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黄埔:夯实黄埔质量 展示黄埔作风

2018-07-25尹晨曦

中国安全生产 2018年6期
关键词:黄埔区黄埔监管局

尹晨曦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在2017年度广州市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评议中荣获第一并代表广州市黄埔区参加了广州市法制办组织的行政执法考评,成为广州市安监系统一块过硬的执法招牌。广州开发区作为广东省“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单位,自2015年开始推行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工作。2017年9月,原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完成深度融合,新成立的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用4个月的时间,先后打造了优化监管机制、分解监管责任、规范监管程序、强化执法业务、升级执法装备、推动共同治理等多项精品工程,用真材实料夯实了新黄埔形势下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基石,构建了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四梁八柱”,展示了安全监管的 “黄埔质量”和“黄埔作风”。

监管有目标监管清单开启分级先河

传统的区县级安全生产委托执法一直停留在委托执法权限,街镇的任务通常是完成指标,在安全监管方式方法的创新上较少作为,安全监管更是陷入多龙治水的局面,上级督查本级检查街镇陪查,人力成本大,监管效率低,重点不突出,企业压力大。

2017年以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实行机构融合。新黄埔,新要求,新作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借力广州开发区改革东风,按照分类分级监管要求,在全区实行一个企业一个安全监管主体,推行区级、街镇两级分类管理,细化安全监管工作事权,明确安全重点监管企业清单,彻底改变了多头监管、多龙治水的局面,改革经验被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全国安监系统内推广宣传。

2017年8月,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印发了《关于明确2017年度街镇重点监管企业清单及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任务的通知》,确立重点监管企业划分标准,构建了区级+街镇分级监管模式。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4个业务处室负责监管危险系数较大、监管难度较大、规模较大的企业。街镇实行筛查重点企业与属地管辖复合监管模式,在区级监管清单外筛查重点企业并兜底覆盖辖区。4个月的时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摸清了全区及15个街镇重点企业底数,共2922家,2018年2月,再次根据监管动态微调并确定一年一调整的原则,既保障了监管数据动态呈现,又进一步丰富了委托执法内涵,让街镇的安全监落到实处,有所作为。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局长赖曦东(左一)带队对修造船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

行为有规范创设制度体系运行空间

从2009年全面试行说理式执法,到2013年广州市说理式执法现场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广州开发区执法经验,再到2017年度广州市行政执法评议第一名,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始终将坚持依法行政,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创设新想法,试验新措施,建章立制且事事落地有声,执法严谨规范更以理服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在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基础上,修订了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监管清单及相关配套制度文件,确立了综合监管、行业监管、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应急管理、技术辅助、第三方协助、共同治理八个重点模块。不仅出台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编写规范》《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典型案例文书范例》等14份行政执法制度标准,还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创设了多个“黄埔亮点”。

创设“黄埔特色”全员执法。区级85%以上的执法力量向一线倾斜,事前专职部门提供高效率许可服务,事中业务处室照单监管,事后执法分局、应急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同时,设立专业部门提供综合监管指挥、政策法规监督,后勤行政保障等配套功能,真正实现全员投入执法一线且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制约,实现高效高质执法。

创设72小时内重伤事故报告制度。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结合监管实际,提出72小时内重伤事故报告制度和调查处理程序,给予企业对受伤事故的“黄金缓冲期”,允许企业在72小时内实施救治伤者、研判伤势、调查事故等,消除企业因惧怕处罚或者轻视受伤事故的侥幸逃避心理,引导企业把事故伤害降至最低,减少事故产生的次生影响和社会矛盾,推动企业进入依法依规上报事故情况和积极整改事故隐患的良性循环。

执法有监督精准把关提高执法业务水平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是广州市第一个在区县级单独设立政策法规处的部门,不仅有效地对接了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还从政策研究、法制审核、执法监督以及执法人员管理等多个角度为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实现了行政处罚案件100%法制审核。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出台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实施办法》《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指引》等规定,做到了对审理受理、意见反馈、补充调查以及完结退卷等精准流程把控,实现了包括委托执法在内的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经区安监局案审办审理,重大案件100%出具审查报告并提交区安监局审议。2017年9月~12月,4个月的时间里,政策法规处完成了80起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工作,给出法律意见100余份,成为了黄埔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质控中心”。

细化行政执法和案件办理的标准要求。2017年8月,新黄埔机构合并刚完成,就面临着原广州开发区、广州黄埔区的监管对象、行政执法模式差异大的巨大挑战。为尽快度过监管差异和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适应期,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在上级指导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监管实际,细化了常见案例的自由裁量规定,梳理了典型案例的行政处罚证据规格,将说理式执法延伸至简易执法领域,制定了具有“黄埔特色”的《街镇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指引》,将一般程序的严谨和简易程序的高效结合起来,明确了简易程序取证规格及文书样式,使得小到10人以下的微小企业、大到过千人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都有明确的执法手段和处罚标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监督监管有的放矢。

