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独家专访BTV《开学第一课》成京城开学新亮点
2018-07-24刘颖
刘颖
在2月26日新学期第一天,北京市中小学生就收到了一份大礼一由北京市教委与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联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在当天播出。为什么说是大礼?因为它搭建起了一座连接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高架桥”。来自北京的六位优秀教师用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位电视机前的观众。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收视率高达4.3,创晚间节目新高。这座“高架桥”被来自各方的好评瞬间点亮,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这样的幸运,能碰到这样的好老师。但这六位老师就是火种,让所有人看到希望。
制片人说——这是一次“时间紧、任务重”的攻坚战
《开学第一课》是BTV科教频道名牌栏目《非常向上》推出的一期特别节目。已经九岁的《非常向上》在京城百姓,尤其是家有学子的普通家庭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该节目定位为弘扬尊师重教的美德,树立良好的教师楷模,探讨教育热点话题,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科教频道鲜明教育特色。其制片人许越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去年开始,节目组就一直致力于创新节目形式,真正做到开门办节目,不仅增加了名师公开课,也派出大量记者前往教育一线采访报道。
说到《开学第一课》,许越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时间紧、任务重”的攻坚战。当时经过沟通,北京市教委希望这期节目能够展示北京优秀教师的风采,树立教师队伍的正面形象,突出他们的时代感和创新精神。“我们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离北京市中小学生放寒假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北京市教委给我们提供了一份优秀教师的名单,但不少采访对象假期都安排了出行或者回家探亲。为了完成任务,栏目组争分夺秒拿出方案,多方协调采访对象,利用寒假前仅有的几天时间迅速组织拍摄,五个编导带领五个团队分赴京城各处,最远的拍摄地点包括延庆、房山的深山区。一周后,六个教师的采访和短片编辑顺利完成。根据与教委方面的沟通,对方又新提出希望加强百姓的反馈和创新精神的展现,栏目组二话不说,马上布置了第二轮的采访。此时已时值寒假,各组编导克服了重重困难,又补拍了许多内容。”
小片完成后,最终的演播室录制定在了大年初八,也就是播出前三天。许越告诉记者,当时节目组很多工作人员都回家过年了,为了能把节目赶制出来,他们很多人都提前回京,有个小伙子甚至自己开车从老家赶回来。“虽然录制节目打乱了很多人的节日计划,但是大家谁也没有抱怨,一回来就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先定下来的主持人因为临时有事,没能赶过来。我们就在《北京新闻》播出后,临时把主播王业抢了过来。他也特别给力,在现场表现得不错。”就这样,栏目组争分夺秒,利用两天时间制作、送审和最后修改,并最终顺利播出。
节目播出后,来自方方面面的好评如潮般涌向节目组。制片人许越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道出了他所了解到的老师的不易。“教师的职业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也谈不上丰功伟业。他们可能几十年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来了。用北京八中的汪艳老师的话说,帮助孩子成就他们的梦想就是她最大的梦想。这句话道出了教师这份职业的真谛。我们就是希望能告诉给观众,虽然走进我们节目的只有六位老师,但是他们是千千万万优秀老师的缩影。此外,我们也想告诉给各位父母,教育孩子不只是老师的责任,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正所谓家校合一,大家一起联手才能让孩子成长为真正有用的人。”
老师说——把教育当成使命来完成
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教育行业。但量变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质变,大家依然期望有更多“优秀”老师出现。究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走进《开学第一课》的老师和荧屏外的老师都有着不少感慨。
刘胤(延庆第三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相处要“打破围墙”
梁启超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咱老百姓说,3岁看大,7岁看老。可见幼儿园三年是人格形成、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培养习惯的阶段。我们“看好孩子”是前提,还要更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记得在幼儿园工作第一年总结大会上,当时园长评价我“工作踏实,手脚勤快,但是上课还不上路”。从未有过的孤独感、无助感、挫败感在我心底升起。“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于是,没有带班经验,我就从身边的老师那里学。当时我的班长保存了她在北京幼师上学时期所有折纸作品、手指谣、游戏素材,我就照着她的册子把折纸从头到尾做一遍;把她带孩子时说过的儿歌、手指游戏等都记录下来……慢慢的,我也积累了自己的“教育日记”。并且以“教育故事”的方式积累了自己的教学经验。现在,我每天用镜头记录和孩子们互动的故事,然后反复看,解读孩子的学习过程。
当然,想要当好一名老师,除了和孩子相处,还要会和家长打交道。有一次,半夜一个新生家长给我发微信,说“老师对孩子怎么了,孩子哭闹不上幼儿园,不给我个说法我老公就要打老师了!”我看到这些很恼火。但是,换位一想,这些完全是孩子新人园哭闹造成的家长焦虑。我心平气和给家长发微信、为她宽心、像朋友一样真诚做交流。这位妈妈后来泣不成声地向我道歉。在我看来,和家长相处,也是要打破“围墙”,换位思考,和家长共情。
汪艷(北京市第八中学英语老师):
从首师大来八中入职,我一直用创新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我觉得教育是育人的,要抓分数以外的东西。学生的灵感、学习态度,当这些东西真正产生的时候,他的分数一定不会差。应试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教育就有考试,但考试的目的不是打击学生,而是监测。
在我的课上,学生永远是主角,高一时,学生们用英语配音、展示、举行小组活动,高二时他们用英语演讲,等到高三就开始用英语写论文。即使是一堂复习课,她也能让学生们玩得风生水起。每个单元最后一个环节都是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比如,教绘画这个环节的课,我一般是用英语来欣赏世界各地的油画。到第二周的时候,我们就学怎么用英语来表达中国的国画。我认为,学英语的目的不是让你成为一个西方人,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开放,视野更开阔;不是要展示一口漂亮的语音语调,更重要是他是有根的人。
如果你把教师当成挣碗饭的职业,你会越来越枯竭,因为你在用模版教学,如果你把它当成事业,你就会不断提高,如果你把教育作为使命,我觉得就是24小时去思考,因为你会有激情在里面,我想我可能是把教育当成使命。
学生说——老师们也很辛苦
朝阳实验小学三年级的王美禾同学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她表示,自己对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的印象最深。“她说的‘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句话对我非常有益。”王美禾同学表示,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我觉得老师们都很辛苦,我们都要尊重老师。”同样被周老师感动的北大附小二年级的张琪雨也表示,看了节目才发现原来想要当好一名老师这么难,需要付出这么多辛苦,自己以后会更加珍惜老师的劳动。
来自西城区展览略一小二年级的刘王月含在妈妈的陪伴下把节目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她对节目中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谢锡善表示了浓浓的敬意。“每个人的力量都有大有小。这位老爷爷都83岁了,还奋战在科研一线,特别值得我敬佩。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也要像谢爷爷那样,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