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学结合”模式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2018-07-25张树培张玮陈龙江浩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6期
关键词:车辆工程课程体系

张树培 张玮 陈龙 江浩斌

摘要:针对车辆工程学科教学内容涉及学科众多、针对性强且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学科教学内容特点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研学结合”模式的特点。提出了“研学结合”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为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车辆工程;研学结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176-02

一、“研学结合”对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意义

车辆工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专业,是同产业接触密切的学科专业,也是应对本领域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的学科专业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新技术的不断产生,越来越多的革新出现在汽车上,车型改进与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汽车作为制造业的高端产业,覆盖的技术领域越来越宽广。这一现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课程建设的难度加大,传统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陷入传授即落伍、学成即失效的尴尬境地,这同时也是应用型专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课程构建显然越来越无法适应日益加快的知识更新速度。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教学思想从传统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从为了学生能获取更多知识的教学体系构建中走出来,将学习知识转换为学习如何获取知识。

二、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研学结合”是一种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它既是教学方法的理念,也是课程构建的理念,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理念。将研究与学习结合起来,教与学的过程既是学习过程,也是研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对教学有三大促进作用:强化教学的实践性、提高科目间的联系性、增加知识的前沿性。

1.强化教学的实践性。研究是一个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实践性原则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实践性原则是其根本原则。在研究实践中,学生的体会内容较多,社会调查、收集资料、选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结果、撰写报告等都涵盖其中,可谓是丰富多彩。

2.提高科目间的联系性。研究是围绕某一目标综合运用各科目知识的过程,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结论的深度以及价值都是研究者自身的知识储备、理解程度和融会贯通能力的综合体现。在研究过程中,围绕一个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所涉及的科目越来越多,不同知识体系的学生体会会有不小的差异,而且科目间的联系越来越清晰。

3.增加知识的前沿性。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是一项创新活动,是以最前沿的知识为基础的。完成一项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和体会围绕这一问题的相关前沿知识。与传统的教案更新相比,参与研究过程的知识更新方向更明确,更新速度更快,理解更深刻,而且由于目的性强更容易吸引学生,使其注意力集中,效率更高。

三、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支撑作用

通过研究课题引导和培养学生,相应地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教师只有从事科学研究,关注学科前沿,授课内容才能具有科学性和前沿性,讲述过程才能展现逻辑性和启迪性。高质量的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活跃的思维在教学互动中将为教师带来更多的课题灵感。教学过程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使其有融会贯通的能力,在传授过程中会不断地感受到新的体会和认识;科研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学实践的积累、总结和提升;可以说教学是科研的推动力和催化剂,能够使教师的科研活动有更好的基础。

四、以研促教对学生的影响

科研过程是一个创新过程,因此每一个科研题目都是新题目。对学生来说这有足够的新鲜感。科研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多科目交织应用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激发创新思维和罗辑思维的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强化训练。科研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实践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着趣味性和挑战性,对青年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是一个强化自身能力的过程。

五、车辆工程学科课程的特点

车辆工程专业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专业。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上述车辆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和控制、使用和维修、相关检测装置和仪器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于学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专业课程有非常突出的特点:

1.课程涉及的学科众多。汽车是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是制造业的最下游。汽车的研发、设计、生产所涉及的知识门类众多,因此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相对较多,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交通、力学甚至金融。

2.课程针对性强但联系不紧密。汽车结构复杂,可以拆分成若干总成,各总成之间结构差异大,用材、原理都大相径庭。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除了基础的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外,车辆专业还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众多课程,例如针对汽车电子的《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各门课程分属不同学科,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

3.知识多而且更新速度快。伴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车企纷纷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因此汽车上的新技术越来越多,新产品层出不穷。仅2016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就推出87种新车型。汽车的教学是以产品为教学对象的,产品种类多而且更新速度快导致对知识有快速更新的需求。

4.对实践要求高。车辆工程专业行业针对性强,而且是制造业行业,学生培养目标较为明确,因此实践环节较多。加上厂家众多,产品众多,保证实践内容的涵盖面积是非常困难的。从车辆工程学科现有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看,其存在的问题显然是知识体系内容繁多且更新速度快,有较强的针对性。

六、“研学结合”的要点与原则

“研学结合”的闪光点众多,与传统的教与学相比优势突出,但是真正实现并不容易,需对人、课、题三者精心设计与培养才能达到目的。

1.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研学结合”要解决知识更新速度与传授知识的更新问题,需要具有前沿知识的教师来完成。有从事科学研究、关注学科前沿的教师队伍,才能使“研学结合”在课程构建中真实发挥作用,离开高水平的教師队伍,“研学结合”只能是空谈。

2.对学生培养方向的明确定位。科研课题的选择是有方向性的,其内容也是有导向性的。如何引导学生,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潜力固然重要,但是若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些往往是南辕北辙。

3.科研的立题选择。科研课题的立题需要满足科学性、需要性、创造性、可行性等原则,其难度受各原则的比重影响,而以教学为目的的科研课题以引导为主,其各原则比重的拿捏需要精心设计。

4.研究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体现。研究不能是无基础的,因此它应该是由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环节组成的,它既是体系的构成,也是体系的升华。研究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不同环节中有不同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吕一中,赵晓燕.对“研学结合”课程改革中六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29(5):39-42.

[2]平若媛.关于“研学结合”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29(5):43-46.

[3]李彦芳,刘凤元,于继超.研学结合教学理念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3):59-62.

猜你喜欢

车辆工程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应用型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车辆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实验室开放探讨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初探
车辆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创新
独立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