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辞世 美到94岁,风华绝代

2018-07-25彭立昭

北广人物 2018年18期
关键词:小燕子

彭立昭

编辑推荐理由

2018年5月2日凌晨,94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之一王丹凤在上海逝世,“小燕子”在春天飞走了,美了近一个世纪的她,完美地走完了绝代风华的一生!

初闻噩耗,记者第一时间惊叹不已,悲伤不已,几乎喘不过气来。怎么可能啊?去年《北广人物》才独家策划了一期她的封面人物报道(标题“风华绝代王丹凤又见燕归来”)。当时报道有两个契机,一个是6月17日晚开幕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93岁的老艺术家王丹凤荣获“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颁奖当晚,久违银幕的王丹凤坐着轮椅,在女儿和外孙的陪伴下来到现场。她的出现,仿佛打开了一道耀眼的电影时空之门。她一袭灰色裙装优雅亮相,银发如雪,红唇冰肌,气质一如往昔。看到满头华发的老艺术家,台下所有演员、观众起立,长久地为老艺术家鼓掌,以示深深的敬意。燕子归来,春光犹在。年已耄耋的她获“终身成就奖”,可谓实至名归。王丹凤答谢的话语非常简单,她说,“大家好,感谢上海国际电影节给我的荣誉,祝愿它越办越好。”声音依旧是那么清脆动听。在场的主持人曹可凡还如此感慨:“您是永远的小燕子。”二是著名的老艺术家梁波罗老师为记者搭桥,联系到了刚刚回国的王丹凤的女儿柳芯,她告诉我,“妈妈一切都好,谢谢大家了。”自从上世纪80年代息影以来,王丹凤便彻底断了和外界的联系,媒体约她采访,她只会说一句“我是不出来的”,然后一律婉拒。不久,梁波罗老师在新民晚报的《夜光杯》上发表了他撰写的文章《今夜燕归来——又见王丹凤》,还专门为她赋诗一首:“花间闻燕语,春色遍芳菲,暌违廿余栽,今夜燕归来。”文中,他深情地叙说了自1959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与王丹凤相识后,两人长达58年的交往故事。他说,“当年,虽是海燕、天马、江南三足鼎立,但演员同属一个大组,有重要会议时总会齐聚一堂,热闹非凡。作为一个影坛新人,我时常会对那些驰骋影坛的宿将们逐一端详,欣喜于如今竞成同事、师生……丹凤老师平素不善辞令,发言特别简短,印象中她总是提前抵达,安静斯文地端坐一隅。她崇尚美、追求美,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困难时期,每逢隆冬,也总会变换不同色泽鲜艳的绒线假领,点缀非蓝即黑的沉闷冬装,令人眼前一亮,平添几分妩媚和春色。别看她光鲜亮丽,骨子里却很保守和传统,为人处世循规蹈矩,十分低调、谦逊……”他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和丹凤老师一起演唱沪剧的情形,还一起去下厂慰问,鼓舞士气。上世纪七十年代,身为民盟中央委员的王丹凤老师,还成了梁老师入盟的介绍人。经她引见认识了不少医务界、科技界、文化界的盟友精英,大大开拓了他的视野。但梁波罗老师至今遗憾的是“始终无缘在同一个摄制组共事……” “燕燕也许太鲁莽,有话对你婶婶讲,我来做个媒,保侬称心肠,人才相配门户相当,问婶婶我做媒人可像样,问婶婶我做媒人可稳当……”于今,我一遍遍地欣赏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和沪剧艺术家丁是娥联袂演唱的沪剧《罗汉钱·燕燕做媒》这段珍贵的视频,旋律是那么明朗优美、欢快流畅,富有浓郁的上海特色,心里更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如今一代女神谢幕,风华绝代的“小燕子”飞走了……最美好的倩影,最闪亮的年华,都留在了旧时的胶片上,她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仰望星空,逝水流年。那么,让我们以时间为线,解读王丹凤老师每一个时期的故事,去触摸她静水深流的精神世界。因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便是人的整个世界。

新名字“王丹凤”,意为“丹凤朝阳”

这位宁波籍的艺术家,自16岁从影以来,在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60余个经典银幕形象,尤以她演唱的《护士日记》主题曲“小燕子,穿花衣”最为深入人心。她,凭借甜美的气质和生动的演技,风靡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常青于新中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古以来,人们印象中的江浙女子,都是集美貌才艺于一身的。她,婉约、细腻,多才多艺,容貌清丽,以至于我们不知道是江南的美景孕育了她独具风华的气质,还是美丽的女子给江南的景色增添了一份灵动。

王丹凤,这个从昊越山水走来的美好女子,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不过,那时候她的名字还叫王玉凤。这个从江南走来的女孩,走出那一片阳春三月、细雨微风,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疾风骤雨,美到94岁,风华绝代。

说到王丹凤的艺术人生,就不得不提到她步入电影艺术殿堂的启蒙老师——已故的著名编导、电影艺术家朱石麟。16岁那年的她,清秀的脸庞,清澈的眼眸,美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年,她邂逅了这位恩师,从此开启美丽人生。

