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2018-07-26梁彦玲崔付超姬广森
梁彦玲,崔付超,姬广森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郑州450007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较强、患者预后差、病死率较高,是中国目前发病率高且难以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来,肝癌的病死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约有1.3亿,每年经母婴传播被感染的新生儿接近110万[1-3]。当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主要是放射性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生物免疫细胞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首选疗法,但原发性肝癌的起病较为隐匿,且手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而使用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肝动脉插管化疗,在治疗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肝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据相关研究显示,介入化疗栓塞法不仅可以控制局部肿瘤的发生,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4]。目前,介入治疗方法已被认为是晚期肝癌和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首选疗法。但由于主、客观的一些影响因素,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仍会发生一些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对TACE手术的成功与否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17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依据2011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诊断标准[5],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②参照Child-Pugh分级标准[6],肝功能为A级和B级的患者;③未发生肝外转移的患者;④只采用TACE介入法治疗的患者;⑤所有患者具有介入手术的适应证,并行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且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心、脑、肾疾病的患者;②体内凝血功能减退的患者;③凝血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其中男性124例,女性46例;年龄 31~77岁,平均(56.13±12.07)岁;平均病程(3.27±1.82)年;发病部位:肝脏左叶27例,尾状叶6例,右叶137例;TNM分期:Ⅰ期37例,Ⅱ期92例,Ⅲ期41例。
1.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手术后并发症(骨髓抑制、肝功能不全、胃肠道反应、发热)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①骨髓抑制[7]:0级,白细胞≥4.0×109/L,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100×109/L;1级,白细胞(3.0~3.9)×109/L,血红蛋白95~109 g/L,血小板(75~99)×109/L;2级,白细胞(2.0~2.9)×109/L,血红蛋白 80~94 g/L,血小板(50~74)×109/L;3级,白细胞(1.0~1.9)×109/L,血红蛋白65~79 g/L,血小板(25~49)×109/L;4级,白细胞<1.0×109/L,血红蛋白<65 g/L,血小板<25×109/L。②肝功能不全:检测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其他生化指标联合判断。③胃肠道反应: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痛、呕吐和腹胀等临床症状。
1.3 研究方法
依照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水平分成阳性组(AFP>26 ng/ml)和阴性组(AFP≤26 ng/ml);肝功能分级分为肝功能A级组和B级组;体内肿块形态分为弥漫型组、结节型组和巨块型组;患者肿瘤血供分为肿块的乏血供组和肿块的富血供组。调查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原发性肝癌患者分组情况
患者肿瘤血供中乏血供42例(24.7%),富血供128例(75.3%);肿块分型中弥漫型37例(21.8%),结节型63例(37.1%),巨块型70例(41.2%);肝功能A级105例(61.8%),B级65例(38.2%);甲胎蛋白阳性98例(57.6%),阴性72例(42.4%)。
2.2 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富血供患者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乏血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肿块分型患者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为B级的患者骨髓抑制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3 讨论
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差是由于经常合并肝硬化且肿瘤细胞的浸润性增加迅速。冷冻术治疗、射频消融、肝移植和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细胞癌较好的疗法,特别是在肝功能恢复较好和小肝癌患者中,这些方法使患者的治愈率较高[8-11]。但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比较隐匿,手术后的复发率高。而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对患者的毒性小,周围组织受损少,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明显的好转[12-15]。
本文调查显示,患者在行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主要发生的并发症有骨髓抑制、肝功能不全、胃肠道反应和发热等。发热一般是TACE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同肿瘤血供和肿块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的体积比较大,肿瘤血供动脉明显变粗,血供丰富,TACE时注入栓塞剂较多,栓塞更彻底,肿瘤组织细胞缺氧坏死更加显著,肿瘤坏死的范围较大,肿瘤坏死引起的发热则更突出,再加上肝细胞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发热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对于患者体温低于38.5℃且没有其他不适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物理降温、静脉补液,嘱其多饮水;而体温高于38.5℃的患者,应该检查其体内是否有感染,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如果确定为手术后感染,则应使用抗生素来控制体内的感染,注意伤口清洁,多补充水分,一般可顺利渡过发热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一般为腹痛、呕吐、恶心等,主要是由手术后化疗药物,手术中插管操作和栓塞剂反流进胃肠的供血动脉等引发的神经反射性兴奋,还有栓塞剂引起的癌组织坏死、水肿和缺血造成肝脏体积变大拉伤包膜引起的。反应严重的患者,要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止吐药物,注重口腔内卫生,一般可顺利渡过此阶段。本调查中,不同肿瘤血供、肿块分型和肝功能分级患者,肝功能不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分级为B级的患者,肝脏功能储备低,TACE手术以后引起肝功能不全比较明显;肿瘤血供丰富的患者,由于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较多,栓塞更为彻底,手术以后转氨酶升高比乏血供组明显;肿块分型为弥漫型患者肝功能不全情况最严重,由于弥漫型肝癌肿瘤分布面积广,使得碘酒抗癌药物混悬剂沉积于肿块周围的无癌区小动脉和细小毛细血管较多,对肝功能的损伤比较大。对于肝功能有异常和肝硬化的患者在手术前要服用一些护肝保肝的药物,这样会降低肝功能不全情况的发生,在护理方面应指导患者多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多卧床休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肝功能情况一般可逐步缓解。TACE的治疗虽然是局部治疗,但是化疗药物在经过肝脏后,仍然有一部分可以进入到外周循环,致使骨髓抑制。所以,在患者进行TACE手术后要检查血球分析,检测血细胞的三系变化,及时对症治疗。患者手术以后都要预防受凉感冒,加强个人卫生护理,饮食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为主,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加强机体的免疫力,骨髓抑制的情况一般可纠正。在临床治疗中,要严格把握TACE手术的适应证,防止严重骨髓抑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表1 不同临床特征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主要发生的并发症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不全和骨髓抑制,如患者手术后注意饮食,小心护理,一般可治愈这些并发症。所以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临床方面还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