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高纬度地区塑料大棚洋葱生产技术创新研究

2018-07-25孙志刚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5期
关键词:高纬度起苗缓苗

孙志刚

近几年,东北高纬度地区露地洋葱和大棚洋葱生产有序发展,引起了广大蔬菜种植户的关注,但洋葱生产若想获得较高的收益,不仅要了解分析国内外市场,而且要熟练掌握大棚洋葱生产的关键技术。从生产实际出发,详细介绍了东北高纬度地区大棚洋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东北高纬度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出一份力量。随着东北高纬度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政策力度的加大,露地洋葱和大棚洋葱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大庆、哈尔滨等有些地区大棚洋葱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

1 品种选择

选择产量高、耐储运、耐高温、抗逆性强、葱头形状好、假茎细等长日照品种,如荷兰凯斯、威望、红丰等。

2 育苗方法

2.1 确定播期

根据苗龄和采收上市时间确定播种期。大棚洋葱一般在1月中下旬在温室内进行播种,温室内最低温度要保持在5℃。

2.2 配土做畦

选择2~3年未种过葱蒜类作物的、没有残留长效除草剂的肥沃园田土或大田土,比例占60%,加上30%腐熟农家肥、10%草炭土或过细的炉灰,均匀混拌,做成高畦。

2.3 浸种播籽

用50%福美双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浸种消毒。用种量200g/667m2,种植667m2大棚需要育苗面积 35~40m2,播种 10~13g/m2。

3 苗期管理

3.1 温度管理

出苗前白天温度25℃,夜间不低于15℃。出苗以后白天温度保持在17~25℃,夜间温度8~10℃。定植前10d,白天温度降至12~15℃,夜间温度可降至5~8℃,锻炼秧苗。

3.2 水分管理

出苗前原则上不浇水;出苗后植株较细弱,要保持土壤湿润,小水勤浇;中期土壤过干时,于晴天上午浇水,但土壤湿度不能过大,防止秧苗徒长;定植前停止浇水。

3.3 施肥防虫

若秧苗出现黄细缺肥现象,可结合灌水施尿素5kg/667m2,起苗前1d喷施磷酸二氢钾,用量为0.4kg/667m2。防蝼蛄等地下害虫可用细碎豆饼4kg,加麦麸1kg炒香,用30倍液敌百虫加适量水拌好,堆放在畦边防虫。

4 合理定植

4.1 定植时间

由于冬季在温室育苗,洋葱长得比较慢,其日历苗龄为60~70d。大棚定植时间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到3月末结束。

4.2 施肥做畦

大棚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kg/667m2、磷酸二铵40~50kg/667m2、硫酸钾 25~30kg/667m2、生物菌肥 25~35kg/667m2,混合撒施后旋耕整地,耕深达到20cm。做成高畦,畦宽1.2~1.5m,畦长根据大棚跨度确定。

4.3 定植方法

起苗前1~2d进行苗床浇水,便于起苗。起苗时将质量相同的秧苗捆成捆,直径约10cm,剪去须根,留2~3cm根系,用40%辛硫磷600倍液浸根30min或用25%噻虫嗪3000倍液浸根10min防地下害虫;然后用生根剂50mg兑水1L蘸根定植,栽植深度以3cm为宜,栽后浇足水。定植密度:早熟品种需保苗24000~36000株/667m2,中熟品种22000~30000 株/667m2。

5 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及时浇透水,定植20~30d后,洋葱茎叶生长旺盛,要保持土壤湿润。缓苗期间白天温度要保持在22~25℃,夜间温度15℃左右;缓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夜温13℃以上,当外界最低温度为13℃时,要昼夜通风。定植后15~20d,追尿素或冲施肥10kg/667m2,利于缓苗;定植后30d,追速溶性三元复合肥或冲施肥20kg/667m2;当叶片长到8~10枚后,追含微量元素高钾型冲施肥20kg/667m2。

6 病虫害防治

灰霉病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1800~2000倍液防治。霜霉病可用72.2%丙酰胺霜霉威600~800倍液防治。紫斑病可用72%霜脲锰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防治,每隔7d施药1次。软腐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防治,每隔5~7d喷施1次,喷药时注意对植株基部喷施。

7 适时采收

7月上旬,当有50%植株干枯时可起出葱头在田间晾晒,待叶片全部干枯后,留3~5cm剪掉枯叶,分级装入专用袋。8储藏保鲜储藏室使用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的药剂进行消毒灭菌24h。储藏温度为1~3℃,相对湿度65%~70%,用编织网袋储藏,储藏期5~7个月。

猜你喜欢

高纬度起苗缓苗
地磁暴期间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电离层变化特征及对精密定位的影响
月球高纬度地区发现赤铁矿沉积物
高纬度地区GPT2w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露地辣椒生长及抗炭疽病的影响
特色农业“顺地”起苗——“让什么样的地产什么样的粮”
植树造林苗木的起苗和选苗技术分析
早春菜定植前后,该怎样管理
蔬菜科学定植要点
植树造林苗木的起苗和选苗技术分析
北半球夏季中高纬度大气阻塞对北极海冰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