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2018-07-24钟代容
钟代容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总结出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30-02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和形成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我国教育改革新形势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提问要讲究技巧,要问到恰到好处。一个成功的提问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师应该加深对教材的钻研,从全局出发提出对所有学生起到启发、导向、示范作用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教师要随时调整提出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材内容设计一些灵活性强、开放度大的提问,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如在“圆周长计算”的教学时,首先拿出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纸片,让学生测量它的周长,引导学生利用滚动法测出了结果。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是一个圆形花坛,还可以用滚动法测量它的周长么?当然不能,那用什么办法呢?学生们很快就找出了办法,用绳子围绕花坛一周,绳子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随后教师拿出一个乒乓球,用一条细绳栓上一端在空中做圆形旋转,然后问学生,我们还能用绳子测量一下这个空中圆的周长么?学生都回答不能。教师巧妙设计提问,由滚动法和绳测法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求圆周长上是否存在一个普遍的规律?再指导学生通过对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的测量,比较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然后会发现在圆中,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保持在3多一些,从而推算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教师利用直观形象的图形结合巧妙的提问,步步推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把“错误”留给学生,促使他们反思,使他们的思维更趋向严谨与科学;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不断修正。奇思妙解在对话中不断生成,学生们找到了“找与一个分数相等的许多分数”的规律,在动态的生成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例:“长度单位厘米”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察一把断尺上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几厘米。
(1)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独立思考,学生的情绪积极,进入了深入的思考之中……
(2)汇报:生1: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3厘米,因为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刻度4到刻度5也都是1厘米,所以从刻度2到刻度5应该有3厘米。
生2:把刻度2看作0,向后数出3厘米就是刻度5,所以从刻度2到刻度5有3厘米。
生3:用5厘米减2厘米得3厘米,因此,从刻度2到刻度5是3厘米。
生4:从刻度0到刻度3有0、1、2、3四个数,是3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5也有四个数,也是3厘米。
生5:老师,确实是这样的,你看5、6、7、8是四个数,从刻度5到刻度8也是3厘米。
生6:这么说,4个邻数间的长度是3厘米,那么5个邻数之间的长度是不是4厘米呢?
生7:5个邻数之间的长度是4厘米,你看3、4、5、6、7之间的长度就是4厘米。
生8:8个邻数之间的长度是7厘米……
生9:10个邻数之间的长度是9厘米……
以上片段的学习活动,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学生得出了从刻度2到刻度5之间长度的不同想法,思路多向,发散张扬,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示,而生4的想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群体学生的共鸣,激活了众多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更多的思维火花,使得知识的生成逐步走向精彩的动态,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
三、准确掌握学生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对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进行分类的思想,为准确诊断学习者的其实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他把学习结果分成情感態度、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语言信息、感知策略这五个基本类别。依据学习智慧技能复杂程度的不同,他又从中分解出部分分支类别,即辨别、概念学习、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辨别能力是学习概念的基础,而掌握概念又是进行规则学习的前提,利用几个简单规则可以达到解决问题,获取高级规则的前提。比如在学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总结出计算三角型面积的公式,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些属于规则学习方面的内容,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必须首先具备相关概念的运用能力。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这个公式涵盖了三角形、底、高、面积、等于、乘和除这七个重要概念,只要有一个概念掌握不好,就无法进行规则学习。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剪切、拼凑、转化等学习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导出计算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所以,为了使教学设计更加高效,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起始能力进行准确诊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更好贯彻实施数学新课程、新标准,我们必须不断审视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琴.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易良斌.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2,(04).
[4]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学科研,2007,(02).
[5]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