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8-07-25廖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小学体育教学培养

廖科

摘 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亟待转变传统观念,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乐学精神”“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和“充实提升能力,实施有效引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意义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这些作用在小学生学习中更为明显。从现实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差,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培养不够所造成的。“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问题已成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课题之一。现代体育教育特别重视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互动,更加突出了“重视非智力因素,以情优教”的迫切性。对此,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适应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要立足学生兴趣,倡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做到有效引导,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2当前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主要问题

(1)教学导入较为形式化。不少小学体育教师为了体现体育课的规范化,在教学导入时大多运用学生军事式的整队、报数、报告人数和教师教官式的告之学习内容及要求。从形式上可以说是有条不紊、丝丝入扣,让听课教师感到学生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就是这种流于形式的常规导入,恰恰是扼杀学生活泼好动天性的“紧箍咒”,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身受严密监视之中,导致产生“时时处处小心为妙”的心理,其大胆尝试、大胆探究的个性得不到张扬。

(2)指导方式太过于急躁。学生在体验新技术過程中,动作刚一出错,教师就立即叫学生停下来,马上给予纠正和指导等。这样做不仅扰乱学生的思路,而且还影响思维的连贯性,从而易使其行为受到牵制,进而产生紧张情绪。这种过于急躁的指导方式是不适时、不合理的,看起来对必要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很重视,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未能做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甚至个别教师在指导时话语不休,过于强调自身观点,极有可能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教学点评缺乏启发性。一些教师善于运用定式的评价方式,常用“好”、“很好”、“OK”或“不行”、“不对”、“还是不行”等词语进行评价,用这种笼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而且会使他们不能根据教师的指导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时甚至是自暴自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运用一些启发性的点评来帮助学生,使其明白自己“为什么好”、“错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从而启发他们指导如何做才合理等等。

(4)批评惩罚偏于尖锐化。少数教师在上课时不认真,态度懒散、得过且过,更谈不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当个别学生出现问题后,不是宽容、耐心的指导,而是大声呵斥、极力挖苦,甚至惩罚。“沒见过你这么笨的” “你真是聪明过头了” “轮不到你去帮助别人” “罚跑操场十圈”等等语言是此类教师的“法宝”。也许他们的初衷是想通过“刺激”或“教训”让学生记住,从而认真地学习,殊不知却“适得其反”,极大地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给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3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对策建议

3.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乐学精神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教学科发生兴趣时,才会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一是创设情景,唤起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低年级立定跳远这一课中,整个过程就是在布置的场景中完成的。在去动物园途中(队列队形),在瓜田帮小熊运西瓜(素质练习……熊行),在水池边进行蛙跳(辅助练习),在荷叶上进行青蛙跳远比赛(立定跳远练习),从中教师提示:害虫非常狡猾,一听到声音就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一齐反映:“轻轻的。”“对,我们要轻轻的,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落地轻轻的呢?”同学们在这种情境下练习不仅兴趣很浓,而且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是采取措施,保持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易激发却难于保持,需要教师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及时采取措施,把学生的兴趣保持于教学全过程。首先,用正确的学习目的去鼓舞。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学好体育的社会意义,让他们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感到小学体育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有用的,从而自觉、乐意、满怀信心的参加学习。其次,用体育的应用价值去激发。有的教师在教某一部分运动知识时,常常说明它是将来应用于生活、生产、娱乐等必备基础。对可以直接应用的运动技术技能,则尽可能创造实地应用机会。如学生学习障碍跑后,组织学生在校园中通过多种自然障碍物,让他们体验如何安全通过生活中碰到危险障碍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深切感到体育知识技能的有用性,既可以加深对体育技术要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第三,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去引导。为了使学生喜欢体育,不但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还必须有丰富的课外活动相配合。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开运动会”“搞友谊比赛”等。开展这些活动效果显著,不但培养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发现和培养不少体育尖子。

3.2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形成不良习惯,以后纠正起来也就很困难。概括起来,通过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独立思考”“勇于评价和善于合作”等良好习惯。

一是学会听讲,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到底听没听,我们可用“看”来检查。不少体育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从“看”字开始训练,要求学生听讲时一定要看着讲课人,如果发现某一个学生的眼睛没有看着老师,就稍停一下讲课或示范用于提醒,或用即兴提出的方式让其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同时,我们还可以要求他们认真听同学回答问题。当老师提问时,要求学生都要做准备。当其中一个同学回答时,其他同学也要自己默默回答,并要对同学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

二是学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置悬念,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体验到独立思考的乐趣。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讨论和争辩的场景,甚至鼓励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问题公开化、透明化,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讨论、争辩自己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让问题在各种不同的思考角度中得到理解和融化,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

三是学会评价、养成合作发展的习惯。师生、生生评价是实施新课程标准评价的关键,这一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探究、合作的体育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必须得到同学、教师的不断评价进行调整,进而改进技术,明白道理,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习得不同时期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才会在合作中递进提高。但在师生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及时指导和校正、倡导互学互帮和合作发展。

3.3充实提升能力,实施有效引导

俗话讲,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多元化,教师要实施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引导,必须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哪怕是自己的学科知识,在学生在面前也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毛振明教授就曾发出过如今的体育教师也不好当了的感慨。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用于弥补自身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即使你不会或者不懂,你也得诚信面对、坦白相告,你甚至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研究。这样,你的学生是会理解的,切记不要“不懂装懂”。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小学体育教学培养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