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螟蛉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

2018-07-25陈善学毛春梅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5期
关键词:阿维悬浮剂越冬

陈善学 毛春梅

稻螟蛉又称稻青虫,又称双带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在我县危害特点是幼虫危害水稻叶片。2015年8月在我县首发,一般地块平均每十穴10头,比较严重地块平均每十穴84头,最严重地块每十穴120头,严重的水稻单个分枝上就有20头左右幼虫,基本上都是3-4龄,把水稻叶从上到下吃的只剩主脉,水稻地边比较严重,叶片吃光后逐渐向田里蔓延,这种害虫一般年份发生可减产5%-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近几年全县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地块危害损失率达8左右。

一、稻螟蛉危害水稻情况

水稻在小苗期,幼虫能把叶片吃成缺刻状,严重的能吃光,仅留基部。本田期水稻受害也被吃成缺刻、孔洞,使叶片残缺不全,虫龄越大,食量越大,最终使叶片只留下中肋叶脉一条,严重的能把叶片吃个精光。它的老熟幼虫在水稻叶尖吐丝把稻叶曲折成粽子样的三角苞,藏身苞内,咬断叶片,使虫苞掉落水面,掉落水面的三角苞内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叶片上有时可见绿色多足型幼虫,爬行时呈拱桥状。

二、稻螟蛉发生和危害情况

1、稻螟蛉的发生与气候的关系

上一年冬天比较暖和,且当年春天的温湿度条件较好,满足该虫生长发育,虫源基数就高,而幼虫的死亡率很低,发生危害的程度就很严重;若上一年冬天比较冷且当年春天气温低且多雨寡照,该虫的死亡率就高,发生危害的程度就比较轻。

2、稻螟蛉的发生危害规律

稻螟蛉在龙江县一年能发生两代,第一代幼虫在水稻田的发生比较少,它主要是以第二代的幼虫在水稻生长后期发生并产生危害。稻螟蛉以蛹在稻秆、杂草和散落在田间的叶苞和叶鞘间越冬。一般在我县7月上中旬第1代稻螟蛉成虫开始羽化。早晨羽化的较多,成虫白天隐藏在稻丛或草丛中不活动,遇到惊吓就快速飞起跑掉。成虫白天潜伏于水稻茎叶或草丛中,夜间出来活动进行交尾产卵,它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而且灯下大多是没有产卵的雌性蛾。卵大多产于稻叶中部,也有少数产在叶鞘处,一个卵块大约有卵7-8粒左右,排成1-2行,也有的卵个别单产,一头雌虫平均产卵500粒左右。稻苗叶色青绿色,能招引成虫集中产卵。幼虫孵化后大约20分钟左右开始取食,先啃食叶面组织,逐渐将叶绿素啃光,使得叶面出现枯黄线状条斑。幼虫有假死性,受到惊吓时候,就跌落到水中,停顿一会儿后再进行游水或是爬到其它水稻植株上继续进行危害。

三、稻螟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严格清理稻螟蛉的越冬场所,科学减少虫源基数。秋收后和早春及时清除田边、沟渠边的各种杂草,集中收集散落在田里和成堆堆放的水稻稻草,然后进行集中烧毁处理,消灭稻螟蛉所有越冬场所。

2、稻螟蛉在化蛹盛期人工及时摘去并捡净田间三角蛹苞。

3、物理防治:可以利用投射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或是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化学农药防治:加强田间预测预报,发现有虫危害后立即展开普查,如果达到防治指标立即开展防治。稻螟蛉防治指标是每平方米有虫45头,一般在幼虫2-3龄期进行喷药防治效果较好。可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每亩用40%毒死蜱100毫升,兑水15公斤,茎叶喷雾防治处理。或每亩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克,兑水15公斤,茎叶喷雾防治处理。或每亩用2.5%功夫乳油16.7毫升,兑水13.5公斤,茎叶喷雾防治处理。或每亩用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15公斤,茎叶喷雾防治处理。或每亩用10%阿维.甲虫肼悬浮剂40-50毫升,兑水15公斤,茎叶喷雾防治处理。或每亩用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40-50毫升,兑水15公斤,茎叶喷雾防治处理。或是240克/升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9-28毫升,兑水15公斤,茎叶喷雾防治处理。或是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10毫升,兑水15公斤,茎叶喷雾防治处理。或亩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克,兑水15公斤,茎叶喷雾防治处理。亩用30%甲维.毒死蜱微乳剂80-100毫升,兑水15公斤,茎叶喷雾防治处理。根据发生程度喷雾两三次,交替轮换用药,避免多次使用同一种药剂,防止稻螟蛉产生抗药性。如果生产绿色食品,可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用生物农药8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亩用200-400毫升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阿维悬浮剂越冬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阿维迪安黄金公司简介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冬季西葫芦越冬丰产栽培技术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