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2018-07-24高磊
高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61-02
一、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得各异,体会不同,此时特别需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开展好合作学习对人际交往智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心理認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对自己有良好的认知,利用学生的这种智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提出
语文课堂应该真实、朴实、扎实,让语文返朴归真,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是诗意、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新课标提出了四点基本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双主体,而这种主体实施必然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系统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实施语文课堂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主要包括: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菔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三、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信心。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寻找教学的突破口。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寻找教学突破口这个重要环节。要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备课时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再次,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最后,要精心构思,设计恰当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
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1.制定整体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语文应该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课程,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课程,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具备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根本目的应促进学生的发展,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品格的发展。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兼顾知识和品格,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积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双向深度情感交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而教师是引导者,这显然与之前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地位有明显不同,更加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与作用。而要想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的人,都非常重视实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积极地学习,积极地思考,主动去探究。
3.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有效实现新式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所得到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规律及要义的探讨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分类,找出其内在规律及本质,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的学习策略,强化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并形成个性、高效的学习方式,最终有利于新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4.搭设探究平台,延伸课堂内容。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先自我完成题目,提出见解,然后将个人见解放置到学习小组中去讨论。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鸿门宴”一文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进行探究:文中的刘邦、项羽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你觉得项羽还会败给刘邦吗?问题提出后,引起学生极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查找、搜集资料,甚至展开一次小型的辩论赛,最终认为: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5.拓展阅读,增强知识积累。拓展阅读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进行知识储备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家名篇,阅读价值很高,应该用于“精读”。对于这些文章,教师要仔细讲解,进行作者简介:,全面地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写作背景。例如在学习《江南冬景》一文时,教师细讲之后可以挑选几篇类似的写景的文章贯穿其中,引导学生联系起来阅读,以点带面,深入理解文章,体会郁达夫散文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的特点和意境美。
参考文献:
[1]李超.新课改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07.
[2]刘盛玉.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2016.09.
[3]苏东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