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非洲来”
2018-07-25王丽
王丽
只有学习才能掌握命运
80后女孩和丹·奥斯曼祖籍索马里,在沙特阿拉伯出生长大,父母都是沙特政府部门的职员。妈妈非常鼓励女儿读书,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学习才能掌握命运”。
2005年9月,和丹高中毕业,爸爸决定让和丹去美国或者欧洲读大学,但妈妈却坚决反对,因为她经常从电视里看到外国留学生在西方被加害的新闻。一个女孩子要单独出国求学,对妈妈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全因素。在浙江义乌经商多年的叔叔,建议她去中国留学,母亲当时就同意了,因为在她眼中,中国无疑是治安很好的国家。
到达义乌后,江南随处可见的绿树草地鲜花,给和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我从小生长在沙特,到处是沙漠,能看到一棵树就很稀奇了,而这里到处是青山绿水,风景实在太美了!”此后,和丹花了一个月时间,先到北京游览了故宫和长城,接着去了上海,“我觉得那里跟纽约一样繁华和时尚,而且还有不少名胜古迹,非常好!”
“我最爱的地方是杭州西湖,可以在里面的星巴克坐一下午。那时就想以后一定要来这里生活就好了。”好玩的是,定居中国后,和丹仍是传统的阿拉伯装扮,穿着长袍,裹着头巾,丰腴的身材让她的鹅蛋脸显得更加圆润,没有一点棱角。扑闪的大眼睛和总是上扬的嘴角让人觉得没有距离感,很快便能熟络起来似的。
初到中国,她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语言障碍,女孩儿开始“疯狂”学中文。汉语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字,甚至是标点符号,和丹都能背出来。不仅是课文、例句,就连练习题,都不放过。她笑称自己的大脑自带检索功能,只要给出页码,就能把当页的所有内容都复述出来。
生活中,诸如去菜市场、坐公交车、逛街买东西等,和丹抓住一切机会跟遇到的中国人聊天。和丹确实很幸运, “中国人有个好习惯,你哪个字说得不标准,他们就会马上纠正你。”和丹的中文口语水平提升得很快,再加上跟朋友学习有关中国文化知识,仅仅6个月,和丹就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5级。这个考试水准,类似于想要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必考的雅思、托福的最高级别6级。以和丹的汉语水平,看中文报纸、电视剧,甚至用中文进行演讲,都不成问题了。
和丹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在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度过,在同学眼中,她是“出镜率”很高的留学生。在校新闻中心电台,她还是一名播音员,与中国学生一起制作了5年的双语类节目。大眼睛,黑皮肤,灿烂的笑容,配上一袭传统的阿拉伯服饰,流利的中文让她一开口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7年,和丹参加了浙江省广电集团主办的“未来主打星”主持人选拔大赛,作为3000多名选手中唯一的留学生,她闯进30强;获浙江省朗诵比赛第一名;2010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语桥”比赛中,她获得银奖。“我已经成了个‘老司机。”和丹套用网络上的热词这么形容自己,中气十足,甚至还带着点播音腔调。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丹提前一年完成工商管理本科学业,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并拿到了优秀留学生奖学金。
导演国内首部中非合拍纪录片
有趣的是,和丹毕业时,偶然看到了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所著的《传播学》。和丹早就对传媒感兴趣,当即给邵教授写了信,信中表达了成为邵教授的学生的期望。还没等到邵教授回信,和丹就迫不及待地前去拜访了邵教授……和丹如愿以偿,来到了浙大,跟邵教授读了博。
读博期间,和丹却做了难。博士论文题目怎么选定呢?如何扬长避短?和丹苦苦思索。一天,她发现导师正在研究中国电影和“华莱坞”电影理论,生出研究尼日利亞电影的念头。她借用“华莱坞”的概念,提出了“尼莱坞”(研究尼日利亚电影)。和丹选定了适合自己的选题。2016年,和丹终于顺利从浙大博士毕业!
因为叔叔哈吉在义乌市开了一家外贸公司,每个寒、暑假,和丹·奥斯曼都会到他的公司实习,学做生意、给客户当翻译,帮叔叔起草合同等。
“初来义乌,当我向别人介绍自己来自索马里时,甚至有客户问,索马里在南美吗?”乘坐出租车时,司机说,“我知道索马里,那是个盛产海盗的地方。”女孩听了真是哭笑不得。其实除了贫穷、分裂和海盗,索马里还有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的另一面。和丹告诉对方,30年前的索马里贸易很发达,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因为气候温润,景色又好,就像昆明或大理,许多国家的国王和总统会去度假。这是妈妈跟和丹讲的,她当时为沙特政府工作,被问及要不要加入沙特国籍,妈妈却拒绝说:“索马里是我的祖国,没有一个国家比它更好!”
