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诚信教育
2018-07-24刘艳
摘 要:我国多民族的特性使得公民意识教育的复杂性更为突出,公民意识教育中的诚信教育不仅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要求,更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要求。为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促进多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探析了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诚信教育
少数民族与汉族群众一同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群众的努力。少数民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存在较强的复杂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事关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只有提高全民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质量,才能顺利开展社会性、战略性工作。诚实守信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准则的重要约束,也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加强对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提高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工作。
一、 少数民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我国多民族性质导致公民意识教育的工作存在很强的复杂性。少数民族的公民具备国家成员和少数民族成员双重身份,由于国家传统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发展,使得少数部分民族公民对国家成员身份的认同产生模糊感。少数民族属于人数较少的民族团体,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有些少数民族存在较大的封闭性。为了维持与发展本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群体对本组的文化认同超过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并且维系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意识较为强烈。并且,有些边境民族与国外的民族有相近的历史渊源和宗教信仰,容易受到反华势力的挑唆,制造分裂祖国或恐怖袭击等恶劣事件。这些事件的影响加剧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十分不利。
少数民族的中学生长期受到地域、家庭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公民意识不强。且中学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和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公民教育的重要时期。只有确保中学时期的公民教育质量,才能促进中华民族团结与文化融合。诚信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加强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 少数民族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工作思路
(一) 坚持诚信教育的人本性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要求一切工作要立足满足人的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坚持人本性就是要求学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要时刻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工作中心,不以制度做束缚而用规范促成长。现阶段学校的诚信教育大多以道德规范为指导原则,强调道德方面的严格教育,过分强调道德规范以及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这种诚信教育制度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在信心教育以及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方面的培养严重缺失。甚至在某些情境下完全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这忽视了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诚信教育在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方面应该与其他学术性教育保持一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对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作用进行培养。在诚信教育中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可能性,广泛采纳合理的学生意见,让学生成为校园诚信氛围的建设主人。在判断学生是否存在道德缺失和诚信缺失情况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在对存在诚信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个体人应得到的尊重,理解与相信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二) 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历史教育相结合
鉴于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复杂性,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需要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让其充分认识中华历史文化中诚信思想的先进性、了解中华历史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的历史事实,将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成员认同感与国家公民身份的认同感相统一,强调少数民族中学生同作为国家主人发展本国文化与本国实力的重要使命。同时,在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要时刻遵守多元化原则,强调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多种传统习俗共同发展的原则。让少数民族中学生时刻感受到本民族文化被尊重、被认可,并使其意识到本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使命。只有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我国文化历史教育相结合,才能促进祖国繁荣统一。诚信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少数民族认可的道德规范才能作为全社会适用的道德准则。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少数民族诚信教育载体
中学生的文化意识、民族意识、道德意识主要来自于校园教育,只有将诚信理念渗透入校园文化,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诚信教育的培养需要校园氛围的配合。中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且获取知识的渠道十分广泛。学生了解校园信息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传播、教师的传授还可以来源于书本知识的获取、广播、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传播。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新形式,建设校园论坛、校广播站等,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评测,利用教师和学校提供的诚信教育素材对周围同学以及自身进行诚信教育。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少数民族的中学生通过走访、调查获取有关民族诚信的故事、事例,在校园中进行分享传播,用身边切实发生的事例进行诚信教育能够收获更好的效果。
三、 结语
诚信是我国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中学阶段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關键时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以言传身教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为民族团结和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贺平.少数民族公民意识培养的路径识别——以卢梭“公民性”理论为切入点[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3):20-23.
[2] 巴玉玺.论“四个认同”对少数民族公民意识生成的价值作用[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2(2):36-39.
作者简介:刘艳,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