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7-24韩静
韩静
【摘要】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可以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精神得到一种高度的享受。音乐欣赏是一种通过听觉来实现的高度的审美活动。在中学阶段,加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审美 欣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249-01
音乐欣赏是一种通过听觉来实现的高度的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渠道,我们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英国音乐家默赛尔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都希望听众从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节拍或和声、复调中激发情感共鸣,从而深层次的把握作品内涵,获得美的享受。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的内心情感日益丰富,理想信念初步形成,理解能力与日俱增。借助于初中音乐教材中的经典曲目,加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且还可以扩大音乐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笔者认为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音乐欣赏中的音响感知
音乐欣赏中的音响感知是人们通过听觉反应出对音乐音响的感受,它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音响感知包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对音乐音响的感受、对音乐的注意和记忆。
县级中学,在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音乐基础又相对薄弱,学生对音乐欣赏只是停留在能吟唱和记歌词的基础上,而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根本无法辨别。因此,在音乐课欣赏音乐的实践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只有通过对旋律进行特点的感受,才能从中判断它们所表现的情绪和风格,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它对音乐的表现和风格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节奏和旋律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突出的表现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音乐风格。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民乐飘香里的《二泉映月》为例,当我放录音的时候好多学生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当问到这首民乐的音高、节奏以及创作背景时,学生都无法回答,更别说体会其中所表现的情绪与风格了,我就只有对这首歌曲的节奏、力度,音色以及演奏乐器进行分析讲解,并说明这首民族音乐的来历,让学生真正了解并领悟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族音乐。才能达到音响感知的效果。
二、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优秀的音乐作品总能激发人的情感,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欣赏者的情感与音乐作品情感沟通的过程。一般来讲,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人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如民歌,它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它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实践之中,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从大的方面来说,我国北方的民歌高亢嘹亮、跌宕起伏,音程跨度大、音域宽广;南方的声乐秀丽婉转,细腻流畅,音程跨度小,音域较窄。再如,声乐。分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表演唱等多种形式。颂歌结构庞大、速度缓慢、气势宏伟庄重,如《黄河颂》就能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又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先让学生了解该首乐曲产生的年代和社会背景,然后倾听音乐,引导他们进入作品内容:“眼前有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草桥亭畔......”。让学生把思想感情融入到作品中,真正达到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三、音乐欣赏中的审美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自由,更有灵性。如:《四小天鹅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里的一段舞曲。它是一首非常欢快活泼的舞曲,如果说《天鹅》塑造的是女性化的成年天鹅形象,端庄典雅,那么《四小天鹅舞曲》塑造的就是儿童化的神话中的天鹅形象,诙谐活泼。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美丽的奥杰塔公主和伙伴们被恶魔用魔法变成了天鹅。她们白天在湖面上游来游去,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恢复人形。……直到遇见了齐格弗里德王子,奥杰塔公主向他说了自己不幸的遭遇,王子非常同情她,发誓要娶美丽的奥杰塔公主为妻。奥杰塔公主和伙伴们非常的高兴,于是跳起了欢乐的舞蹈。……这种不幸、失落、、惆怅进而惊喜的心情,只有借助想象才能把握作品的内容。当然,由于受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局限,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四、音乐欣赏中的理解认识
音乐欣赏中的理解认识,主要是指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以及思想意义的审美评价,它反映出欣赏者的审美观。欣赏声乐作品不能只停留在对歌词的理解上,因为声乐作品是一种词与曲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二者是不能分割的,欣赏者必须从词与曲相结合所创造的音乐形象的整体出发,加以分析和理解。在欣赏过程中,既要做到“入乎其中”去感受、体验、理解乐曲,又要“出乎其外”进行审美评价,这样才有可能对人类的优秀音乐文化做出准确的审美评价。
在欣赏中应使同学们认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深刻道理,激勵他们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唱歌及审美情感,不达到这一目标的音乐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音乐欣赏毕竟是一种审美实践,徒有理论不去实践是提不高欣赏能力的。音乐审美实践的本身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只有多听各种乐曲,多记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主题,并全身心地感知和领悟,才能灵活自如地掌握欣赏规律,从音乐中得到最大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孙延霞浅析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音乐时空》2015年15期.
[2]王海燕探索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北方音乐》2016年13期.
[3]王珊初探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