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濮麦806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8-07-24秦海英

中国种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点率麦田河南省

秦海英 程 星 王 丹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 457000)

小麦是世界最重要的谷物资源之一,产量仅次于稻谷居第2位,全世界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既是人类的主要食物资源,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但目前河南小麦生产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濮麦8062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探讨。该品种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1 选育经过

1.1 育种目标的确定 黄淮麦区的小麦粮食产量在国家粮食生产中占较大比例[1]。小麦单产至今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1],但限于该区小麦生长发育期间主要表现“两长一短”的气候特点,推广早熟小麦品种很难大面积突破9000kg/hm2。为此,根据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的生产实际与气候特点,以抗寒、抗病、灌浆速度快、抗干热风、落黄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为育种目标,开展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

图1 濮麦8062系谱图

1.2 亲本选择及选育经过 濮麦8062是濮阳市农业科学院用遗传基础丰富、适应性广、稳产、中秆、株型较紧凑、抗倒伏、综合抗病性好的半冬性品种周99343作母本,用矮秆、大穗、丰产性好、综合抗病较好、株叶型好、抗寒能力强、根系活力好的自选半冬性品系濮02072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经过多年田间选择,选育的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系谱图见图1。亲本在株高、穗型、广泛适应性、综合抗逆性和高产潜力等方面是优×优,在株型方面互补较好。该品种于2008年配置杂交组合,2009-2012年在濮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单株选择与系选,2013-2014年进行本院新品系鉴定试验、河南省冬水组新品种预备试验,2015-2017年完成河南省水地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产量、抗病性、品质等方面表现突出,推荐报审。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2。

2 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 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0.5~232.9d,比对照品种周麦 18 早熟 0.5~0.8d。幼苗半匍匐,叶片短、宽,苗势壮,分蘖力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0.9~87.0cm,株型略散,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旗叶较大、平举,穗下节长。较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穗纺锤形,小穗排列较密,长芒,白壳,白粒,子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每667m2穗数34.0万~39.6万,穗粒数35.9~40.6粒,千粒重42.4~47.0g。

2.2 产量表现 2014-2015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0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100%,每hm2平均产量8310.0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42%,极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6位;2015-2016年度续试,12点汇总,9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5.0%,平均产量8095.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87%,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8位;2年汇总均增产,平均增产点率87.5%。2016-2017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每hm2平均产量8422.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7%,严重倒伏点率7.7%。2017年在濮阳县毛寨村建立该品种示范基地66.67hm2,每hm2平均实收产量9753kg,最高实收产量10503kg。

2.3 抗病性 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2015年中抗条锈病、赤霉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2016年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2017年经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南阳点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

2.4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2015年和2016年检测结果分别为:蛋白质含量13.65%和14.50%,容重822g/L和800g/L,湿面筋含量28.1%和29.9%,吸水量62.9mL/100g和59.8mL/100g,稳定时间4.7min和7.2min;最大拉伸阻力401E.U.,拉伸面积83cm2。

3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1 精细整地,适期适量播种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适墒耕作[2],在适耕期内以机械耕翻为主,也可选用旋耕、浅耕;对旋耕后的麦田,必须进行1次耙地或镇压工作;多年采取旋耕播种的麦田,每3~4年机械耕翻1次,耕深25cm以上,破除犁底层。耕后耙平、耙细,耕层土壤不过暄,无明暗坷垃,无架空暗垡,达到上虚下实[2]。

濮麦8062适宜播期为10月8-20日;每hm2适宜播量105.0~135.0kg,若播期推迟应适当加大播量,播期每推迟2d,播量增加7.5kg,播量最多不超过225kg;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小麦基本苗每hm2要求为 210万~300万。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宜,采用20cm等行距,或15cm×25cm宽窄行播种,或宽幅精量播种,行距22cm,播幅8cm。播种深度为3~5cm。

3.2 科学施肥 在实施秸秆还田和尽量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依据测土化验结果合理施用化肥。一般每hm2产量为7500kg左右的麦田施纯氮(N)180~210kg、磷 肥(P2O5)75~105kg、钾 肥(K2O)60~90kg;产量为9000kg以上的麦田施纯氮(N)225~270kg、磷肥(P2O5)120~150kg、钾肥(K2O)75~120kg,并依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合理补施中、微量元素。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和氮肥后移技术,将氮素化肥的50%和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施作底肥,剩余的50%氮素化肥在翌年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对于连年秸秆还田的地块,可少施钾肥,并每hm2增施尿素75kg,以加速秸秆腐熟速度[3]。

3.3 因地因苗制宜,合理灌水 河南省水浇地小麦播种时发生干旱的几率较高,按照“宁可晚种几天,也绝不种欠墒麦”的原则,对于播前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的地块,应先浇水造墒,再进行播种。尤其是前茬玉米秸秆还田的田块,即使在墒情一般的条件下也应先造墒后播种。播前造墒可采用开沟小水浅浇或喷灌2种形式,一般每hm2浇水量以600~750m3为宜,并保证0~20cm耕层土壤含水量壤土达到16%~18%、两合土达到18%~20%、粘土地达到20%~22%[3]。若采用喷灌造墒应注意整个麦田内喷水均匀一致;若因季节、劳动力和水源等原因播前来不及灌水造墒,也可在小麦播种后浇蒙头水,并注意及时破除板结,助苗出土,确保一播全苗。对于田间有积水的地块,还要及时排水晾墒。

针对春季干旱、多风、蒸腾量大的特点,大部分麦田易出现干旱。(1)对于一、二类壮苗麦田,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每hm2施尿素225kg左右,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一类麦田,春季管理要前控后促,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hm2追施尿素150kg左右,促穗大粒多。(2)孕穗期为需水的临界期,因此应在孕穗期浇孕穗水,一般每hm2浇水量以600~750m3为宜。(3)生育后期小麦根系处于衰亡期,生命活动减弱,浇水容易导致根系窒息而早衰,既降低产量又影响品质,所以在后期最好不浇麦黄水[4]。

3.4 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普查苗情,麦垄内10cm以上无苗的地段,应及时补种;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以利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返青期要普遍进行浅中耕,以松土保墒,破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进根蘖早发稳长。对于生长过旺的麦田,在起身期进行隔行深中耕,控旺转壮,蹲秸壮秆,预防倒伏。对春季发生了冻害的麦苗,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中耕培土,促使其发根和分蘖,争取高位分蘖成穗[2]。

3.5 防治病虫草害 播种前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种子或者药剂拌种,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小麦幼苗期(冬前)是防治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小麦生育中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主要病虫害有麦蚜、麦蜘蛛,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应及早进行防治[4]。

3.6 适时收获 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适时收获。

猜你喜欢

点率麦田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强悍双芯 iQOO Neo5智能手机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