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补白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2018-07-24廖美娟
廖美娟
【摘要】小学语文课文中留有不少“空白点”,它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激活思维,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抓住标点符号、利用课文插图、推敲重点词句、延续文章结尾等策略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力,丰盈学生的内心感染,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空白 补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97-02
小学语文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枚不胜举,作者在创作时,也会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其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自己独特感悟,展开各不相同的想象去填补,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补白”作为一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即学生对“空白”的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言犹尽而意无穷”之处,用学生灵动的想象来填补,不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还能在吸收与运用之间搭起了一座智慧的桥梁,使他们从中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得到思想情感的充分陶冶,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抓住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标点孕育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它们往往意蕴深刻、令人回味,值得细心推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面对课文中出现的不同标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补白。比如,课文中出现的是问号,可在此处引导思考原因,融入学生自己的思考;课文中经常出现的省略号,往往是由于作者不忍点破之处,是留给读者想象和补充的地方,教师要抓住这些“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此处省略号隐含的内容,融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品味其中韵味,从而激活文本的灵性,使学生感悟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鲜活;课文中出现抒发情感的感叹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和课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第四自然段段末:“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最后是省略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拓展想象:盘古的变化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脚指、骨骼……会变成什么?然后,由学生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完成填写:“他的(五指/胡须/头发……),变成了(壮观/绿油油/嫩绿……)的(五指山/藤条/柳枝……)”的句式,让神话的神奇感体现得更加丰盈,让老祖宗盘古的形象更加高大。
二、利用课文插图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精美,而且很好地体现了课文描绘的内容,填补了课文语言文字描写的空白点。插图成为“无字”的空白处,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合理利用插圖,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以图促品读,以图促理解,充盈课文语言描写的内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比如,课文《四季》是一首简短的儿童诗,课文插图十分精美。课堂上,教师就可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看图并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在看春天这幅图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草的颜色,说说小鸟的心情,它们会说些什么。有的学生会说出:“春天到了,小草长出了尖尖的芽,一只小鸟飞来了,唱着歌。草芽对小鸟说:‘你好,你能给我唱首歌吗?小鸟说:‘好啊!于是,小鸟给草芽唱歌,草芽给小鸟伴舞,它们好快乐!”通过看图说话,学生不仅理解了春天的特点,而且加强了语言信息的传送,提高了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
三、推敲重点词句
在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课文中,课文对人物的描写往往存在着“空白”。人物描写的“空白”包括:心理描写空白、动作描写空白、语言描写空白、神态描写空白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认真推敲,大胆想象,挖掘词句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句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在词句与语境的沟通运用中,深入理解内容,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比如,在《掌声》一文中,在教学“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一句时,教师抓住“犹豫”一词,出示练习:“她想:如果( );她又想:如果( )。”引导学生通过填空,来想象当时英子的心理活动。学生通过想象,丰满了人物形象,走进了主人公英子的内心世界。教师借助具体情境挖掘重点词语的内涵,想象相关画面进行语言训练。学生于语境中、于生活经验中不仅理解了词意,也领悟了包含的意蕴。这样的补白,词句给予学生的决不是抽象的意思,而是具体的形象,丰富的情感。
四、延续文章结尾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可以发现,很多文章的作者往往写至高潮处,嘎然而止,文虽结束但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这并不是文章的作者无话可说,而是作者不愿意将自己的思考强加于读者,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由于经历的差异,对文章的感悟是千差万别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结尾处的空白,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让学生以文本的结尾为起点,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展开续写。比如,课文《狼和小羊》写到狼向小羊扑过去就结束,没有直接写出结果,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教学此文时,教师可巧设补白:小羊逃过魔掌吗?诱发学生想象。在充分讨论、合作探究后,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猎人来了,将狼打死了;有的说小羊巧妙地将狼引入陷阱;有的说狼把小羊逼到溪边时,狼向小羊扑过来,小羊一转身,狼扑空跳进溪中……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建立图像,进行形象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填补空白。不但能续接文章思路,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感悟能力。
“补白”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开拓知识视野,逐步发展智力,形成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空白”、巧用“空白”,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想象,使得“补白”教学实现最优化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服相.语文教学的“空白”填补微探[J].中国基础教育,2008(1):41—43.
[2]黄蝉.补白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3):79—70.
[3]林文财.加强补白训练,提高阅读效率[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