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2018-07-24王宝真
王宝真
摘 要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教育过程中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可使他们有获得美、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的美好感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从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情感教育的激发来论述。
关键词 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R74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101-01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情感教育独特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的调控作用
情感教育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情感教育的熏陶作用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情感教育的审美作用
情感教育可使学生获得美、感受美、享受美,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情感教育的激发尤为重要
(一)利用所有资源,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师饱含激情地创设适当的情感教学,学生才能兴致盎然地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所有教学资源,特别是多媒体和班班通,创设多种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情感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二)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我素质能力,深入品析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情感
1.抓住关键字词,让学生獲得美。从文中找到抒发感情的关键字词,如“喜”“怒”“哀”“乐”“悲伤欲绝”“欢蹦乱跳”“喜极而泣”等,带领学生用内心去感受这些情感,进入文章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2.从品味佳句入手,使学生感受美。《长城》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里的“气魄雄伟”“伟大”二词就饱含着对长城的赞美之情,教学时,着重从此入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3.图文相结合,让学生表达美。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图文并茂,看图结合课文,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想,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4.经常性地灵活性地组织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美。学生大声地朗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又可以使学生表达出美,体会到美。
5.多组织学生观看《诗词大会》等有关电视节目,让学生从中受益,并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内容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形式上力求新颖多样,以满足学生新奇感的心理要求。如通过集中识词,让学生从已感知的语言材料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读音规律,再将读音规律运用于单词的记忆中,使学生感到单词并不难记,激发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成功的机率。又如,通过不断变化教学手段:有时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有时引导学生做游戏,有时引导学生进行竞赛,有时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充分发挥优势机体的潜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滋味是非常好的,从而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
四、加强拓展延伸阅读,从而加深体验情感
只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好课本课文后,再引入多篇课本外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充实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知识量,丰富学生的情感,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通过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使学生身临其境,结合课文,现场发挥说课,让学生情感延伸,培养学生学习的情趣,更好掌握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应寓于情感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运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合适的情感态度进入学习中,并适时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崇高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在学校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