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点评李先念

2018-07-25常家树

读书文摘 2018年7期
关键词:李先念西路军陈云

常家树

前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是当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出身贫苦,少年辍学。投身革命后,他发愤学习,勇于实践,无论战争年代横枪跃马,还是和平时期为国操劳,无不殚精竭虑,勇往直前,做出骄人业绩,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1927年,18岁的李先念在老家参加黄麻起义,任高桥乡苏维埃主席。1932年,他率领3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编为红四军第11师33团,李先念任政委。李先念从地方转到部队,最困难的是不懂军事。有一次,红33团2000多人集合,一律着浅灰色軍装,头戴红五星八角帽,等待出发。李先念还纳闷这么多人怎么个走法,挤在一块行军,岂不要把老百姓的庄稼踩坏了?他就问旁边的营长孙玉清。孙玉清笑着说,“别担心,有办法”,接着就高声宣布:按一、二、三营和团直属队的顺序,一路纵队行军。李先念这才明白,原来大队人马是这样行军的。孙玉清还告诉李先念怎么下达命令,什么是前卫、后卫。从那时起,李先念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钻研军事,读日本兵书、苏军战斗条令,还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等。一年后,李先念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师政委之一。1933年,24岁的李先念升任红30军政委。

1933年10月,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对川陕根据地发起六路进攻,红四方面军以8万之师抗击20多万大军,鏖战10个月,虽损失兵力2万余人,却取得了歼敌8万余人的辉煌战绩。李先念是这场重要战役的主要指挥员之一。战役进程中创造的收紧阵地、大纵深迂回歼敌等经验,进一步丰富提高了李先念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指挥艺术。李先念后来也无数次提到,“在军事上,徐帅是我的老师”。李先念在徐向前指挥下,与其他军事将领并肩作战,不仅使红30军成为全军的主力之一,也使自己成长为经得起考验的军事指挥员。毛泽东后来点评说:“我们不懂得战争,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李先念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榜样。”

懋功会师:“果真英雄少年”

1935年6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军委纵队翻过夹金山,到达达维镇,与专程前来迎接中央红军的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胜利会师。6月16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一座法式建筑天主教堂内,会见了在那里迎接他们的红30军政委李先念。那是李先念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

毛泽东打开桌上的军用地图,边看边问,岷 (江) 嘉 (陵江) 地区的气候怎样?地理条件如何?人民目前的生活状况?毛泽东望着李先念,期待着回答。

李先念如数家珍:岷、嘉两江之间地区,山间平坝子多,物产丰富,人烟稠密,居民以汉族为主,也有羌族和藏族,部队的给养与兵源估计都不成问题。从战略地位上看,东连川陕老根据地,北靠陕甘,南接成都平原,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回旋余地大。红军如果进入这一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可以休整补充,恢复体力,再图发展。趁现在茂县、北川还在我军控制之下,可以打回去,否则,再打过岷江就难了。毛泽东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李先念补充道:“我们来懋功的路上,人烟稀少,只看到少数藏族牧民,筹粮很难,大部队久驻无法解决给养。大小金川和邛崃山脉一带,高山连绵,谷深流急,大部队很难运动,不容易生根立脚。向西北去条件更差。依我看,无论从地理条件、群众基础,还是红军急需休整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途看,两军会师后应向东北方向,首先是向岷、嘉地区发展比较有利。”李先念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好!说得好,很有见解,真知灼见呀!”“名不虚传,果真英雄少年。”毛泽东对李先念大加赞许。

“李先念是不下马将军”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不久,改称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创建河西根据地,并伺机打通国际路线。在以后4个多月的时间里,西路军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忍饥熬寒,慷慨悲歌,喋血沙场,与数倍于己的优势敌军殊死拼搏,先后歼敌2.5万余人,有力策应了河东红军和友军的战略行动。但是,终因众寡悬殊、疲兵屡战、弹尽粮绝而失败。

