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民歌《兰花花》的演唱教学体会
2018-07-23陈国东
摘 要:《兰花花》是“信天游”中的一首典型代表曲,作曲家王信志将它改编成了一首由叙事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独唱歌曲,描述了一个为追求纯真的爱情,敢于与封建婚姻制度反抗到底的农家女形象。改编后的作品既保留了原有的浓厚地方特色,又有气势宏伟的交响乐效果,在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也为演唱者在演绎歌曲的情感提供了更好的表达空间。而演唱者要对作品的内容、主题、语言、时代背景以及地域风格理解得十分清楚,才能够发挥出更完美的演唱效果。
关键词:《兰花花》;方言咬字;情感表达;演唱技巧
歌曲《兰花花》是在陕西和青海、甘肃、山西部分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叙事性歌曲,也是陕北“信天游”中具有代表性以及大家较为熟悉的一首具有地方特色民族歌曲,它的曲调高亢奔放、音域宽阔,节奏平缓自由,旋律起伏较大,充分体现了陕北地区地域特色。
要想真正演绎好这首作品,就必须非常了解这首作品的背景,从背景去体会当时主人公的心情,才能在演唱时游刃有余地运用情感来表达整首作品。《兰花花》是根据民间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来编写创作的。歌曲的主人翁兰花花是陕西固临县某个村的一名女子,人长得漂亮又聪慧,受到大家的喜爱,所以人们就给她取了个名字,称她为“兰花花”,她与一个红军战士相爱,并发誓要终生相伴,然而红军战士却要奉命过山西东征,迫使战士只能和兰花花暂时告别,这段爱情故事被传开后,兰花花的父母认为这是败坏门风,为了钱逼迫兰花花嫁给了周家的地主,人称“猴老子”。然而勇敢追求幸福的兰花花并没有在封建恶势力下低头屈服,而是不惜一切甚至拼上自己性命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与封建恶势力抗争到底,最后更是信誓旦旦地宣布:要与“情哥哥”俩死活长在一搭。揭露了封建时期买办婚姻对女性的摧残迫害,同时也高度地赞扬了兰花花敢于打破封建制度,追求自主婚姻的精神。
1 演唱上方言咬字的运用
地域的不同,形成的地方语言也不同。在《兰花花》这首作品中,也有好几个地方都是用陕北方言来演唱的,陕北的方言咬字要短且结实,并且咬字的同时要结合韵腔,在清楚表达歌词的基础上还要将歌词在作品中的韵味表现出来,使作品的风格更加突出陕北的地方特色。作品《兰花花》的八段歌词中用地方方言来演唱的有:第一段中,“青线线那个蓝线线”,其中的“线”是儿化音,要唱成“线儿”;“蓝格英英的彩”中的“英”唱“yang”;“生下一个兰花花”中的“生”唱成平舌音的“seng”,“下”唱“ha”;“实实的爱死人”中的“爱”唱成带点鼻音“ng-ai”,字头唱“ng”再归到“ai”上。第二段中,“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其中“子”与第一段的“线”一样要儿化,唱成“子儿”。第三段“三月里交大钱”中的“钱”也是唱成儿化音的:“钱儿”,以及第四段的“撇下我的情哥哥”、第七段“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和第八段“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这三段中的“我”字,都要唱成带鼻音的“ng-e”,字头唱“ng”再归到“e”上,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将这些方言自然灵巧地运用,如果整首曲子都用普通话来演唱,那么就显得平淡无味,无法突显陕北民歌的地域风格特点。
2 演唱时的情感表达
《兰花花》整首作品运用了“信天游”中典型的分节歌形式,一共分成了八段歌词,整首歌曲的叙事性比较强。作品的结构是由人物描述——说媒——逼婚——出逃——出逃成功,八段歌词又可以将整首歌曲划分成五个篇幅,根据对歌曲背景的理解,演唱时每一个篇幅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第一个篇幅由一、二段歌词构成,歌曲开头句起音较高,其中还出现了两次四度跳进和四度的甩腔,从音乐的旋律上给人的感觉就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风格,高亢嘹亮,也更为直接地表达了人们对兰花花的喜爱,因而第一篇幅在演唱时的情感处理,要用赞美、愉悦的心情来表达。第二篇幅由第三和第四段歌词构成,注意这里开始由G调转为C调,速度比第一篇幅整整慢一半,此段描述的是兰花花被逼出嫁的情景,音乐也随之变得沉重,其中歌词“撇下我的情哥哥”此句在演唱第二个“情哥哥”后转“抬进”时带明显哭腔演唱更加突出兰花花此时伤心欲绝的心情。第三篇幅是由第五和第六段歌词构成,通过果断而坚决的演唱,体现兰花花对婚姻的不满而坚决反抗的态度,速度明显要比第二个篇幅快,演唱时的情感表达是愤怒、斥责。第四篇幅由第七段歌词构成,描写的是兰花花出逃的情节,节奏紧凑但演唱速度却又慢下来,情绪紧张而热烈,此处演唱要体现出兰花花出逃,迫不及待要见到情哥哥的心情。最后一个篇幅由第八段歌词构成,这时又转回了G调,描绘的是兰花花逃婚成功,见到情哥哥无比激动的心情。要用激动喜悦的心情来表述,由此可见该作品在演唱时的情绪转换较为复杂,也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水平。
