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8-07-24王洪斌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发与利用本土美术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在此,以湖南省为例进行探讨。
一、湖南省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类型
在推进中小学美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类型进行分类,并提出适当的开发方式。
1.鉴赏型
美术(艺术门类之一)鉴赏的含义有很多,如张道一认为美术鉴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与艺术创造一样,是知识、情感、意志等过程的系统组合[1];彭吉象认为艺术鉴赏是读者、听众、观众凭借艺术作品展开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2]。近年来,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被提出来,良好的审美文化心态的建立与美术鉴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学者沃尔夫认为,在艺术鉴赏中应自信和自主地形成自己的审美态度,用发展的多元的态度看待艺术[3]。邵大箴认为,欣赏美术作品应尊重不同民族的审美文化[4]。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并有着优秀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认识到由于地域、民族、宗教差异等所形成的艺术多元化。以往的美术鉴赏主要是介绍、分析普世性美术作品,而很少鉴赏地方性美术作品。为此,在湖南省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通过考察让学生直接去感受、体验湖南省本土美术的材质、形式、内容、特色、文化价值;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并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感受、感情的能力,逐步形成崇尚、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的态度。例如鉴赏湖南的民间剪纸艺术,就必须了解民间剪纸图案造型、分类、制作步骤及流行区域,并从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服饰居住、祭祀祈祝等方面了解剪纸在民俗上的运用。
2.创作型
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美术教育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观察、欣赏,更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美术创作是美术主体从事的一种重要创造活动形式,是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最后体现在完成的美术作品之上,美术创作的完整的过程是以丰富的生活感受为起点,经过精神的创造活动,到物质的传达活动,最后体现为物化形态的作品[5]。在开发利用湖南省本土美术资源的过程中,仅对本土美术资源的物质材料、制作工艺、形制、纹饰进行鉴赏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湖湘地域特色鲜明,风景秀美。自古以来,湖湘地区流传着动人的传说,触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他们吟诗作赋,挥毫泼墨,逐步形成了文化积淀深厚的“潇湘八景”。“潇湘八景”不仅是风景,是文化符号,也是国内外经久不衰的画题。生于斯、长于斯或是学于斯的学生,理应接触、欣赏、感悟“潇湘八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精心构思、酝酿,以速写、国画、水彩、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展专题性创作,再现“潇湘八景”。通过这种专题美术创作,鼓励学生探讨各种表现方法,使用各种材料与技法,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美术技法和提升审美能力,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地方美术资源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家园的热爱和文化的礼敬。
3.研究型
研究型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创新型项目、课题的实施和驱动,使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某种本土美术资源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撰写调研报告,由此使学生不仅成为民间民族、地方美术的欣赏者和创作者,而且成为本土美术资源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如在欣赏、描绘“潇湘八景”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究“潇湘八景”的历史源流与人文积淀;研究《潇湘八景图》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传播与影响;分析《潇湘八景图》诗画交融的特性等。
二、湖南省本土美术资源的利用方式
1.协同创新,设立学生实训实践基地,搭建教师学习平台
传统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以部颁教材为主,往往较少关涉本土美术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由此决定了其教学是采用封闭型的班级授课模式。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将本土美术资源转化为美术教育资源非常必要。在拓展美术教育内容的同时,也使教学空间延伸到校外。一方面,通过协同创新,在学校周边地区的美术馆、展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民间工艺美术博物馆、画廊等地设立实训实践基地,将一些教学、实践放在校外,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通过采风、调研、参与制作与创作,主动体验本土美术资源,做到活态化传承、利用本土美术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协同创新,为美术教师向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提供平台,拓展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与文化[6]。
2.邀请民间、本土美术大师进课堂
湖南省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使与本土美术资源相关的教学内容比例大为增加,但由于与之配套的课程在现有的美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异常缺乏,这使传统的美术教师教育存在先天不足,从而导致民间、本土美术方面的师资缺乏。换言之,在很大程度上,现有美术教师不能完全适应民间、本土美术相关内容的教学。除了鼓励、调动现有美术教师的积极性,提升其利用民间、本土美术资源的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实施项目教学、留白教学、大师班、讲座等教学形式,邀请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大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课堂讲学。湖南省民间艺人、能人众多,主要分布在三湘大地。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湖南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3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338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在推广利用湖南本土美术资源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将这些资源引入学校美育中。
3.编写具有湖南省地域特色的美术教材
编写地方美术教材是未来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湖南省地方、民族美术资源丰富,特别是在比较边远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很多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拥有丰富艺术资源的土壤上从事艺术教育,如果对身边灿烂辉煌的民族民间艺术视而不见,既不符合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也造成了美术资源的浪费,更忽略了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地方文化认知。课标版中小学美术教材存在城市化的倾向,忽视了美术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上的城乡差异。现实情况要求美术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编写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地方或校本美术教材,使得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的学生一样能够接受有质量的美术教育[7]。教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寻找与当地美术文化有关的素材,对初步确定的素材要进一步弄清楚其人文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要从视觉语言的角度思考其特点,挖掘情感体验和图式符号,分析和罗列其材料、工具、制作技术和表现形式;要从课程三维目标的角度分析确定课题的教学价值,注意区别优先目标、核心目标和基础目标,可以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当地民族文化传承的发展需求或当地社会经济人才素质的发展需求等不同角度考虑,对课题素材进行设计取舍;要选取最有教学价值的内容进行设计,着重考虑师生的可接受程度和可操作性。
三、开发与利用本土美术资源的重要意义
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鼓励学校开展小型分散、靈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并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鼓励学校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这一方面说明了现阶段在开发利用本土、民族美术资源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也为教育工作者利用本土美术资源推进和加强美术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开发与利用本土美术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传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将本土美术资源运用到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艺术,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和家国情怀。二是有助于拓展美术教育内容、形式和学生的审美视野。传统的美术教育在内容上以部颁教材为基准,忽略了地域美术;在教学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忽略了课外教学方式,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审美视野。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把学校资源和地方美术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和形式,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三是有助于学校美术特色的形成和校园文化的丰富。本土美术资源是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有力载体,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美术资源运用到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最终将形成美术特色学校。
总之,开发与利用本土美术资源,传承地域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将成为国家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是实现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邵大箴.艺术格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5]邹跃进.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王洪斌.开放式教学模式下艺术类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5,13(4):94-96.
[7]尹少淳.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