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2018-07-24卓俊利

甘肃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教学兴趣

卓俊利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创设情境;

直观教具;学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8—0110—01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观、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接受知识信息达到最佳状态。它可以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重要的位置。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而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起了桥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教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l)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一个弯着的手指,意思是表示半个月饼。教师问学生: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自身需求。

二、利用直观教具教学,培养兴趣

数学知识枯燥抽象,对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仅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因为直观的东西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一位教师让学生把墨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之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墨水盒,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都能有条理地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部分,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地进行了叙述。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语言进行总结,使学生从简单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

三、使用学具,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如,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数据,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从而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轉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四、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呆板、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师生在课堂上配合协调,学生参与主动,教师不只是唱独角戏,学生不仅是“听数学”,而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手脑并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浓厚,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由分吃蛋糕引入,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蛋糕图形,请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怎样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怎样分?学生看到熟悉的蛋糕,感到新鲜有趣,经过激烈讨论后认为,用一张白纸放在蛋糕上,将其上底复制,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对折后即可。肯定其成绩后,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然后,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和剪刀,先把一张白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随意画出自己喜爱的一个图形,再用剪刀剪下来,把纸打开,看一看得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为了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接下来在学生动手操作时,还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与以上图形一样的“轴对称图形”?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就把知识理解得很透彻了。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教学兴趣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