1937年3月7日,敌集中5个旅以上的兵力,采取集团冲击方式,向西路军阵地发起猛攻。李先念、程世才率部迎战。红88师首当其冲,激战一天,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阵地巍然屹立。师长熊厚发左臂被打断,仍一直坚持指挥战斗。9日晚,敌以数团兵力发起强攻,占领了南流沟、西流沟中间地带,不仅将红30军与红9军的阵地隔断,而且将程世才、熊厚发率领的红第268团包围,情势极为险恶。李先念得知情况后,从自己激战的阵地抽出一个营,在敌后发起进攻,接应程世才。在李先念派兵接应下,第268团狂飙般扑向敌阵,冲破敌两道防线,终于突出重围。

进入祁连山的梨园口,红30军又面临一次生与死的挑战。为掩护李先念率红30军展开,徐向前令前卫红9军抢占山口两侧的制高点,进行阻击。在军政委陈海松的指挥下,红9军面对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冲击的敌人,毫无惧色,用刺刀、大刀、枪托、石头,与敌殊死搏斗……不到半日,红9军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接着敌人一齐压向红30军阵地。为了徐向前和总指挥部机关的安全,李先念、程世才各率一部兵力,猛烈阻击马匪,激战终日后连夜向康龙寺转移,天亮后至石窝山前一带。

当晚,在石窝山上,陈昌浩主持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等徐向前、李先念、程世才等从战地赶来时,会议已经开始。部队吃了前所未有的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大家沉痛万分,心如刀绞。陈昌浩含着热泪宣布了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徐向前、陈昌浩离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由李先念等8人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先念统一军事指挥。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李先念反复思考如何摆脱追敌,有效保存兵力。他认为,向东、向北都是马家军重兵集结地区,我军几乎没有立足生存、与敌周旋的条件;向南是柴达木盆地,马步芳的势力范围,更不会坐视西路军余部在那里生存和发展;向西虽然是渺无人烟的冰山雪岭,自然条件异常恶劣,但易于摆脱追敌。摆脱了重兵围追,就有了生存的希望。只要到达敦煌一带,便可转入新疆,为党保存一批战斗骨干。在研究行进方向的西路军工委会上,李先念和盘拿出自己的主张。

后来的实践证明,李先念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李先念、李卓然等人率左支队攀越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雪峰,通过安西、敦煌,不断摆脱马匪军的尾追,踏破“死亡之海”茫茫的戈壁大漠,终于到达新疆星星峡,在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将西路军硕果仅存的427人接到迪化,利用我党与盛世才的统战关系,组成“新兵营”学习,成为我党我军第一批军事技术骨干。毛泽东对李先念在西路军建树的功绩,曾给予高度评价:“李先念是不下马将军。”

毛泽东为李先念抱不平

1937年12月26日,经过西路军征战的李先念在周小舟的陪同下,乘汽车离开兰州,经西安到达延安。

毛泽东很快接见了李先念等西路军主要将领。晚饭后,毛泽东指出:西路军是失败了,但西路军广大的干部和战士是英勇的、顽强的。你们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没有棉衣,没有医药,没有子弹,但坚持用大刀、矛子和敌人拼杀,他们的牺牲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高度评价李先念:西路军战斗到最后,由你们带领一部分同志,排除万难到达新疆,这种坚定的行为,除了共产党人领导的红军,任何军队是做不到的。

毛泽东知道李先念是工农出身,就安排他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着意培养。抗大第三期结业后,又转入马列学院学习。

六届六中全会闭幕后,延安马列学院和抗大的广大学员都陆续安排了工作,走上抗日前线。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谭政找李先念谈话:“先念同志,组织决定你到八路军第129师当营长,你有什么意见吗?”

从军政委转任营长,连降6级,这是一般人所难以接受的,可李先念坚定地回答:“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不久,毛澤东得到消息后把李先念找去,问:“听说安排你到129师当营长,有这个事吗?”听了李先念回答后,毛泽东说:“这太不公平!”