玉凤终于从一个普通的影迷,成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了。玉凤来到合众电影公司拍戏的第一天,她规规矩矩地站在摄影棚一角。导演朱石麟向她招招手,玉凤正企盼着他给自己讲授一些拍摄要求。哪知,朱石麟先要求玉鳳把自己的名字写一遍给他看。玉凤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王玉凤”三个字,递了过去。朱石麟却凝视着这三个字沉思良久。他反复地念叨着,然后认真地问玉凤:“你是不是愿意终身献给电影事业?”王玉凤木然地点着头:“愿意!”朱石麟严肃地说:“当一名电影演员,并不像你当一个影迷时想象的那么美。电影这一碗饭,不是好吃的啊!”玉凤很感激这位师长的关怀。朱石麟叉念叨着“王玉凤”这三个字,直率相告:“你那三个字,王玉凤,读起来很拗口,叉喊不响。我建议,改个名字吧!”王玉凤机械地点着头,她以充满信任的目光望着朱石麟:“朱先生,你说起个什么名字才好呢?”“我看—一”朱石麟叉沉吟起来,“改一个字就行了,就叫王丹凤吧,既喊得响亮,又有点意义。你看好不好?”还能说什么呢?她频频地点头说:“好的,好的,就叫王丹凤吧,谢谢朱先生的关心。”从这一天开始,王玉凤正式改名为王丹凤。”好像密码对了,一把锁被打开——这一切只能用“缘”来解释吧!

“小周璇”是位“劳模”

《龙潭虎穴》中的“小丫头”,成了王丹凤初上银幕的一个开端。很快,王丹凤又在桑弧编剧、朱石麟导演的影片《灵与肉》中饰演一个女大学生。虽然担任的是一个配角,上镜头的机会不多,但她虚心好学,老老实实地遵循着导演的指点,细心地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为日后的从影之路做了极好的开端。拍摄《灵与肉》的第一天,王丹凤竟立了一功。为何?原来,记者曾在《上海电视》刊物上(1999年春)读到这篇文章—一《一封未投递的信:顾也鲁致王丹凤》。

“丹凤,青年人幻想将来,中年人执着于现今,老年人就只有回忆了。48年前,咱们第一次合作拍摄影片《灵与肉》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时,你演我的表妹。在拍摄表哥向表妹倾吐恋人梅香被自己父亲占有而义愤填膺的那场戏时,天气特别热。拍戏时我穿着西装,系着领带,汗流浃背,你在一旁给我打扇。我拍完一个镜头,脱掉上衣,解下领带。当拍下个镜头时,我忘了穿上衣,你机灵地提醒我:‘刚才穿西装,现在怎么只穿衬衫了?导演朱石麟非常赞赏你伶俐:‘我这老拍戏的,不如新拍戏的脑子灵!立刻重拍!你第一天拍戏就立了一功。”

文章的作者便是当年与王丹凤搭档的著名演员顾也鲁,也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们两个在银幕上曾有过6次合作和一次登台表演。

《灵与肉》之后,王丹凤在《新渔光曲》里一跃成为了女主角,那年她才17岁。她饰演的“渔家女”受尽苦难和剥削,她的表演婉约细腻,生动传神。王丹凤的名字也随着《新渔光曲》的歌声传开了。1944年,20岁的她在电影《红楼梦》里,出演薛宝钗,而演林黛玉的是影星周璇。因为长相与周璇有几分相似,王丹凤被影界称为“小周璇”。周璇当时主演的《夜深沉》《天涯歌女》《梦断关山》等电影,真是叫好又叫座。王丹凤走“红”后,电影公司的老板为了赚钱,拼命给她拍片。3年里王丹凤一共拍了二十多部影片,算得上是位“劳模”。1948年,王丹反到香港拍电影,在长城电影公司旗下拍了《瑶池鸳鸯》、《海外寻夫》等六部电影,走红东南亚,至今被影迷惦记。

那份轻柔,是多少人的温柔乡

新中国成立后,王丹凤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位演员。王丹凤加入上影之后,面临着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由于婚后连续儿年生孩子,从1951年到1956年,儿个如花似玉的小干金相继呱呱坠地,为此,她除了在话剧《雷雨》中出演四凤外,整整三年没有拍摄过一部影片。她扮演的四凤,与原著里的人物十分吻合——凿条的身子,瓜子形的脸庞,一句话不说,眼光里却有着干言万语。如一朵初夏的花,舒展地张开了最后一瓣花骨朵!尽管那时的王丹凤,可能还说不出“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的禅境之语,只知道她的内心,渴盼着外界的认同。因此,她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得到尽心尽力。她也和多少普通的女子一样,从来都是以家为中心为坐标,在家里依然要竭尽心力去照顾家人、孩子。当时,配合时事搞宣传,是电影J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每个演员在拍片之余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到农村去锻炼劳动,到部队、工J去慰问演出……对于这些事情,王丹凤总是积极地跑在前面,强打起精神,不甘落后。

