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大环境下工业遗产的更新设计

2018-07-23许月兰

艺术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

许月兰

摘 要:本文以工业遗产等保护性建筑与园林为对象展开研究,复原人们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引入农业种植空间增加体验感与融入感,对其空间构成模式进行讨论,分析其带来的利弊与解决方法。文章旨在缓解人们快节奏生活的现状,让活动发生于城市空间之中。结合当今的AI大环境,为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增加新的力量。同时,对设计的可实施性进行探讨,通过种植空间的参与性,以点、线、面的形式对工业遗产进行微调,使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空间与自然产生交互,形成纽带。

关键词:工业遗产;更新设计;种植空间

0 引言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城内人们的生活场景,人们依赖菜园、牲畜等农业要素开展其他的生活活动,而在21世纪的AI大环境下,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人们被困在这座名为“城市”的牢笼里,快节奏的生活让人难有片刻的喘息机会。

2015年,米兰世博会以“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为主题,让笔者联想到农业与城市的关系,引出了本文研究的起源,将农业种植空间引入城市。

在此背景下,笔者想象着恢复泥土里悄悄生长的豆苗,树梢上累累的硕果,路边片片金黄的油菜花,让我们体验时空的转变,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回到生命的本源。

1 工业遗产的现状

全世界的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由于产业调整、产业规模的变化、城市污染的问题等都面临着下岗或者已经下岗的命运,大多处于衰败的现状,有的卖地、拆房等被破坏严重,缺乏保护,导致周边区块发展缓慢,殊不知这些破败的建筑或是城市是我们工业建设珍贵的记忆。

近年来,从民间到政府都慢慢开始呼吁并重视起来,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成为保护对象,原来的黑洞变成富矿。大量的工业遗产被改造成创意园区、商业中心等,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使得老工业遗产得到了利用,如上海M50、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也有些被作为博物馆等文化类场所传递着各种信息,如英国泰特美术馆、上海当代博物馆等。

但是同质化竞争也随着这些类型模式的扩张而到来了,形成有特色的工业遗产新模式,符合各个城市和社会需求,创造为人们服务的空间是未来工业遗产更新时设计的新方向。

2 AI大环境下城市、农业、人的交往的关系对工业遗产的影响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城市经济》一书中说道:“就在城市开始种植谷物和养殖动物之际,乡村还没有农业,也没有农业村庄或专门从事农业工作的聚居地,最早的农业是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的。”

2.1 交互体验式的永续设计引导

在AI大环境下,除了以片状和点状的形式展开体验性设计研究外,探讨种植空间与其他多种空间模式的结合,更具深入性、操作性和典型性,便捷智能化的管理是当今的特点。

首先,提出的是“体验式”概念。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空间,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人体验生活感知传统的要素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反馈给人工智能设备,获取数据等。

其次,永续设计,主要理念就是将土地、人、动物、植物、建筑等各种环境要素联系在一起,以农业和食物为主,让生产回归城市,提供一种低碳、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将原本彼此单独割裂的能源、种植、生态、食物和经济重新智能化地连接在一起。

再次,通过自动的堆肥系统和废物管理,将原先对于城市而言的废弃物转换成对现代农业生产而言宝贵的有机肥料。将各类废弃资源循环再利用,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又为设计服务。

通过对工业遗产改造的前期调研,主要发现的问题有城市空地利用率低下、传统种植方式的混乱性和公共活力的缺乏等。

首先,将种植空间引入城市之中,并与城市生活以及生态融为一体,这一方式的主要特征便是具有生产性,通过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种植活动,让人们参与进来。

其次,融入变化性的农业参与的种植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在春、夏、秋、冬,它们会生长、茂盛、开花、结果、凋零,充分感受时间和四季带来的感受。在空间中,它们每一个时间段带来的空间感受也各不相同。甚至在一块土地上,春天种植的作物和夏天种植的作物也不同。

最后一点是和谐性,种植空间的和谐不仅包含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包含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和谐。种植空间给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提供食品,更是将自然带回城市生活之中。

2.2 创建社会交往的功能

当外部城市共同生活空间质量较高,或是存在活动之时,整个城市的活力便能得到体现。例如,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对已有的工业遗产进行观察记录:即便绿植繁茂、商业繁荣,人们只是匆匆而过,显得如此的寂寥和缺乏生气。尽管每天上下班有很多事发生,但是由于在空间和时间方面过于分散,使得行为的相互交汇减少。

