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美术意识的崛起

2018-07-24罗旭崐

读天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传统国家形象自信心

摘 要: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美术总会透露自身的民族气质、民族特征与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国美术需要在精神方面创造出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在世界范围内有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传承优秀美术技法和风格,发展和创新美术的形式、风格等。“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美术创作应具有民族立场和世界眼光,让视野更宽阔,让心态更包容。重视民族文化的同时注意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构建中国的当代艺术模式和国家形象。

关键词:民族美术;自信心;国家形象;文化传统

在一个民族、国家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艺术传统,这些形式和传统是这个民族、国家总体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这个民族、国家历史与文化的特色,这类艺术即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通常包括“土生土长”艺术或称之为自创艺术的一面;也包括吸收外来因素而后将其演化应用,从而变成本民族、本国艺术的一面。

少数民族艺术指存在于少数民族居住地域内,为少数民族创造、保存、运用、发展的各种艺术门类与形式,包括传统的与现代的两个方面。在研究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艺术的时候,不能忽视各少数民族艺术的存在,她是构成五彩缤纷、灿烂夺目的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的意义主要在于:

1. 艺术是观念形态亦即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往往贯穿于各民族演变、发展历史的全过程。了解其艺术,才能了解和掌握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全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透现历史,为我们提供今所不知的有关前人的许多东西。

2. 由于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相互频繁往来和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久已存在,经济上如此,文化上亦然。传统艺术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满民族间相互交流和影响的痕迹。

3. 就艺术本身来说,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轻视与偏见,古籍中有关少数民族的记载较少且较零散,部分民族的藝术仅留存只言片语甚至没有提及,这给今人探索各民族艺术的历史面貌造成极大的困难。

4. 少数民族文物包含着大量艺术品或艺术成分。前者可称之为艺术文物或文物艺术品,约有二类,一类是用于艺术活动的制品如乐器、演艺服装、道具等;另一类是从造型到制作工艺完全具有独立艺术品的特征,其中有些还同时被用于艺术活动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少数民族文物不但普遍流动着艺术韵律,而且还是少数民族艺术中令人瞩目的一个重要方面。

5. 少数民族地区普遍保存着独特、丰富、古老的传统艺术,其中不少为汉族地区欠缺或已消失者,它使中华传统艺术保持着绚丽多彩的光辉容姿,意义非凡,价重无比。为了保护和发扬优秀文化艺术传统,须对这些“资源”家底了如指掌,因而进入少数民族广阔无垠的艺术原野是非常有必要的。

6. 从现实或长远看,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保护与科学、合理利用,将对当地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产生较直接、积极的影响。

少数民族艺术是一门涉及宽广的学科。加强对它的研究、保护和重视对它的开发与发展,对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励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发展令世人瞩目,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在建设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美术需要在精神方面创造出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在世界范围内有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

明清以后中国传统美术特别是文人画逐渐淡出,这有社会因素和文人画自身的问题,也与中西方文化碰撞中自信心丧失有关。还有了引进西画、创办新式美术院校、改革艺术体制、建立博物馆、创办美术报刊等一系列举措,抗战时救亡图存高于一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意识形态的干预,以及苏联模式的引入,使中国美术开始高度一元化并在“文革”中达到登峰造极的畸形状态。总之,民族传统美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运一样,逐渐被淡化或被取代,民族自信心一次次受到重创。

以西方为主要参考的中国现代美术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美术的贵族化和文人画传统。中国传统美术的现代转换是必然的过程,而树立文化的民族自信心也是必然过程。比如,一些画家早年趋向现代主义,后来也自觉地研究传统艺术。不少油画家也是自觉进行民族文化探索以找到文化之根。

民族自信心的树立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很大。民间美术除了精英式的文人传统外,民间文化也很重要,如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迎神赛会等活动,还有年画、剪纸、春联、花灯等具体的民间美术种类。各种文化艺术现象和形式构成了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些西方文明日益渗透到中国,使现代中国人普遍怀有一种文化上“无根”的焦虑,在美术新潮期间,周韶华曾组织“大河寻源”文化寻根活动;2006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以国家的名誉赞助业已淡化的革命主题绘画创作传统;2007年,中国美协举办成都论坛,专题讨论“民族美术传统的当下意义”,想通过民族民间美术传统的梳理,在全球化语境下更好地为中国当代艺术模式的构建提供启示。

近年来,《美术》《美术大观》等杂志曾以美术作品的国家形象、中国画与国家形象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人们已经意识到美术创作绝非是艺术家、画种、材料、生活、灵感等元素的简单组合,更不是对西方艺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应该展示出属于自己的国家形象和国家气派。

2008年在第七次中国美协代表大会上提出了“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构想。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美术总会透露自身的民族气质、民族特征与深厚的文化魅力。中国美术在几千年来的发展中既是自成体系又是开放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西化的现代性并非是评价中国艺术的标准。比较合理的文化态度应该是:具有民族立场和世界眼光,视野更宽阔,心态更包容地看待中国的新美术传统,重视民族文化的同时注意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构建中国的当代艺术模式和国家形象。当然,艺术上的国家形象绝非是国门关闭时的那种妄自尊大和虚假的“天国”形象。

参考文献:

[1]李茂昌.中国美术简史[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2]林木.中外美术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罗旭崐,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传统国家形象自信心
浅谈设计艺术史中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明体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继承和发扬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