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何时不再危险?
2018-07-24董忱
董忱
“儿童禁用”“儿童慎用”……近日,多款明星注射剂纷纷遭遇“限范围使用”,这也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动真格”的表现,中药注射剂大品种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步长制药是山东生产中药注射剂的一家上市公司,自2016年上市后,市值快速蒸发700亿的主要原因与其专利产品丹红注射液被重点监控和限制使用有重要关系,而其另一款中药产品脑心通胶囊也多次被曝出质量问题,上市后遭遇业绩滑铁卢不可避免。
不良反应常被轻描淡写
“这么多中药注射剂都被禁用了,听起来都是常用药嘛。”在省中医儿科诊室门口候诊时,35岁的王女士刷到了这条在妈妈朋友圈里被广泛转发的消息,惊讶地抓紧告诉周围的妈妈们。诊室里,儿科主任正忙着为患儿看病,提起中药注射剂,她摆摆手说,“不用着急,我们正规医院已经停用很多年了。”
从4月28日至6月14日,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多个中药注射剂因药品不良反应问题,被列入修订说明书的名单。要求在禁忌中标注“儿童禁用或慎用”,也成为媒体最为关注的内容。
記者走访济南各大医院进行咨询,市中医院药房工作人员答复,这几种中药注射剂因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明显,医院已弃用。儿科主任告诉记者,禁用中药注射剂很多年了,但在基层和乡镇卫生院,医生使用中药注射液仍然较为普遍,比如丹参注射液现在还常常用于给老年冠心病人通血管。
中药注射剂成为管控重点,与它的先天不足不无关系。它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药物,利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从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然后制成注射剂。在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中药注射剂确实解了燃眉之急。但是从它“出生”就注定存在多方争议,因其受到原材料生产、提纯工艺等多方面限制,成为药品不良反应的“重灾区”。
建国后,由于缺医少药,疾病肆虐,中药注射剂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药注射剂快速发展,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研发出1400多种中药注射剂。
记者查找资料得知,目前,1400多种中药注射剂,90%以上都因为历史和临床原因被淘汰了,剩下了134种。
在这134个品种中,部分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和功能很难保障。有10个品种的说明书中,普遍存在功能主治阐述不清的问题。
在多个药品说明书中,厂家只是标注“尚不明确”,也有厂家轻描淡写为“偶有过敏反应”,还有生产厂家在说明书中只列出“偶见头痛、咽干、发热、心慌、皮疹等过敏反应”。这些被轻描淡写的副作用常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也因此而导致了严重不良后果甚至死亡案例的屡屡发生。
多款列入儿童用药“黑名单”
在一用药咨询平台上记者发现了大量家长提交的关于柴胡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咨询案例。仔细关注后发现这些案例一半以上都发生在乡、镇一级的卫生所,或偏远的小城市。
有个1岁的男孩发烧,医生开出来的药单里竟然包括热毒宁、利巴韦林和柴胡注射剂,这在处方稍有经验的大夫都会认为这是“不该给儿童使用的药”。
对于中药注射剂,甚至是中药,近年来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但事实远非如此,专家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尤其儿童的不良反应会更敏感。
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药物排泄快,但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与成人相比更易引起不良反应,而且儿童还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各种身体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都处于尚未成熟状态。用药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器官内脏的损伤。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曾经播出《追查夺命双黄连》,安徽、云南和江苏三省,先后有三名小患者在小诊所里注射了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之后,死于严重不良反应。
当然,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并非只有双黄连注射液。
2017年,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亦曾陷入“生脉注射液事件”。食药总局在当年4月发布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做好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脉注射液质量问题处置工作的通知》中称,苏中药业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在广东省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寒战、发热症状。
记者梳理了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监测到的中药注射剂在不良反应方面的总体状况,去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是54.6%和37.6%,而在严重报告中,儿童静脉注射给药占比高达84.1%!
记者又查找到丹参注射剂生产厂家包括国药集团、康恩贝、正大青春宝药业、神威药业、康缘药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在内的数十家公司。联系了两家较大的制药企业。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明确回复,早在2012年,因为价格倒挂,丹参注射剂已经停产。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回复称,目前仍在生产丹参注射剂,年产量1000万支。“我们已服从国家药监局的要求,按工作流程修改相关产品说明书。”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崔教授坦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除了成分复杂这一现实问题外,其实与基础研究不足、临床不合理使用都有关系。他指出,“国内的中药注射剂大多是在三四十年前审批的,那时的科研水平跟现在肯定是没法比的。”另外,在其看来,此前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在用,所有中药注射剂有不少是基层西医在开,而西医往往对中医理论不够了解,容易出现不对症用药。
中药注射剂产业“寒冬”到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药注射剂企业的检查力度和频次,再加上及时密集发布不良反应提醒,都可能导致整个中药注射剂产业大洗牌,部分缺乏提取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有的品种也可能在规范谨慎用药面前遭遇市场“滑铁卢”。
2017年新版医保背景下,中药注射剂不光在准入数量上受到了限制,在使用范围上也有了新的规定。在医保支付杠杆的强力引导下,丹红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临床热销品种,随医保支付适应症紧缩,销路、销量均遭受打击。
2017年9月,曾因临床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被原国家食药监总局责令全国停产、停售的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独家品种喜炎平注射液,虽然在68天后恢复生产,但历经“滑铁卢”,销售额也骤减17.67%。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畅销的中药注射剂产品中。山东上市公司步长制药2017年年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主要产品“丹红注射液”2017年生产量同比2016年减少11.35%。
据悉,2016年11月18日,顶着“最贵新股”光环的步长制药在上交所上市,一年后却成为自实行IPO新规以来首只跌破发行价的个股,市值蒸发超过700亿。重要原因就是公司遭遇核心产品丹红注射液被限制使用的严峻形势,今年的盈利情况不知道会受多大影响。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步长制药证券部,询问因中药注射剂临床限用的政策,公司生产丹红注射液和谷红注射液的销售近期是否会受影响,工作人员表示一切以公司最新财务公告为准,具体数学还没做统计,同时,该工作人员不停地强调,我们的中药注射液安全性,有效性还是得到肯定的,当然增长速度放缓,这是医药生产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还没有出现明显下滑的态势而且公司已经做了其他品种的布局,成功培育了其他注射液品种。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进一步消减和更加严格的管控中药注射剂已是必然,这对一些以中药注射剂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必然是严重冲击,一些小型药企肯定会先倒闭,而一些上市公司如不提前转型,也将很快陷入亏损困局。“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好时光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