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情怀
2018-07-25刘一儒
刘一儒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感悟的东西。记得有一部电影中的女主角说:“活着就是一种修行。”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大彻大悟,才能脱俗,才能淡泊、宁静。现在很多人熙熙攘攘,为名来,为利往;庸庸碌碌,无境界,无追求。在这个被浮躁和喧嚣笼罩,物质享受至上的时代,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活着看成是一种修行,那么所有人的幸福指数都会升高。反观我们的教育课程改革,它改的不是形式而是本质。现在的教育本质中出现了“人文情怀”教育的缺失,如果一个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缺失了“人文情怀”的教育,那么课改改的也只是外在的教育形式,没有触及到教育内在的本质问题。中国在最积贫积弱的时候能多产科学家、国学大师,最根本的原因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教育还重在根本的修身、立德,那个年代很多中国人都具备了最优秀的意志品质和“人文情怀”。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文情怀”?我认为,所谓的人文情怀应该是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崇高的审美境界,更是每个人终身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具体地说,“人文情怀”应该包括“反观内心”和“关照世界”两方面。
“反观内心”就是做好“小我”。学生可以通过对人文领域知识的学习积累自省、慎独、敬畏、尊严、仪式感等生命体验,这些生命体验会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做好“小我”。比如,流传千古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经典厚重的現当代美文,都是涵养我们精神世界,提升审美境界的能量来源,更是帮我们看清这个世界的慧眼。
“观照世界”应该包括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不仅要读书,还要闻天下事。我们要知道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我们要知道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除了要有《厉害了,我的国》的强烈自豪感,更要有开放包容的大国心态。不能故步自封,不能目光短浅,不能心胸狭隘。做好一个“大我”要有大品行、大智慧、大情操。
当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反观内心”的基础上积极的“观照世界”时,那么他们的人生境界就跨越了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而上升到了审美境界,也真正具备了“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应该是最温暖最柔软的人性,我们要培养有情怀的人,就必须静下来、慢下来、淡下来。教育不能被裹挟,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喧嚣、浮躁,不能只重利益和实效。教育的内涵既要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入仕,又要有道法自然的理想与浪漫,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尊严,有情怀的合格人才。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