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答现代文阅读线索题的三种方法

2018-07-24刘长清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纺车现代文串联

刘长清

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这样,叙述的条理才会清楚、明晰。这个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东西,就叫作“线索”。通俗地说,线索是贯串全文的脉络。

在一般的文章中,线索的作用是把一个个材料串联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作品中,线索的作用是把足以显示人物性格的各个事件,连贯成为一个艺术整体。没有线索,材料、故事是零散的,就难以形成文章或文学作品。线索不确定,就无从谈结构。

一般说来,内容简单、事件单一的短篇文学作品,大都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长篇文学作品,大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复线按作用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主线、副线或明线、暗线。像鲁迅的小说《药》就以华家的故事为明线,夏家的故事为暗线。

高考现代文阅读线索题的常见设题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①指出文本中线索的语言标志。②指出文本的线索是什么。③说明文本的线索有什么样的作用。

由于作者思路千变万化,也由于写作内容、意图与表达的中心思想各不相同,现代文的线索安排也就多种多样。这就需要考生在把握线索的时候,注意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答好现代文阅读线索题。

考生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把握现代文阅读文本的线索。

因物取“线”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个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纺车保证了“丰衣”,使抗日根据地的人坚持抗战;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文章主旨。文章就这样以“一辆纺车”为线索,叙写了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颂扬了抗日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例1 阅读《童年随之而去(节选)》,回答:文章以____为叙事线索,第3自然段在文章的记叙顺序上属于____。

考生可以通过文章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①兴奋地回家,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盌(碗),固执而任性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②等盌时,心生懊悔;得盌后,心怀感激,“我”有了白省。③失盌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白责: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由此可见,盌就是文章的叙事线索。

参考答案 盌(碗)插叙

例2 阅读《鞋》,回答: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一是题目“以‘鞋为中心”本身就提示了“鞋”的线索作用,二是“好处”类的题要结合思想内容思考,三是要能正确地分析出文本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反复出“线”

阅读文本时,考生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比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等语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据此可知,作者从树写到人,那赞颂的感情一浪高过一浪,由蕴蓄到喷涌,就是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线索如串珍珠般连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整体。

例3 阅读《比邻而居》,回答: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文本中反复出现了“气味”这个词语,呈现了从自家排油机里飘出来的四种不同的气味,而这不同的气味又分别代表了四家不同的生活特点或情趣,所以“气味”串联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也象征了不同人家的生活风格。基于这种理解,“气味”就是全文的线索。另外,在主题上(这是必须考虑到的),这一线索串联了四种不同的气味,而且作者的心思又如此细腻,对每一种气味都那样认真体味,不因别家的油烟影响自家而恼火,表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博爱的心胸。

参考答案 线索:气味。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以情导“线”

前面讲的两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考生阅读时细心分析,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線索。

比如《荔枝蜜》,文章开头写“我”小时候因被蜜蜂蜇了一下而不太喜欢蜜蜂:接着写因为看到荔枝林,喝到荔枝蜜而“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当参观养蜂场,了解到蜜蜂的忘我劳动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后,“我的心不禁一颤”,对蜜蜂生发了由衷的赞叹;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以理出“我”对蜜蜂感情变化的线索:不大喜欢一向往、爱慕一赞颂一学习。

例4 阅读《蓑衣》,然后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通过阅读文本,考生可知达子是一个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受新知,能敏锐捕捉商机的新型农村青年形象,而这个形象主要是通过小格对达子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塑造的。

参考答案抵触一感动一欣赏。

最后提醒考生,阅读文本时,应该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因为线索总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考生把握住了它的中心思想,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

猜你喜欢

纺车现代文串联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13代“纺织” 57年传承 纺车织成的“梦桃精神”
最美的劳动者——《纺车图》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想起小纺车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