3 曲式结构与演唱技巧
曲式结构是歌曲情节发展的基本框架,新编《兰花花》的曲式结构为A+A+B(a+b+c)+A1的三段曲式,形成了典型的首尾呼应风格。全曲共有八段歌词组成,前两段歌词是歌曲的呈示段部分,从“青线线那个蓝线线”到“数上那个兰花花好”。保留了原曲的主旋律部分,用青线线、蓝线线来描绘兰花花的美,用五谷跟高粱描绘兰花花的好,这样便在第一时间就把兰花花的形象刻在了我们脑海中,在演唱时要带着赞美的语气来演唱,由于第一句开头的音就很高,为了避免破音或喊音,在进入演唱之前就要跟着伴奏进入状态提前做好准备,演唱时要稳住气息,再充分打开腔体,避免提气,由于它是属于陕北风格的作品,要有高亢嘹亮的特点,所以在唱开头第一个字开始,声音不要太多犹豫,要一下子蹦出来,给人听起来就好像在唱山歌的那种感觉,以及唱到“线儿”时,那个“la”有五拍的时值,因为给人听起来要有连贯的感觉,而且考虑到有些人气息不足的情况,最后那个‘re可以处理成一个短促的甩音,会使歌曲更有韵味。第二段歌词的最后一句的第二个“花”带点下滑音,使得称赞兰花花的语气更加亲切。
第三到第七段是歌曲的发展段,发展段分成了a、b、c三个部分,第三、四段歌词构成了a部分,由G调转为C调,这部分描写的是兰花花被逼出嫁的情节,情感突转悲哀,在音乐过门的时候情绪就要渐渐转换过来,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太急地进入,一定要调整好情绪,演唱的时候情绪是悲痛的,音色就不像呈示段那么明亮,可以稍微带点哭咽的感觉来演唱,气断声不断效果会更好,特别是这一部分的最后有两个“撇下我的情哥哥”,是这一部分的高潮,情绪要随之逐渐推高,第二个“撇下我的情哥哥”带着明显的哭腔,万分悲痛的心情“抬进了周家”。b部分是第五、六段歌词,描绘的是兰花花对婚姻的不满而坚决反抗的态度,不但速度要快,语气更要果断坚决,带着愤怒、责怪的质问语气来演唱;每个字速度都要快、准确地唱出来,特别是在唱“找”“猴老子”“你”“好像”等字的时候,咬字要用力,这样才能显示出兰花花坚决反抗的決心。c部分描绘的是兰花花出逃的情节,这一部分是自由节奏,切记不可唱得太拖,虽然是摇板,但整体的律动要快,它要给人一种紧张感,特别是那一句“拼上我的性命”的“拼上”这两个字咬字要用力,迸发出来情绪才能体现兰花花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再现段第八段歌词,从C调又转回G调,回到了主旋律,但速度要比呈示段慢些,在演唱时带着与情人相见的那种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倒数第二句的“咱们两个死活哟,常在一搭”中的“死活”两个字上的修饰符号要唱出来,并带着点抽泣的感觉,而且“哟”要延长拖腔,用方言来演唱,才能体现出陕北民歌的味道。最后一句是重复前一句的歌词,速度要更加放慢,增强结束感,同时它与前一句比较,要处理得更弱些,在结束句“常在一搭”的“搭”之前要放掉所有的气息,做好充分准备唱最后的一个“搭”,并且由强到弱直至结束。
信天游反映了陕北人民最真实的社会生活,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劳动成果,《兰花花》是信天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再经过作曲家的改编,使它成为一首陕北民歌的经典之作,也更受到各个民族的喜爱,为陕北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
[1] 张俐.论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2006(9):84-87.
[2] 刘育林,常炜炜.陕北民歌与方言[J].中国音乐,2005(1):151-153.
[3] 王志信.兰花花[J].音乐世界,1997(Z1).
[4] 陈青.浅析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风格特征[J].中国音乐教育,2005(05).
[5] 王群英.关于新编民歌《兰花花》演唱技巧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7(04).
[6] 杨胜慧.叙事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女声独唱曲《蓝花花》欣赏[J].作家,2010(16).
[7] 施敏.解析新编民歌《兰花花》及演唱[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74-76.
作者简介:陈国东(1968—),男,安徽霍山人,硕士,福建闽江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研究方向:声乐及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