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教育
2018-07-24王雪茹
王雪茹
摘 要 跨越式教学的特点是“大输入大输出”,环节设计有目的,有效,环环紧扣,精雕细琢,凸显语文课堂的特点,拓展课堂深度广度参与度,促进了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阅读量、写作量。跨越式教学带给我们不仅是模式的转变,也是课堂思维的碰撞。
关键词 跨越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1,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223-01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非常有幸参加了跨越式教学,从最初的教学培训,到观摩课的讲授,不仅让我飞速成长,而且也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我庆幸赶上了课程改革,走进了跨越式教学的课堂,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感受到跨越式教学给老师和孩子带来的活力和变化。
回顾旧的教学模式,一张桌子,一本书,一根粉笔,一个黑板,教师不断的讲,而孩子们只是一味的接受,忽视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合作性。在教学中,讲解一些美的事物,比如《黄山奇石》、《日月潭》,没有真实的情景和相应的图片,孩子们就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又是那么好动,自律性差,所以课堂混乱、教学质量不高,最让我们困惑的是,在讲解一些关于城市的课文,比如《北京亮起来了》,处于农村的孩子,没见过也不知道,而我们也只是从电视上看见或者了解到,在教学中,任凭我们怎么描述,孩子们都是一脸茫然,他们的脑海中只是大山、放羊或者仅有农村晚上若隐若现的灯光……
在课程改革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学习与实践,初步了解跨越式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模式。跨越式教学的特点是“大输入大输出”,环节设计有目的,有效,环环紧扣,精雕细琢,凸显语文课堂的特点,拓展课堂深度广度参与度,促进了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阅读量,写作量。跨越式教学提倡学生的自主性,而教师在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引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
跨越式教学模式将课堂的40分钟以2:1:1的比例分开,进行授新课、拓展阅读和拓展写作,坚持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将“识字、阅读、写作”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中,ppt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减少了书写的时间,把大量的时间运用到其他的知识点上,图片的出现,促进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诠释,也增加了孩子们的想象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低年级的教学课堂中,我将教学模式用于识字课堂和讲解课文课堂中。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最基础也是最难记忆的知识,在上课前,我先对孩子们的识字量摸底,根据情况找出本课的重难点。在课堂的前20分钟,以谈话或者游戏、猜谜为导入,在初步感受课文的基础上,找出生字,对于常见的、简单的字,简单讲解或者一笔带过,对于本课的重难点,详细讲解反复练习增强记忆,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完成本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接下来是10分钟的快乐拼读,阅读所选的内容以儿歌、故事诸多,但都紧紧围绕本节课一类字和二类字认识,我会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圈出来,这样不仅加深记忆,拓展阅读和识字量,而且在阅读中,通过拼读音节、查字典、问老师及同学,潜移默化就能认识好多字,孩子们刚开始由教师带领读,到全班齐读,最后的默读,都彰显出跨越式教学的优点。最后10分钟是小練笔环节,由于识字量有限,刚开始我先让孩子们口头造句,让他们大声说出来,不管孩子们重复造句还是模仿造句,我都会积极鼓励,因为思考了才有话可说,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所以我的孩子们从最开始的组词造句,到连词成句,最后写一段或者几段话,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再累再难都是值得的。
在接触跨越式教学之前,我将课文的侧重点偏向于识字,对于整篇课文的理解可有可无,所以导致孩子们的阅读理解很差。在参加跨越式培训中,有一位老师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对于讲解课文,一定要重难点突出,抛出的问题精炼,简洁,明了,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找到答案,就够了,孩子们习惯这种方法后,让孩子们相互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豁然开朗,学习回来后,立马实践于教学中,抛出几个问题,通过孩子们的回答,课堂思路清晰明了,最后通过老师或孩子的总结,完成目标,比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这节课中,我抛出三个问题:第一,课文中有哪几种植物?第二,它们有什么办法?第三,谁知道哪些植物还有其他办法?孩子们很快找到答案,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我又从网上找到其他种子的传播方式,丰富课后知识,拓展眼界。接下来是10分钟快乐拼读和10分钟小练笔,在小练笔环节中,我会紧紧围绕课文,写后续写心得,比如《我要的是葫芦》,我会让孩子们写下对种葫芦人说的话,在《阿德的梦》这节课中,我会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梦。这样的小练笔不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对本节课的总结与延伸,令我欣慰的是,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孩子们的写作有突飞猛进的进步,语言通顺,思路清晰,想象力丰富。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这一块是一个空白,孩子的学习只能靠课堂40分钟,而这种模式能让课堂40分钟发挥的淋淋尽致,环节紧凑,又不乏味,从中接受很多知识,让每一节课高效发挥,在轻松的环境中提高课堂质量。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不足,接受能力强的孩子“走的越来越快”,能够将知识瞬间消化,并且知识量越来越丰富,而接受能力慢的孩子会越来越跟不上,并且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导致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对于这种慢的孩子我会采取课后辅导,课堂多关注等方式,使他们尽量赶上我们的步伐。
跨越式教学带给我们不仅是模式的转变,也是课堂思维的碰撞,在教学中,虽然问题很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最后受益不仅是孩子,更受益的是我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我是名老师,但我会一直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