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少和预防学生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

2018-07-24王吉斌

甘肃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机制环境

王吉斌

【关键词】 校园欺凌;机制;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8—0027—01

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还校园一片净土,创建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一、健全一个机制,强化治理保障

学校应建立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机制,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原则,成立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办公室,构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早干预等校园欺凌的全方位处理机制,明确各单位职责以及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从源头上强化治理。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扰乱正常校园秩序,情节严重的学生,遵照相关规定严厉惩戒,教育广大学生。

二、创设两个环境,优化教育氛围

1. 美化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宣传阵地,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其次,开展演讲、征文、书画等主题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团结向上、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正确处理校内发生的欺凌行为,采用合理方法,多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从而减少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

2. 净化网络文化。首先,对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网吧、影像制品、非法出版物等进行管理,并联合相关部门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其次,教育学生要适度、文明、健康上网,让学生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不登录和浏览色情、非法网站,自觉抵制网络上的各种不良信息。最后,各学校要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优秀书刊和影视作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有害书刊和有害影像制品。

三、强化三项教育,营造育人环境

1. 强化宣传教育。利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班会、板报、知识竞赛、参观实践等多种渠道,通过呈现典型案例、应急演练、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形式,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危害性,明白欺凌他人是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受到欺凌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请求他们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2. 强化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增开法治课,聘请校外法治辅导员,利用树立永久性法制宣传牌、主题班会、法治图片展等形式,开展编写法治宣传口号、普法知识讲座、模拟法庭等,切实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与能力,养成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防治校园欺凌事件。

3.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爱孩子更要懂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多赏识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少他们因受挫或缺乏自信心而产生的欺凌行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建好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排查学生心理障碍。同时,要教育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正确面对未来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培养承受和战胜挫折的能力,掌握有效克服挫折的方法,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突出四个重点,夯实防治基础

1. 突出师资培训。实施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的“五师”教育工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疏导心理问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加强教师在纪律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突出对在职教师进行反校园欺凌方面的专业培训,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以防患于未然。

2. 突出校本开发。矛盾的98%源于沟通不畅,只有沟通才能消除隔阂,化解矛盾。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际、交往、交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可以从建立良好关系、维持正常关系、解决矛盾冲突等方面开发系列梯次校本课程,不断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处事能力,学会自我调节,及时化解心理矛盾,从而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 突出结对帮扶。每个学校都难免有一些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是校園欺凌发生的潜在威胁。教师要抱着“帮助一个后进生等于培养一个优秀生”的宗旨,不放弃更不抛弃这些问题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思想上后进的学生不歧视、不放弃,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社区与学生“1+1”“X+1”结对帮扶,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困难,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帮教工作,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GS[2017]GHB1480)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机制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