李先念感动得涌出热泪。在毛泽东的亲自安排下,李先念改任新四军第4支队参谋长,后又被刘少奇、朱理治留在鄂豫边,参与领导中原地区的抗日斗争。

“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

1946年6月,中原解放区已是大军压境,战云翻滚。国民党30万美械装备的嫡系部队对中原形成合围之势;蒋介石密令郑州绥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绥靖区和武汉行营之第六绥靖区,按既定计划,先速歼中原李先念部,并指令担任攻击的各部队,务必于6月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态势及攻击准备。

面对严峻的形势,毛泽东立即致电李先念:“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以免延误时机。望团结奋斗,预祝你们胜利。”

在突围的时机上,李先念有他的战略思考,中原部队的突围,不仅是自身的问题,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原部队在中原多坚持一天,就能为兄弟解放区多赢得一天的时间,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突围。一直等到准确情报:刘峙已做好部署,准备于7月1日发动总攻,要在“48小时内一举包围歼灭”时,他才下达“立即分路突围”的命令。

突围的第一阶段,中原部队主力杀出包围圈,进入陕南地区。按照当时的突围路线,进入陕南后直接开往延安。但这时,李先念一连接到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3份电报,要求部队不要北上,化整为零在陕南打游击,在条件极为艰苦的陕南地区建立根据地。

面对困境,为了战略全局,李先念坚决执行中央命令,果断放弃进入其他解放区的计划,把国民党胡宗南的战略预备队都吸引过去,牢牢牵制了国民党15个整编师32个旅共约36万人。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这些国民党大军无论进攻任何解放区,都将给党中央造成极大的压力。李先念所部通常要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重兵,而对自己亲手创建的部队蒙受损失,从未有任何怨言或牢骚。这是李先念日后赢得毛泽东长期信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兵”管钱

1949年3月,李先念放弃兵团司令的职务,主动请缨回湖北地方工作,毛泽东批准了他的请求。5月中旬,李先念被正式任命为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兼政治委员。他昼夜兼程赶到武汉,开始肩负起支援大军南下和建设新湖北的重任。

李先念一到湖北,当地旧势力就给他一个“下马威”。一些不法资本家趁新政权立足未稳,大量囤积大米、布匹、煤炭,进而抬高物价,造成金融动荡。李先念运用灵活策略,在陈云的支持下,联系上海等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往湖北调集充足物资。通过著名银行家周苍柏 (著名歌唱家周小燕父亲) 团结进步资本家,很快稳住了市场,打开了湖北工作新局面。

1954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一批年纪轻、能力强、有管理经济和财政工作才干的干部到中央担任领导职务。陈云向毛泽东、周恩来推荐由李先念担任财政部长的重任。

陈云与李先念渊源颇深:当年李先念带领西路军余部九死一生到达新疆时,受党中央委派及时赶到、迎接他的正是陈云。全国解放后,李先念在湖北和中南地区工作时,陈云对李先念主管湖北省财政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十分欣赏。陈云推荐李先念,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的依据是:一、李先念45岁,在当时的高级干部中比较年轻;二、他头脑清楚,对许多经济数字,都能印在脑子里而不忘记;三、爱学习,爱钻研;四、李先念在过去各方面工作中都有成绩,有开创精神。

党中央委派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和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财政部部长的邓小平,分别找李先念谈话,向他传达中央决定:出任财政部部长和主管财委第二办公室 (即财贸办公室) 工作。

对于新角色,李先念思想准备不足,因而犹豫不决甚至推辞不就。

毛泽东特地打电话叫李先念到中南海。一见面,李先念表示:财政部长我干不了,我没那个能力和水平,请中央再考虑他人。毛主席笑着说,你干不了,不想干,那只好把国民党的财政部长宋子文从台湾请回来,让他干好了!李先念赶紧说:“主席,那还得了,那我还是服从中央的决定。”

李先念深知自己的弱势,因此虚心向内行请教,陈云仍是他的第一人选。李先念也常说,“我在军事上的老师是徐帅,经济上的老师是陈云”。同时,李先念也真心实意地向财政部内的专业人士学习。