有趣的是,刚到义乌时,和丹和许多非洲人一样,并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能拼?白天在市场经商,晚上还要打理店面,有的一天工作18个小时,周末也不休息。“现在,我也经常不分昼夜工作,上课、写稿、拍片、参加学术研讨,周末也不休息,越来越像中国人了。”
从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毕业后,和丹毅然放弃了中东几家跨国企业和机构的高薪聘请,选择回到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当了一名普通老师。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每年吸引上千名非洲客商前来“淘金”。帮叔叔打理公司期间,和丹·奥斯曼结交了许多在这里做生意的非洲朋友,耳闻目睹了不少有趣、感人的故事,于是就萌生了拍一部纪录片,讲述他们在异国真实生活的想法。
和丹認为,由于长期受西方媒体影响,其实中国人对非洲,以及非洲人对中国都存在不少误解。比如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是不少中国人对非洲大陆第一印象的重要来源:干旱的平原上,大型野生动物在寻找水源;贫瘠的村落里,流离失所的饥饿儿童在等待救援。在西方主导的影视作品中,非洲人反面龙套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香港功夫片曾因能打而“横扫亚非拉”。然而,当前不少非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依然停留在李小龙的功夫电影中,至今还能闹出“见到中国人就夸功夫好”的笑话。时至今日,中非看彼此,有时犹如“雾里看花”。于是,2016年,和丹决定和同事张勇一起,联合执导、拍摄一部纪录片——《我从非洲来》,将镜头聚焦在义乌生活的非洲人,呈现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个体。
和丹希望通过真实的影像记录,将非洲人搭乘中国发展快车追逐梦想的画面展现给全世界,讲好非洲人在义乌的小城故事。但做导演并不轻松。在拍摄纪录片的两年里,和丹从来没有周末,工作量大、经费紧张、缺乏人力,“但大家都没有叫苦,凭着对非洲的一腔热情参与拍摄。”和丹算过帮助纪录片拍摄和制作的人,“绝对超过了40名。”有趣的是,许多在影片中出镜的非洲商人,都是她牵线搭桥找到的。
和丹最后选取了19人的故事放入纪录片。他们分别来自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马里、喀麦隆、加纳、埃及等国。主题涵盖经济、社会、婚姻、教育、饮食、艺术等6个方面。有趣的是,片中所有的背景音乐、歌词都是由非洲人创作的。
和丹·奥斯曼说,《我从非洲来》共六集,这是国内首部由中非导演联合制作的纪录片!
《我从非洲来》火爆非洲
第4集《中非跨国恋》中有一段感人的画面:写有“forever”的蛋糕上点燃着6根蜡烛。烛光中,非洲小伙儿诚挚地把结婚礼物献给心上人:“感谢你一直陪我走到今天。”中国姑娘微笑着打开了礼物,含情脉脉地望着心上人说:“Nice!Thankyou!谢谢你等待了这么久,我们好好过日子吧!”随着说笑,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画面中的男主角约瑟夫来自坦桑尼亚,他对一位海宁姑娘一见钟情,但遭到女方的母亲极力反对。在历经了长达六年的风风雨雨后,两人举行了隆重的中式传统婚礼,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的祝福终于为两人的爱情长跑路画上了圆满句号。和丹介绍说:在这段跨国婚姻中,尽管女方家长极力反对,但这个坦桑尼亚小伙子很有智慧,他通过不断地增进彼此了解,最终获得了女方长辈的认可。
同样是跨国婚姻,苏丹理发师赞恩与贵州姑娘的婚恋则更为苦涩曲折。纪录片中,年轻的赞恩来到义乌创业,结识了一位贵州姑娘,由此,展开了浪漫而艰难的恋爱历程。后来,尽管他们结了婚,但女方的父母依然强烈反对。即使在两人生下孩子,去恳求父母理解时,仍被拒之门外……
爱情是浪漫而美好的,但也不是一帆风顺,有时还要经历暴风雨洗礼。“真实纪录非洲人在义乌的生活,这正是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之一。”和丹认为,人与人之间只要增进了解,是可以消除很多误会的。《我从非洲来》之所以与其他影片“不一样”,因为它具有跟摄过程长、呈现形式客观、采访对象量多面广等特点。
其中,有一位主角,普通话充满浓浓的义乌口音。他叫萨米,来自非洲小国马里,20多岁到中国闯荡,在义乌经商多年。他说,自己有时会遇见偏见,“有的人看到我会用指头在我手上蹭蹭,想看看我的黑皮肤会不会掉颜色。”他边笑边比划着说道。
但更多的是和谐。片中有个镜头,是萨米在自己的店铺里和来购物的中国小女孩击掌,一米八的大高个把腰弓成了快90度,才和小女孩差不多高,一双乌黑的大手几乎是女孩手的三倍大。边击掌,边喊道:“耶,说拜拜!”小女孩怯怯地模仿着他的口音,说了句带着非洲味道的 “拜拜”,偷笑着躲到身边妈妈的怀里。
“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灰。”几个梳着非洲特色的小麻花辫子的非洲女孩围坐着,扳着指头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中国的绕口令。这是萨米的女儿们,她们从小在中国长大,汉语达到母语水平。
不仅汉语非常流利,学校排演《甄嬛传》时,小姑娘们个个是“戏精”,她们精心打扮成清宫格格的样子,体验了一把穿越风。令人惊讶的是,小女儿黛安娜·希拉更是通过了层层筛选,在电影《战狼2》中,饰演携带病毒抗体的小姑娘帕莎。能让中国著名导演吴京点赞,这让萨米夫妇非常骄傲。
经过两年拍摄,六集纪录片《我从非洲来》于2017年冬季完成。很快入选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国际电影节,还被赞比亚卢萨卡国际电影节选为开幕影片。英国国际广播电台(BBC)等境外媒体对其做了专题报道,该片还荣获“2017中国网络影视年度最佳纪录片奖”。
2018年1月7日,《我从非洲来》在央视正式开播。5月,该片在南非、埃塞俄比亚、埃及、津巴布韦等30多个非洲国家电视台播出后,引起轰动!导演和丹更是成了网红。
如今身边的朋友给和丹起了个新名字,叫“超级丹”。这缘于前不久索马里联邦政府正式聘任她为总统办公室中索投资与经济合作高级顾问。同时这位浙江师范大学的老师,也成了索马里最年轻的总统顾问!
目前,和丹·奥斯曼正在筹拍第二部非洲题材纪录片《重走坦赞铁路》,将用更广泛的国际视角,记录这条象征着中非友谊丰碑的铁路,讲述非洲人民追求发展、进步、自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