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诉说一座城的爱恋故事

2018-07-26张小妹

现代苏州 2018年14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博世制药

○记者 张小妹

印象中,企业总是内敛的,不太爱表现,总是默默地用实力说话,甩出一堆数据,让人瞠目结舌。这一次,我们决定让企业发声,倾听它与这座城的故事。

去年年底,苏州工业园区新成立了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这块区域位于园区东部,是园区陆域面积最大、产业层次最丰富、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功能区,也是园区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在这个区域内,集聚了近400家高端制造企业,此次苏州工业园区首届网络文化季中,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管委会将牵头组织“我说园区·分享精彩”讲演会,让企业发声。据悉,活动将邀请区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围绕主题从自身角度客观讲述企业创业经历和园区营商环境。

本期《全景金鸡湖》杂志,跟随记者一起先来探探这些企业与园区的爱恋故事吧!

参天制药——药厂的坚守是尽善尽美

最近,一部《我不是药神》,把药厂推上了风口浪尖,其实无良药厂只是电影中描绘的角色,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良心药厂,比如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参天制药。

参天制药创立于1890年,至今已有127年的历史,是日本眼科医药的顶尖制造商,是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公司。1988年,参天制药于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9月,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独资工厂,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欧盟GMP认证的眼科制药工厂。

多年来,参天制药不断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患者持续供应高品质、价格合理的治疗药品。参天制药株式会社董事长森田隆和曾经这样说过:“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工厂将追求卓越品质,力争将工厂建成世界一流的、最为先进和专业的眼科医药制造工厂。为此,苏州工厂从水源提取、制造以及管理上都力求尽善尽美。”

据了解,工厂把在苏州提取的原水经过各种过滤系统、电离子交换、蒸馏等8个阶段的工序对水进行提纯,使之成为可以用于注射剂的医疗用水,并在制造过程中的蹊径与灭菌工序里也使用医疗用水,在每道工序中始终保持着水的高品质。此外,工厂对厂房的气流进行严密彻底的控制,以创造无菌生产空间。工厂还从原料运入开始,称量、溶解、存储、自动洗净、灭菌、灌装、包装、皮质管理试验,到存货以及发货为止,整个过程都进行严格的品质把关。

礼来制药——与苏州共发展,是我们的目标

礼来制药拥有140多年历史,是一家以研究为基础的全球性医药企业,于1876年5月创建于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礼来是第一个在中国开展大规模研发活动的跨国制药企业,也是最早把重要研发项目外包到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

早在1918 年,礼来就曾来到中国,将其第一个海外代表处设在上海,从而迈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1993 年,礼来重返中国。 时隔三年,礼来苏州制药厂破土动工,它是礼来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首家独资药品生产企业。据了解,礼来苏州的生产制造区采用了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模块设计,这是礼来全球第一家采用模块结构建造的制药厂,也是该技术在国内的首次运用。

1998年礼来苏州制药厂正式投产,并获得卫生部药品论证管理中心的 GMP 认证证书,是国内较早通过GMP 认证的制药企业之一。在苏州的多年发展,礼来取得了骄人成绩,也为推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礼来制药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文睿曾经表示过:“苏州是礼来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我们对苏州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未来双方能在创新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星电子——进入最早,也扎根最稳

提起三星,大家总是会想到三星手机。三星公司成立于1938年,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早在1994年12月,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初期,三星就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兴建了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作为最早入驻园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三星电子目前已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设立了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等15个项目,涵盖制造、研发、酒店、金融保险、物流、团膳服务等领域,总投资超过54亿美元,注册资金超过16.5亿美元,员工人数1.8万名。

2015年,三星电子投运新型生产线,开启了智能制造之路,其全线自动化及超精工艺,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三年来,这家扎根园区20多年的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能大幅提升,尝到了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甜头”。韩国三星显示株式会社副社长李玗钟表示:感谢苏州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三星在苏发展,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博世苏州——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应变