1956年,王丹凤重返银幕,在影片《家》中饰演鸣凤,这是王丹凤在新中国影坛重新起步。第二年,陶金导演让她在电影《护士日记》里主演一个新中国的护士——简素华,一个“新型青年姑娘”,漂亮、年轻、勤快,充满朝气又略带娇媚。

当时《护士日记》外景地选择在兴建中的钢都包头,刚进入包钢建设工地时,摄制组就遭遇了一场风雪。陶金立即指挥突击抢拍雪景戏。拍摄当中,她毫无畏惧地行走在深雪里,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由于当时包钢施工进度慢,主J房还没有建起来。听说包头第二热电厂的主厂房框架已经立起来了,陶金导演当即决定有些场景改在二电厂拍摄,没想到影片竟将电厂施工过程的场景永久地记录了下来。影片中有一个女主角要爬钢梯上主厂房顶部,去给工人师傅送药的镜头,主厂房有50米高,别说电影演员,就是一般男人打死也不敢上去,一不小心摔下来会碎尸万段的,王丹凤却勇敢地去试了一下。但导演担心会出意外,劝她别上去。幸好厂里的一位电焊工师傅主动要求做替身,爬了上去。该片公映后,引起广大观众的喜爱,尤为称赞王丹凤把一位热情奔放、朝气蓬勃、柔中见刚的新型年轻女护士塑造得入木三分。

影片中,简素华慈母般地哄着同事女儿入睡时轻声哼唱的一首摇篮曲《小燕子》很陕流行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插曲不但受到了少年兒童的喜爱,还成为儿十年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这首歌曲是由著名作曲家王云阶谱曲的。当时,导演陶金觉得王丹凤的嗓音中透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便让她在拍摄时自己演唱,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份轻柔,在那个钢铁意志的年代,是多少人的温柔乡。

王丹凤演唱的歌曲还有两首,那就是电影《瑶池鸳鸯》里,她和方植合唱的《假凤虚凰》和《迷离曲》。王丹凤虽不是歌星,但她的歌声很娇甜,嗲而不腻,别有味道,至今是很多老歌迷熟悉的。

夫妻相守相伴65年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情人的一次惊鸿一瞥,就胜过那人间的干遍万遍擦肩而过。至于王丹凤是不是对柳和清一见钟情,似乎没有人提及。但是第一次见面,柳和清就为这个优雅美丽的女子的美好气质所惊艳,一段旷世情缘就此萌发。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之际,她才向记者透露了1951年那次从香港回上海的缘故。她说,“我这个人很简单,一般人我也不考虑的。我就交过一个男朋友……”后来他们恋爱了。后来她去香港拍戏,他就在上海,等着她。再后来,他希望她回上海来结婚。“我们两个人,家都在上海,那时我叉离开上海久了,他希望我回去,我妈也希望我回去,我就回去了。”原来,人的缘分就是如此奇妙!

在“文革”中,王丹凤受到了冲击。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很难过,打扫厕所,劳动改造,是丈夫柳和清一直陪伴在她身边,柳和清是她的精神支柱。直到1978年,王丹凤才在影片《失去记忆的人》中亮相,随后,又与韩非等演员一起主演了喜剧片《儿子、孙子和种子》,并在1981年主演了电影《玉色蝴蝶》。这部影片,成了她告别影坛之作,那一年王丹凤57岁。60岁那年,王丹凤选择和丈夫一起定居香港下海经商,夫妇俩潜心研究首创了儿百种素食配菜,开的功德林素菜馆扬名香港饮食界。这也是她在人生旅途上的一次最佳选择,可以说是王丹凤另外一种成功和辉煌。

她,无论生活在哪一个时代,都难掩其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熠熠光华。她的理性、自我克制、淡泊从容,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对事业的投入,对家庭的坚守,都让人肃然起敬。从年轻到年迈,难得的就是这份陪伴。他们相看两不厌地走过了65年,直到2016年,柳和清去世。他的离去,对丹凤老师不啻是沉重的打击。如今,她飞去了天堂,与丈夫相聚了……

有人说,女人一生的际遇简单说无非是顺境和逆境,在顺境中保持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在逆境中完成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这就是成功的人生。我敬佩她的人格,热爱她的作品,欣赏她的才气,痴迷于她的经历。她,演了半辈子,美了一辈子,幸福了一辈子,被丈夫、女儿宠爱了一辈子……丹凤老师用一生乐观豁达的态度和清纯甜美的笑容,为我们作了生动的诠释。她,永远的“小燕子”,不老的春天的使者。愿她,一路走好!

猜你喜欢

小燕子
小燕子
听小燕子唱《小燕子》
小燕子飞进工厂里
小燕子回来了
想借你家一根梁
小燕子
小燕子,背把剪
发现迁徙的秘密
可爱的小燕子
小燕子飞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