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区域活动
2018-07-24高文才
高文才
【关键词】 农村学校;特色区域活动;乡
土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8—0045—01
区域活动是学生在特定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发展的活动,材料的提供为学生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农村学校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学生教育创造了条件。挖掘、利用乡土资源,为学生创设探索、实践、创造的自主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乡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能够满足农村学生区域活动的需要。不少农村学校存在教育经费紧缺、教具和操作材料缺乏的问题,为此,农村学校应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乡土特色的区域活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乡土材料的收集
1.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收集品,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扩展活动思路,明确收集范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既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乡土材料,又要求對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我们根据当地农村特色,把乡土材料分成:植物类、沙石类、民间劳动工具类、昆虫动物类和其他废旧日用品类,为开展农村学校特色区域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2. 拓展收集途径,发动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收集活动。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材料对孩子进行区域活动的重要价值,让他们真正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与作用。同时,让家长欣赏一些利用收集的材料制成的成品、半成品教学用具,以激发家长的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利用自己和孩子一起收集的物品,开展各类创作活动,也能大大激发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兴趣。
二、乡土材料的利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学生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在资源利用上,教师应注重植物资源的利用、动物资源的利用、地方特色产业和文化资源的利用。自然物质的利用使学生能够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欲望并与同伴分享。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区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活动,满足了他们参与成人劳作、市场交易活动的欲望,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表现力,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发展了学生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
三、乡土材料的投放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它对学生们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又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更是诱发学生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媒介。教师要注重材料投放的多用性、层次性、探究性,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乐于创造。
在材料投放上,教师应注重投放的多用性、层次性、探究性。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思维活动,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它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顿悟。学生们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要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才会吸引学生。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验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喜悦,也只有在新材料的不断刺激下,才能使学生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四、乡土活动的开展
1. 立足特色资源,明确活动方向。张掖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积淀相当深厚。因此,确立符合张掖实际情况而又颇显乡土文化资源特色的活动方向,不仅可以凸显实践活动的特色,还可以确保开展的活动取得实效。
2. 精心策划,建立特色活动组织。首先,可以成立“红领巾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并聘任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和名誉辅导员。其次是由参与研究的各班申报研究项目,并成立相应的研究分会。由于在活动中可能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学生家庭的因素。也就是活动要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压力增大,家长对学生参与社会化活动的支持力越来越小了。第二是学生自身的因素。要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实践,学生除了要考察体验以外,还需要完成收集、整理、写作等工作。因此,这必然会受到学生知识结构、活动与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环境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学校特色区域活动时,还应注意让学生真正体现各自的个性,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挖掘农村乡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行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479)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