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概念在国内持续深化推进。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博世也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预判出未来市场趋势,长期稳定地开展投资布局。过去十年间,博世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额近400亿元人民币(约合48亿欧元)。2017年,博世在华总投资额高达64亿元人民币(约合8亿3千万欧元)。

“博世是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支持者更是受益者。中国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产业格局以及巨大的物联网市场潜力,为博世带来了诸多业务发展的机遇。”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博士表示。

博世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1999年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至今已成为博世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博世苏州在园区已经建造有5座工厂,设有汽车电子、底盘控制系统、多媒体、互联工业等五个事业部,员工超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近1900人。同时,企业销售额每年正以20%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了232亿人民币。博世苏州已经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工厂发展为重量级的研发创新基地,同样坐落于园区的新研发大楼即将建成投用。

旭创科技——创业从来都不是鲜花满途

2008年4月,刘圣创办了旭创科技,并获得了来自美国及中国知名风投公司的投资。旭创科技总部位于苏州,在美国、台湾均拥有研发中心和销售分支。自成立以来,公司打造一个立足中国的、业界一流、客户满意的高端光模块公司。

旭创的发展之路也并非鲜花满途。企业曾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最终在政府部门的专业帮助下,危机得以化解,企业从此进入快车道。目前已成为国内光模块领域的创新龙头。

在创业这条道路上,刘圣一直在探索,他认为:“我们创业的这十年,一直在学习。刚开始,把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搬到国内来,后来慢慢调整,比如,公司是否一定要全员持股,企业文化是不是完全沿用海外公司的宽松文化……我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把国外文化和园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刘圣说:“中国通信技术,在3G可能是跟随,4G是跟国外的平头齐进,但5G中国是希望能够全球第一。作为中国的光模块供应商的话,这个给他们的机会很大。”

久保田农机——农机“大牛”的又一进击

自1998年成立至今,受益于好的政策环境和好的市场环境,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一直发展非常顺利。1998年建厂之初,年度生产销售半喂入收割机不足300台,到2017年度,年生产销售收割机19000台,插秧机41000台,拖拉机5000台,合计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超过了65000台,年度销售额近50亿元。

今年4月10日,久保田投资约3亿元建设的第二工厂也正式开业,据悉,第二工厂主要生产拖拉机和轮式收割机,年产量达到拖拉机1万台/年和轮式收割机1万台/年,制造能力和水平已与久保田日本和全球工厂的水平同步。与此同时,第二工厂的环保水平为久保田集团工厂的前列。

第二工厂开业时,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南龙一表示:“久保田在插秧机、水稻收割机产品方面,确立了稳固的地位,今后将丰富旱田产品的产品线以及扩充供应能力。第二工厂的旱田产品投产也标志着苏州久保田迈出了新的一大步,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苏州久保田将充分发挥久保田集团的技术研发能力、资金实力、服务经验,不断提供高性能、高品质的农业机械,为中国农业做出贡献。”

晶方半导体——从引进技术到全球领先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成立,主要业务是做晶圆级的先进封装,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服务商,在园区有2个大规模的量产基地,同时在美国硅谷有一个研发机构。

回顾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一开始通过引进一项来自于以色列的前沿技术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技术起家,在2005-2008年期间,晶方科技成功引进、消化吸收以色列前沿技术,将其专注于影像传感器(CIS)领域,实现大规模量产。

多年来,这支本土创业团队通过持续再创新,形成独立研发能力,斩获了许多世界第一、唯一:世界第一大的影像传感器晶圆级芯片封装测试提供者,世界唯一的MEMS晶圆级封装量产服务提供者,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8寸与12寸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量产线的企业。

在公司董事长王蔚的带领下,晶方半导体走出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跨越、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并成为全球传感器领域先进封装技术引领者,全球传感器芯片封测龙头。

当前,晶方科技正瞄准智能化时代的产业机遇,积极布局CIS、指纹识别、AR/VR、3D摄像等新的应用与智能化趋势,并针对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进行战略布局、拓展与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造全新的全产业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博世制药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斯里兰卡将在汉班托塔建200英亩的制药区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博世再攀新高
博世用“新”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