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儿童观在保教活动中的作用

2018-07-25姚昱阳曾晓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

姚昱阳 曾晓萌

摘 要 儿童观是幼儿教师最基础的专业素质。了解科学儿童观的内涵,构建科学儿童观有利于幼儿教师有效的开展保教活动,提高幼儿园的保教效果,从而引导儿童健康成长。本文主要采用了查阅文献的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分析和论证来阐述科学儿童观的内涵以及幼儿教师在实践中构建科学儿童观的方法。

关键词 幼儿 科学儿童观 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我国普及适龄儿童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推进,幼儿教师数量一直供不应求。但随着“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曝光,“幼儿教师虐童”的阴影便在人们心里又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痕。幼儿教师虐童事件频频曝光,幼儿园“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屡禁不止,这不仅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还败坏了幼儿教师群体的社会美誉度和专业认可度,甚至导致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虐童事件”、“小学化“”、“学科化”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部分幼儿教师没有科学儿童观所产生的恶果,这也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了解什么是科学儿童观,如何构建科学儿童观。只有幼儿教师了解了科学儿童观,才能在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做出正确的保教行为,从而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1儿童观的含義

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即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简单来说,儿童观就是人们对 “儿童、儿童期、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观点的总和。

传统的儿童观只是把儿童看作是缩小了的“成人”,儿童的价值和权利并没有受到认可和重视;到了近代,随着启蒙思想的兴起,人们对儿童观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卢梭主张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具有它独特的想法,儿童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要尊重儿童与儿童期。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这一主体虽“未成熟”,但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成人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让儿童“内在自然”在环境作用下自我创造。由此也可以看出,儿童观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迭,也在发展中不断地变化和完善。

2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科学儿童观主要指那些符合儿童本质的认识观点。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曾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何为科学儿童观——“(1)儿童是人,他具有生存权,具有人的尊严和其他一切基本人。(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的各项需要的权利。(3)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科学儿童观的具体内涵,笔者认为即以下几个方面。在认识儿童方面,意识到儿童是人,要平等的与儿童交流。尊重儿童的想法和观点。儿童也是权利的主体,法律认可并且给予儿童基本的权利;在教育儿童方面,要认识到儿童是发展的,教育儿童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儿童有着巨大的潜能,成人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使儿童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对待儿童期方面,要认识到儿童期不光是在为成人期做准备。儿童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独立阶段,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特有的成长规律。

3科学儿童观与保教活动

幼儿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场所,幼师的儿童观对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3.1科学儿童观与保教对象的行为解读

儿童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内部的心理动机所驱使的,拥有科学的儿童观的幼儿教师就不会陷入到“教师中心、儿童被动”的状态里去,能够正确的解读儿童的行为,用“童心童眼”去看待“童趣”。

3.2科学儿童观与保教态度、保教行为

拥有科学的儿童观的幼儿教师,能够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坚守“幼儿为本”的保教理念,提高保教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认识到幼儿是独立的人,保教行为才会变得尊重幼儿,保教方法才会平等公正; 认识到儿童期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独立阶段而不仅仅是成人期的准备阶段,才会在关注幼儿成长的结果的同时关注幼儿成长过程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认识到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就能够以平常温和的保教态度对待幼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促进鼓励的正确的保教行为来解决发展问题。

3.3科学儿童观与保教内容、保教效果

人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幼儿也有自己的想法,拥有科学的儿童观,就会尊重幼儿的想法,会与幼儿开展平等的交流和讨论,制定幼儿认可接受的保教活动;同时幼儿是有个体差异性的,尊重理解每一个幼儿的差异性,保教活动才能顾全所有幼儿,保教内容才可以让每一个幼儿感到幸福和快乐。保教内容充分且合理的制定,保教活动才会顺利有效的进行和完成,保教效果最终就会有效出色。

4科学儿童观的构建

观念是实践的指南。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实践的顺利开展和相应效率与效益的提高。正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就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科学儿童观的构建不仅仅是要知道——正确认识幼儿的地位和权利、正确的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认识儿童期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在这三个“正确认识”之下,更要学会反思。教师本就是是反思型实践工作者,尤其是幼儿教师,面对一群群天真直率、身心素质快速发展的幼儿,更需要在职业活动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保教工作与效果,反思保教知识真的穿插贯穿于自己的保教活动中吗?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将所学的“三个正确认识”真正融入到保教活动的设计中去,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保教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幼儿教师在保教过程中,要学习、回顾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主动适应幼儿教师职业要求,深入研究自己任教班级的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个体的差异,关注每个幼儿在保教过程中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借此不断融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于保教活动的设计中去,树立牢靠的科学儿童观。

儿童观是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结构中具基础性的重要构成要素,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其他构成要素的发展和幼儿教师保教行为及其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幼儿教师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不断提高对幼儿身心发展现状、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才能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教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事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叶妙企.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之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

[2] 任巍.“准幼师”眼中的儿童观[J].昌吉学院学报,2016(05).

[3] 李利峰.从幼儿园虐童事件看教师儿童观的重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03).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