建立案件评查及季度分析通报工作机制。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聘请了律师事务所专业力量,抽取当年度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案卷评查工作,查找执法问题,总结办案及取证技巧,提出合理建议意见。推行季度案件质量分析通报工作,对在法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行政执法问题进行了及时归纳和通报,实现了错误及时纠正,问题举一反三,成倍地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和业务水平。

辅助有科技系统终端解析大数据时代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第七督查组对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情况进行督查

除了传统的“执法文书+相机+执法包”的三件套,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断升级行政执法配套装备,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信息系统为支撑,将执法终端、蓝牙打印机,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多媒体科技手段引入行政执法中,为区级及街镇提供了146套移动执法终端设备,实施100%电子化执法办案,更将执法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反馈至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大数据决策辅助时代。

以“一二三”信息系统实现监管服务。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围绕“一中心”,构建“两端”,完善“三项”服务,建设完善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信息系统。“一中心”,即以企业为中心。“两端”,即面向企业的“企业端”和面向监管部门的“政府端”。“三项”服务,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一对多”“一对一”及“多对多”服务。一是对企业的“一对多”服务。利用“知识库”向企业实时推送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事故案例。二是对企业的“一对一”服务。建立了政企互动模块,企业在企业端可以直接咨询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任何人员,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三是安全资源对接的“多对多”服务。发挥互联网网聚功能,建立企业安全资源网上平台(与线下平台配合),让区内企业能够实时与安全生产社会服务机构、安全厂商的安全资源对接,降低企业守法成本。

线上服务和线下执法同步推进。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和街镇执法人员可以通过PC端、手机APP、平板电脑终端等方式进入系统,依托“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功能,督促企业实时更新企业信息,每周报送企业安全自查情况、危险化学品实时存储情况,提醒、督促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求,用真实鲜活的数据展现出监管的动态模式。同时,可以根据线上数据开展计划内检查和计划外执法,使得行政执法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治理有良方社会化服务助力共同监管

从传统的大多依赖执法人员自身水平,到善于社会化服务力量提高监管水平和执法能效,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从规范中介机构、完善专家管理、配合保险的风险防控入手,让社会化服务力量从外部助力,为行政执法配备了“无形的手”,形成安全监管共同治理的格局。

政企之间架设起中介服务机构桥梁。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区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不良行为管理办法》,对在本区服务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应急救援预案等进行抽查,对不良行为进行通报。2017年11月,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随机抽取了40个报告由专家进行匿名评审并出具了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报告,组织召开了中介机构座谈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情况通报。区内企业对第三方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有底了。

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出台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专家组管理办法》,向社会吸纳了220名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聘请了专业机构对政府购买服务及专家选用进行管理,使专家服务能够快速、有效地参与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执法专业层次。

推行“风控模式”的安全生产责任险。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根据上级要求,在全区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且摒除“只买保险、不做服务”的落后做法,创新要求保险公司必须落实安全技术服务要求,对企业开展售前评估、售中监督检查服务,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三只眼”。2017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责任险购买企业达838家,计划推行试点风险防控服务590家,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从排名倒数逆袭为广州市安全生产责任险购买总数第一。

队伍有帮扶黄埔安校传承人才培育大业

近代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政治军事人才。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忘初心,创立“黄埔安校”,结对帮扶街镇执法人员,将传承百年的人才培育精神延伸至安全监管领域,融入到行政执法工作中。

培育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复合型人才。为尽快锻炼和提高区、街镇两级安全监管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执法水平,强化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工作,实现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人才大计,2017年11月,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对标辖区内著名的黄埔军校,启动“黄埔安校”工作,设立了教研、教学、教务团队,组建了6个班级,由40名业务骨干与专家担任教员,规划20期培训,编排了60个专项课题,从机构改革、精准监管到行政执法、办文办事等层面,对全区安全监管系统近500人进行专项培训,旨在培养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复合型人才。2018年3月~4月,“黄埔安校”已正式开班,首轮两期培训,覆盖了全区近500名安全生产执法人员。

推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帮扶机制。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出台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帮扶工作方案》,根据全年目标和工作重点,分管领导主动牵头,推动业务处室和对口联系街镇尽快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再次明确了执法检查、案件办理、打非治违、安全生产责任险等重点工作的推进时间、工作任务和预期目标,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班子成员挂钩、每一个街镇安监员都有区安监局具体工作人员帮扶,真正做到人才队伍培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安全监管工作比作修建一座大厦,用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筑稳了大厦的“四梁八柱”,用扎实的工作、复合型的人才为大厦添砖加瓦,更用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大厦的建设加速添彩,使得“黄埔安监大厦”不仅有真材实料的黄埔质量,更有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黄埔作风。

猜你喜欢

黄埔区黄埔监管局
黄埔区会元学校:元宵义卖助献爱心
搜城
黄埔区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夏季餐饮食品安全提示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黄埔老兵陈生华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