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教具模型制作比赛解决课堂学习难题
2018-07-24郭嘉天
郭嘉天
摘 要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课,比较抽象和微观,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文章通过教具模型制作比赛生动形象的让学生能准确描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理解并掌握mRNA结构特点及作用。
关键词 教具制作;mRNA;转录;解决难题
中图分类号:Q95-34+6,Q522+.2,TN91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244-01
【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2.说明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转录的Flash动画及动态组图,发展观察识图能力,提备考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体验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再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加深对合成的认识和理解,并弄懂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核糖核苷酸、mRNA、tRNA等物质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科学理念。
二、教學重难点
(一)重点
mRNA的结构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二)难点
理解转录的过程。
解决策略:课件讲述加动手制作模型,理解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三、学情分析
针对这一章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消化。在授课时讲明理论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启发,并结合模型制作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巩固,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法实施
铺垫知识结构,以模型制作为例精讲。
五、学法指导
课件讲解,自主学习,分组制作展示,对比分析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原材料(泡沫板,橡皮泥)
七、教学模式
导入,讨论,动手制作,展示,评比,总结
八、教学过程
(一)先问题导入并ppt讲答基本概念
教师:1.ppt展示一对双胞胎的照片并引发学生思考:这两个孩子如此相像,他们这些相似的性状是什么物质体现的?他们性状相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呢?
3.以问题答案切入详细讲述。
(二)探求新知
1.RNA的结构特点
教师:遗传物质DNA一般都存在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则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那么细胞核中的DNA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呢?
用制作的模型展示这一原理——mRNA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由核糖核苷酸A、G、C、U组成,与DNA配对,mRNA上的碱基可以携带DNA上的遗传信息。RNA分子较小,可以从核孔中出来进入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学生:阅读教材,学习tRNA和rRNA的内容并完成与DNA对比的表格,总结DNA与RNA在组成的基本单位、五碳糖、碱基、类型、分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区别。
教师演示模型制作过程,并将区别汇总在模型上,强调每种RNA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2.DNA到RNA的转录
教师设问:DNA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给mRNA的呢?
学生带着这一疑问观看模型演示完整的转录过程:即转录的场所、原料、产物、模板、配对的原则。
学生分组讨论并集体尝试模型制作,教师在教室内走动观察每一小组的制作进度,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纠正指导,引导学生制作出正确的转录过程:
①DNA双螺旋揭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其中一条链提供准确模板;
②游离的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的碱基碰撞,当核苷酸的碱基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结合;
③新结合的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
④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转录的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三)总结提升
每组派出代表和制作的模型在讲台上展示,老师带领其余学生进行评比,对照好的模型再次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引导学生在头脑中绘制知识概念图。
(四)巩固提高(思考与讨论)
1.转录和DNA复制有什么共同之处?这对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转录转录有什么重要意义?
2.转录成功的mRNA的碱基序列与DNA单链模板的碱基序列和模板互补的碱基序列有什么异同?
九、结语
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带动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