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建设探析商

2018-07-24金艳戴娟陈亭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教育

金艳 戴娟 陈亭

摘要:高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从高校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谈起,归纳了当今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高校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和具体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文化;校园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001-02

一、高校文化概述

1.高校文化的内涵。高校文化也称为高校“校园文化”或“大学文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在高校校园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员工一致认同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目标的总和,具有传承性、多元性、批判性和前沿性,是大学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高校文化是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高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环境及其文化体育设施,是高校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场所。与高校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管理体制及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行为规范等都属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道德要求、思维方式、校风与校训、学风与教风及办学理念。行为文化是在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中发生和进行的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是高校成员作风、精神状態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

2.高校文化的功能。高校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广大青年学生在良好高校文化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下,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并将这些内化成风格、习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优质的高校文化能将全校师生才能统一于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上来,激发师生动力以及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强大的内聚力量,保证学校长期稳健的发展。

3.高校文化的意义。高等教育是社会文明的载体、科学发展的动力、社会和谐的基础,负有创新文化、传承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和使命。高校文化作为高校特色发展的灵魂和指导思想,可以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一种巨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1],增强高校学术、人力的基础力量和内在、隐性的潜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师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推动高校发展改革,促进社会进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当今高校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文化及其建设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是当今高校文化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高校文化建设需要从学校的整体办学方向的高度来衡量,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辅助,与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密不可分。当下,还有许多高校将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文化活动,认识高度不够,极大地限制了高校文化功能的发挥。

1.制度文化不健全。高校文化建设机制缺失,高校文化与其建设主体不一致。文化建设缺乏全局观念和统一的协调机制,流于形势,失去了应有的效能;有些高校固守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虽维护了学校的权威性,但也扼杀了校园文化的活力。现在高校文化的建设主导是学校的职能部门,文化宣传带有政治倾向性,学生接受度不高。

2.精神文化很薄弱。(1)精神文化边缘化。目前高校普遍把高等教育当成了发展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的工具,边缘化人生、人性、伦理等教育,以至于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情感缺失及人格上培养的不健全。

(2)学术氛围差。社会大环境中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倾向盛行,文化教育者以及教育体系本身有一种迷恋物欲追逐的倾向,高校“学术”所剩无几,甚至学术不端行为泛滥,极大危害了我国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健康开展。(3)当代大学生精神信仰出现危机。“象牙塔”里灰色文化笼罩,公德意识差、考试作弊、网络行为失范、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都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滑坡和文化品位的下降。

3.行为文化无系统。行为文化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高校文化需要与办学理念、高校管理相结合,进行整体规划,统一于培养目标中。当前的高校文化主要偏重于文娱活动,虽然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但没有融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削弱了校园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

三、高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1.坚持正确思想指导。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切合社会总体发展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高校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文化不是封闭的“象牙塔”文化,需要与国际动态、国家发展方向、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优秀人才,从而也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文化在追求“学术”、办学特色的同时,需要与世界、国家、社会融合,这样才能切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3.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待文化非此即彼的态度和立场,让中国人的思想左支右绌,既对舶来文化缺乏民族内在的认同,又造成了一个既定事实——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排斥或不解,但这并非是自省和检讨的结果,而是被动的悬隔、疏离造成的”。在客观存在着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在继承中谋创新,在交流中促发展,要把开拓性和前瞻性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文化血脉连接起来,全球范围内加强高校之间学术、文化的交流学习,于多元文化形态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汲取先进文化精华,促教育长期发展。

四、高校文化建设的解决途径

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数代师生的倡导、践行、提炼、再实践、升华、发扬光大,需要从制度文化、精神文明、行为文化三方面着重建设。

1.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构建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因此要建立民主、科学、健全的高校制度文化。强化学术权力的力量,平衡其与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关系,引领高校文化、高校管理、高校师生,注意围绕“学术”目标开展学习、工作活动。设立高校文化建设机制,从根本上重视高校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引領、统筹全校文化建设进程。高校文化建设坚持全员参与,全体师生共同创造自己的高校文化。

2.精神文化建设。高校文化的民族性建设。中国高校文化的民族性是指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和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这一民族性就是我们大学文化的根性。中国千年文化的“人道”教育是世界人类文化的瑰宝,不仅不能丢失,还应该具备些尚古的情怀,“唯有民族文化才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最适应本国高校的发展。

3.行为文化建设。(1)开展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要有计划地广泛开展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整体规划学校的各类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重大庆典等有意义的活动,从中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引领和培养,也培育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增强学术性、思想性水平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邀请各类领域的学术名流开设讲座、研讨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兴趣,培育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管理中,加强了高校文化的认同和传承。重视整理、挖掘、弘扬校史资料,积极挖掘学校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广泛宣传取得较大成就的校友的先进事迹,从而丰富学校内涵和底蕴,引领师生员工形成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总之,要着力提炼文化的精髓,创新文化氛围,努力营造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风貌。(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网络平台中也亦如此,需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十九大”报告。)我们需要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网络文化阵地的打造。开设专题教育网站弘扬校园文化,如西北工业大学打造的特色主题网站,分别针对传统文化、时事新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成果等主题进行宣传推广,引领广大师生的思想。(3)成立校园网络文化监管机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问题层出不穷,校园网络安全监管机制急需严格制定、执行,可以在网络设备、技术人员方面加强投入,利用网络新技术维护高校大学生网络社会行为的健康、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凤堂.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质量[J].天津大学学报,2011,(0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