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方法浅述
2018-07-25周晓云
周晓云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简称病虫测报,就是系统、准确监测农田病虫草鼠发生动态,并运用生物学、生态学、数学、系统科学、逻辑学等知识和方法,结合实践经验和历史资料,对病虫草鼠未来发生危害趋势作出预测,为农户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病虫测报被普遍认为是植物保护乃至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农业要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就对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生产中重要一环的病虫测报与防治,与高产、优质、高效均息息相关,而且,随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田管理的变革,田间生态环境变化较大,病虫害成灾频率提高,病虫草鼠的新情况不断出现,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
武定县辖11个乡镇,常年种植粮食作物为水稻10.01万亩、玉米11.5万亩、小麦7.58万亩、蚕豆2.75万亩、杂粮6.96万亩、油菜3.25万亩、蔬菜12.81万亩、马铃薯1.82万亩、大麦4.53万亩。每年种植60万亩左右的农作物,没有一种作物不受病虫害危害,特别是水稻稻瘟病和蚕豆、油菜、蔬菜蚜虫,不预防和防治可导致灭产。
一、通过近五年来的测报工作在实际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两个最明显的效果。
(一)由于当前病虫害频繁发生,世代重叠,新种群不断传入、传播,主要害虫抗药性增强,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此,加强对田间病虫害密切监测,以及时应对突发的、迁飞性的、大量的病虫害危害、从而尽可能减少产量损失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对农产品内在安全性、品质的更高要求,需要通过减少农药使用量、使用次数才能实现。施用农药防治有害生物,具有高效、速效、简便、受季节、地区等条件限制较少等优点。特别大面积发生虫灾或流行病害时,只有施用农药才能在短期内灭虫消灾或迅速控制病虫害蔓延,起到保护农牧业生产、农业环境和人民健康的作用,施用农药对农业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一般说来,每使用一元化学农药,能使农业产值增加5—10元。
农药虽然是一些对动植物有毒的化合物,但对人类的有益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田间病虫害危害种类、数量、高峰期的收集,可以对症下药,预测打药的最佳适期,达到减量增效。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方法
(一)田间定点、定时调查。在中海拔区域、低热河谷区域、冷凉区域,连片种植面积20亩以上,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3—5块,每块田定3个点,每个点数一个平方,每个星期定时到点上观察,记录数据,一段时间的数据汇总后,结合天气情况,对近期可能爆发的病虫害作出科学的、切近事实的中、短期预测。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发布简报,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避免盲目用药。同时,实现重大病虫不出现大面积成灾,粮油一般年份的产量损失控制到3%以下,重灾年控制到5%以下。
(二)田间安装虫情测报灯、杀虫灯、糖酒醋液盆,悬挂黄篮板、性诱剂诱捕桶,定期收集成虫,并分类,根据成虫的种类和数量,对田间将会造成危害的主要虫害作好应急准备。据田间观察,成虫高峰期后12—15天即为防治的最佳适期。
(三)在田间巡视监测时,一旦发现中心虫株和病株,就及时人工扑杀和拔出病株、病叶,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未形成大面积扩散以免造成危害前。
(四)化学诱剂糖酒醋按一定配比兑水,倒入空香油桶内,在桶身上开一排1cm孔径的口,悬挂在田间空旷处,吸引采集花蜜补充营养的成虫,定期收虫、换液。根据数量,预测虫发生时间和发生量。此法对于迁飞性害虫如粘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效果很好。
(五)越冬虫源存活基数调查,在每年12月初至来年2月底之间,对粮食作物上主要的虫害如水稻螟虫、玉米螟,到田间剥查稻桩、玉米杆,调查幼虫存活基数多少,预测来年一代危害情况,做好防治措施和适期,以减少苗期损失。
三、存在的问题及结论
(一)杀虫灯安装后,后续管理跟不上,有的灯不亮,失去其功效。
(二)杀虫灯是利用光波长集聚昆虫,引诱了害虫的同时,也诱捕了相应的捕食性昆虫,即天敌,有益的作用就抵消了约1/3。
(三)性诱剂是利用了雌成虫的性激素释放引诱雄成虫,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有漏网的雄成虫在田间,一旦遇到雌成虫,交配产卵,危害仍然存在。据报道,一个小地老虎的雌成虫可产卵1000—2000粒,一个三化螟雌成虫产卵200—300粒,褐飞虱可产卵150—1000粒,斜纹夜蛾可产卵600—700粒,粘虫可产卵1000—2000粒,玉米螟可产卵300—600粒。
由此可见,任何单一的控制害虫的方法都是有限的,只能降低害虫种群数量,从而降低损失,最终还是需要各项措施一齐应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使病虫害危害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