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是发生脑部大中风的危险信号
2018-07-25罗光荣
罗光荣
51岁的程先生是一位工程师,平时工作比较忙,星期六这天又是忙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家。晚餐后不久,由于感到疲劳,就洗洗上床睡了。没想到早上醒来,发现左侧手脚不能动弹,口角也歪斜了。好在周日不用上班,休息到下午也不见好转。来到医院就诊,做头颅CT检查证实为右侧脑梗死。进一步检查发现,程先生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再仔细询问病史得知,他近一年来出现过脑部症状已有三四次了,有时是一侧肢体麻木,有时是一阵子的眩晕、视物模糊;有时症状延续几分钟,休息一下就好了,有时延续几个小时才恢复正常。他自以为是劳累过度,一直没有就诊,不曾想到竞发展成为中风。
很显然,程先生的脑中风是由“小中风”发展而来的。“小中风”又名短暂性脑缺血,也叫一过性脑缺血,是由于脑组织某一局部区域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血液供应暂时中断或显著减少),引起脑局部组织功能一过性丧失。由于小中风是一过性发作,时间短,不留痕迹,没有后遗症,所以往往给人一种非常“善良”的假象,不被人们重视。但实际上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它虽然叫“小中风”“一过性”,但并非是雨过天晴的“雷阵雨”,来去匆匆的“过客”,而是脑部完全性中风(即大中风)的警报信号。
“小中风”发作的特点是起病突然,无任何先兆;发作时间短暂,症状持续时间仅几秒、几分钟、几个小时,并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发作间歇期间患者无任何异常表现。症状趋向于反复发作,有时候一天发作几次,或幾天、几个月或几年发作一次不等。
“小中风”症状很多,其症状与发生缺血的脑组织部位有关。从解剖角变来看,进入脑的动脉可分为颈动脉系统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两支(见配图)。颈动脉系统支配大部大脑,又称大脑供血的前循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则分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的后部,又称大脑供血的后循环。由于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功能不一,因而不同部位的血管阻塞所引起的症状也就各异。一般地说,颈动脉系统阻塞机会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上肢或半身活动不灵,或不能言语,或半身麻木、感觉障碍、单眼失明等。椎一基动脉系统阻塞较少见,主要表现以眩晕最常见,可伴有呕吐或耳鸣、耳聋,也可出现视物有重影、视力障碍、吞咽困难、颜面麻木或突然无诱因地摔倒等。症状常呈群发性表现,单一症状发生较少见。
“小中风”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现已查明,该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引起。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是其主要的病因。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硬化性斑块形成,其微栓子脱落后随血流漂游而堵塞了某一细小的血管分支,从而发生脑缺血。
由于“小中风”是一过性的,又不留下后遗症,人们便认为它是小毛病。实际上,“小中风”与完全性中风,即大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病理基础是一样的,“小中风”反复发作的后果有可能导致大中风的发生。据统计,首次发生“小中风”后有三种转归,1/3的病人发作自行停止;1/3继续反复发作;1/3在一年内发生“大中风”。可见,“小中风”不是“雷阵雨”,雨过天晴后可能留下隐患,可以成为发生脑梗死的导火线。
所以,一旦有“小中风”的发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一般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抗凝为主,如抗血小板积聚的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血管扩张剂或改善脑血流的药物有脑益嗪(桂利嗪)、西比灵(氟桂利嗪)等。中医中药活血化瘀疗法可用血塞通(三七总皂苷)或丹参、川芎、当归注射液。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疗法。“小中风”当以预防为主。
一是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高血压患者除了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外,控制血压达标是预防中风的重点。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要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要注意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尤其要注意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要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二是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用以下九个字识别自已是否有中风的危险.即笑一笑、举一举、走一走。笑一笑是看舌尖有无偏移,如果舌尖歪向一边,同时伴有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提示有中风可能。举一举是把双臂向前平举20秒,看能否坚持,如果手臂无力、不能平举或一侧肢体无力,提示有中风可能。走一走是让患者走直线路,如果走不直或走不稳,提示可能有小脑梗塞导致的平衡障碍。
三是注意锻炼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三高”人群,锻炼最好在上午10点或下午三四点。根据临床观察,30%~ 500中风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在凌晨5点左右。该时段交感神经兴奋,人的机体代谢加快,血压升高。对于“三高”人群而言,这一时间甚至可称为“死亡的间”,尤其要注意防范。
四是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专家指出,天气寒冷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外周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特别是高血压的患者在气温骤降时容易出现血压升高,出现脑血栓的概率增加。有资料显示,气温每降低10摄氏度,血压就升高5毫米汞柱,而血压升高可以诱发高血压脑出血或者脑梗死。
“小中风”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小中风”,对防止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