在李先念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他开的工作会通常都会很长,结束得很晚。特别是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关于物价是否上涨,一直争论不休,李先念召集大家开会,讨论得也很热烈。中南海一位负责会议的服务员有如此总结:陈云开会按时结束,邓小平开会提前结束,李先念开会过时结束。

李先念工作得很辛苦。他夏天一大早就起床,因为屋子热,工作人员很早就把藤桌藤椅摆在回廊里,成了办公场所。等到7点钟工作人员上班时,李先念已经将文件处理完毕,工作效率非常高,很少积压文件。李先念的秘书回忆:工作人员给李先念挑文件,经常是看完就忘了,“一开会时他却说得清清楚楚,记忆力非常好,数字记得非常清楚”。

李先念工作细致。他发现四川有一个外贸供销社,在出口猪皮和羊皮之前,先将毛皮里面的猪油和羊油刮下来,这样又可以卖一笔钱。李先念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于是发文向全国推广。

李先念在当时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最形象的一句话是:大到宝钢设备的引进,小到女人头上戴的发卡,几乎都是他一手经办的。

在新岗位上,李先念很快就赢得了毛泽东的信任。1960年,时任古巴国家首任银行行长的切·格瓦拉访华,毛泽东安排财政部长李先念与他见面,还向格瓦拉介绍:“我们刚刚革命胜利的时候,也是非常缺少财政人才的。越到后来,我们越注意培养各类干部。但是,我们培养的人手,总嫌不够用。”接着指着李先念说,“于是,我们只好抓个‘大兵来管钱,事实证明,我们这样的做法也没有什么不好。”

一次风波

1959年庐山会议后,紧接着在全党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右倾”斗争。李先念由于在庐山会议上讲了实话,被斥为“右倾思想”严重,成为国务院财贸口的批判对象。

9月25日,毛泽东为李先念的检讨报告是否下发的问题,带着气找他谈话。李先念一进菊香书屋,毛泽东就说,杞国人来了。接着就问他知不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千万不要学习杞国人。李先念说:“主席,我知道这个故事,但我不是像杞国人那样忧天塌下来,我是忧几亿人开不了饭。”听到这么一说,毛泽东感到很吃惊,就坐下来让李先念详细谈谈粮食供应的情况。

李先念说:“我在你面前是不会撒谎的。今天我得知济南市的粮店都开不了门,就将运往阳泉市的一列车粮掉头赶运济南市,以解燃眉之急。”毛泽东又提出一些问题,李先念一一作答。毛泽东听后,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请李先念和他一起吃饭,边吃边谈。通过这次谈话,毛泽东不仅了解了真实情况,也再次真实地了解了李先念,不仅对李先念的气消了,而且支持李先念所做的各项工作。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李先念指导粮食部门摸清粮食的实际产量,消除虚假现象,为此还采取了生产队生产的粮食过秤入仓的办法。

为了保证大中城市粮食不脱销,李先念不仅仔细研究、亲自计算粮食部的每期粮食购、销、调、存进度表,还向各省打电话询问,或者找人来听取汇报。

1960年11月29日,李先念向周恩来并毛泽东报告,提出先进口12亿斤粮食或更多一些的建议,以解决急需。毛泽东批示:完全同意,能进20亿斤更好。后来李先念在向毛泽东的报告中说:由于抢运到国内粮食43亿斤,用在“刀刃”上,避免了京、津、沪、辽和重灾区粮食脱销的危险。

1960年,全国物价高涨,一个鸡蛋几块钱,远远超出老百姓的负担。李先念决定,包括学生课本、煤油等,与民生相关的18种商品平价供应,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民生之苦。

正是由于李先念的谦虚谨慎、兢兢业业,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很快由外行變为内行。在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这个职位上,他干了22年,协助周恩来、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工作领导者。李先念同李富春、谭震林、薄一波一起,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经济工作中的“四大名旦”。

(选自《同共舟进》2018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李先念西路军陈云
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西路军历史问题的认知转变始末
Gai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resurfacing hip arthroplasty compared with metal-on-metal bigfemo-ral-head tot ip psy
图说李先念
忆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念
李先念、王震、邓颖超遗墨
中原突围中的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