走在街道上,你会偶尔感觉到空虚寂寞,没有人关心你从哪里来,你即将往哪里去。你会与很多人擦肩而过,甚至他们的面容都是模糊的。随着公共生活空间的消失,街头成了无人问津的空旷之地,一切都是空荡荡的。

3 交互式种植空间融入的可行性

3.1 分布模式

农业种植空间与城市建筑空间相结合,是较为常见和容易操作的方式。在工业遗产中应用是尝试,其亦有许多闲置空间可以进行农业种植。

(1)与屋顶空间结合。首先是屋顶与农业的结合,既能进行有效的农业生产,又能形成有特色的“可食性地形”,普通的绿化屋顶相对农业生产来说更加难以推行并且很难持续保持初始效果。屋顶农场不仅仅能提供食物,在调节气温方面,它能在夏季降低5℃~6℃,在冬季提高2℃~3℃,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不仅如此,在对城市降噪、雨水收集等方面都发挥着作用。

由不同人进行认领并种植,有机蔬菜将输送至周边的餐饮行业以及提供给周围的社区居民或自用。除了种植蔬菜之外,还为周边居民提供举办活动聚会的场地,组织周末的农场体验。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更是豐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人们在这儿能与亲朋好友举杯欢庆或是在绿色种植物中得到休憩。

(2)与建筑构建等结合。利用垂直农业技术能有效保证食物的提供,在垂直的立面系统中,双层表皮的设计便于管理,同时可与商业休闲娱乐空间相结合,形成“植物遮阳”,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与视觉通透性。在未来的城市中,人们更愿意选择增加垂直方向的种植面积。比如,在工业遗产的电厂中有许多管道构架等可以创作为种植空间,原管道可以改造为自动喷水系统。

也可将传统的温室与建筑结合起来的城市农业形式,也可与上述的屋顶和建筑中庭等部位结合或是独立存在,形成一条完整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链。

3.2 人的参与程度

在有农业活动参与的城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大大加强,有效地改善现代城市淡漠的人际关系。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交流与农业相关的知识经验;举办与农业有关的展览交流会;在农忙时节挥洒汗水,相互帮助;在收获季节分享丰收的喜悦,展示农产品,举办集市活动,形成地区特色。

我们可以想象,雾气蒙蒙的清晨,种植区域内的草莓已经成熟了,晨跑完的人采下幾颗红彤彤的草莓,开启一天美好的生活,能够密切地联系区域内的人,让他们对这片土地产生归属感等,提升区域活力。以下为种植空间参与的城市与传统城市在人群活动方面的对比:

3.3 种植空间设计的可行性

首先空间以悬挂的方式进行空间的软划分,阳光照射下斑驳的影子和开敞的视线都会提升行人对这片绿地的好感度。第二种方式则是在地域内置入小型的玻璃温室,增加区域内的空间体验。玻璃温室既可以给地块进行空间上的划分,也可让行人进入其中有事可做、有物可看。第三种方式是利用框架在路径的节点上创造几个节点,在其中置入农作物,形成一个可以休憩、办公、阅读的小型建筑构件,让行人在行走中得以驻足、停留。

或将原有的封闭绿地进行出入口和道路设计,在其中植入绿色农作物,围绕空间形成种植区。预留种植区可以在周六日或是节假日举办集市或是活动,让人的体验感增强,对区域的归属心理加强。

4 结语

本研究从空间方向进行在工业遗产中开展农业活动的可能性探讨,将种植空间与食物供给、居民活动和人居环境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在人工智能发展推动下,通过对农业与城市关系发展的理论性研究以及对工业遗产分析和对解决问题提出可能性的解决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以期打破当前工业遗产的局面,探索未来更宜居,更富人情味,更具活力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 杨·盖尔(丹麦).交往与空间(第四版)[J].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理查德·瑞杰斯特.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M].沈清基,沈贻,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简·雅各布斯(美).城市经济[M].项婷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 比尔·莫里森(澳).永续农业概论[M].李晓明,李萍萍,译.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
城市更新下工业遗产的文化重塑
老房子新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