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在创新人才选拔中的作用

2018-07-24朱玉娟杨杏钢

读写算 2018年35期
关键词:维度素质人才

朱玉娟 杨杏钢

摘 要 综合素质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唯分数论、高考成绩作为唯一选拔标准的格局,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恢复高考多年来,虽然我们不断探索高考改革,但以高考成绩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始终没有发生变化。这也使得很多高中学校在学生进入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就将目光聚焦在高考科目上,始终围绕着如何提升高考成绩做文章。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应试的压力越来越大。

关键词 综合素质;人才选拔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146-01

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中,考生高考成绩的权重下降到了60%。一方面综合评价考查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是否有明显的偏科现象,另一方面关注到了学生的专业特长、创新潜质等特点。这些信号的释放,必将促使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始终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已经进行了多次课程教学改革,但往往在小学阶段卓有成效,高中阶段纹丝不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指挥棒”没有动。高校招生录取“两依据一参考”的方式,促使高中学校在课程设置、选科走班、教学方式变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以适应高校新的招生录取。从总的情况看,高中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是对的。

这样为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的人才提供了一个主要的通道。在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下,高校录取学生所倚重的,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的录取方式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选择的学校或专业,大学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专业发展的潜质,由此带来诸多问题。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让高校在录取学生之前,有了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学校测试来了解学生的职业趋向、意志品质、创新潜能、综合素养等多方面的潜质,找到适合本高校培养的人才,这无论对考生还是大学的选拔都是有益的,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首先,基础教育学校要把人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让各种趣向、各种爱好的学生在学校里都有良好的发展机会,以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标准来思考學校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和教学评价。这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变革,对校长和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

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生的专业特长、创新潜质是在亲身经历各项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现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多姿多彩的社团,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沃土。

最后,要确保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高质量实施,这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基,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了应对高校招生方式的变革,一些高中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建设创新实验室、开设学校特色课程等。但育人的核心还是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必须要通过校本化,才有可能高质量地在本校实施。

从报名条件的设定到书面评审的确定,再到面试综合素质的评定,通过这三个环节,能够对一个考生的总体素质作出基本判断。通过在“三位一体”中探索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勇于实践,使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使用最大的难度源自对评价维度的选取、各维度比例的设置以及评判过程中公正性的把握。为此,学校在报名过程中,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逐条涵盖,考生要做相应的填报。从考生大量的书面材料中,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维度,例如获奖情况、社会实践,考生之间具有可比性;有些维度不可用,具有差异性,例如选修模块、先修课程,高中之间因校而异。在设定维度的基础上,再确定比例,客观性强的占比较多,主观性强的占比较少,使整个评审结果具有公信力。在评审过程中,为了减少主观性,确保公正性,又对专家进行现场分组,学科背景交叉,并通过随机分配和流水作业完成书面评审,最大程度地降低个体对评审结果的影响。因此,只有规则统一、公正合理,将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结合,才能使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具有可行性。

第二,充分对接,使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更具科学性。“三位一体”已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单一人才选拔模式,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它是成功的,也是有意义的。根据学校对学生进校以后的追踪了解,通过“三位一体”录取的学生,各专业对生源的满意度比较高,而且学生的学习后发力比较强,在社会实践、入党、考研等方面占据优势。在选拔过程中,不以高考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如何提升学校自主测评的水准,使之更具科学性至关重要,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两个方面的对接:一是建立与中学的对接。二是发挥各学院专家的科学论证作用。在审核环节上,学生的书面材料存在个体差异性,专家能够从大量的评审中总结出内在的规律,并进而对方案本身提出权威的建议,使之得以不断完善。

第三,扎实推进,使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产生引领性。各中学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度和使用情况不一。高考对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同样,高校选才直接对中学如何培养学生起引领作用。

总之,综合素质评价的形成和使用,对中学和高校来说,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综合素质评价,贯穿于高中、高考、高校,其实质是一个前后衔接一体化的过程,因为教育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培养学有素养、行有教养、心有涵养的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招生考试专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创新人才选拔制度的优化研究》(kszx2018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维度素质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