、经济、人事、工匠、漫妙?甚至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唐太宗诱骗《兰亭序》,宋徽宗的“雨过天晴云开处”的汝窑瓷色,叶公绰、叶公超叔侄二人保护“毛公鼎”,王懿荣与罗振玉为了“甲骨文”的贡献与介蒂,张伯驹的收藏捐赠国家与潘素的爱情故事,还有英国人大威德收藏的中国瓷器……
古往今来,我们回望历史,饱读“经史子集”,瞻仰这些古代艺术品,乃至于收藏这些艺术品,并与它们相濡以沫,卧咣山水,榻上云烟,岂不是人生之大乐乎?!
所以,收藏,是一种文化境界,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不就图个健康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