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元素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018-07-23陈阵
摘 要:景观建筑作为风景园林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势必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在众多影响景观建筑设计是否成功的因素当中,自然因素也必然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从广义的建筑角度而言,建筑空间的划分范围也只是自然环境中的人的活动和行为。因此,我们所依附的自然这个客体存在,一直从自然元素的多个方面影响着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与设计,在建筑景观领域尤其明显。
关键词:中国文化与哲学;场地设计;场所共鸣;意境升华
景观建筑作为风景园林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势必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在众多影响景观建筑设计是否成功的因素当中,自然因素也必然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从广义的建筑角度而言,建筑空间的划分范围也只是自然环境中的人的活动和行为。因此,我们所依附的自然这个客体存在,一直从自然元素的多个方面影响着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与设计,在建筑景观领域尤其明显。世界范围内,众多的景观建筑设计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见,我们对于自然元素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方式、设计理念、空间营造等环节虽然有不同的实际做法,但究其根本,谁都无法撇开自然因素的影响使设计获得成功。实际上,自然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层次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设计师的专业水平高低。影响设计方案的自然因素众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 景观建筑设计的地形因素运用
中国与西方的景观建筑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因素、文化元素、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对于景观建筑设计中地形条件的利用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中国文化与哲学体系之中,尤其在宋之后,文人造园的风气日盛,并且长久以来伴随着老庄哲学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于传统中国园林的总体设计方法可以总结为尽量求得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典型的例子如江南私家园林,甚至故宫等皇家园林,将景观与建筑在地形的划分上做到相互弥补、互为映衬。即使地形的高低变化差异巨大,也会将其统一在一定的形式框架与伦理框架之内,而这些设计思想便是客观世界的园林与建筑关系的物化体现。所以,在此我们所讨论的地形,并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设计客观条件,而是从地形运用的角度去反向观察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方法的运用。相较于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加注重将自然景观人工化,着重在景观塑造上体现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同时在地形和布局上,将景观与建筑泾渭分明,明确其功能与范围,更加注重规整与形式感。所以,从地形设计的角度来说,其本质是景观建筑的场地设计,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硬性的规范与条款,更加需要将我们如何理解自然和运用自然的具体方法融入项目的整体规划。
2 景观建筑设计的水元素运用
中国自古就有“无水不成园,无山不成景”的造园理念,并且从先秦时期就将山水的结合呈现于园林建筑设计之中。山水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手法,且中国以山水思想为核心的造园理念尤甚。景观设计中水元素的运用目的多为造景,这也是水元素在景观建筑中最直观的艺术表现。但从深层次去看,水元素运用的意义更加体现在表现空间设计中的关联性和流动性。这样的观点其实从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的“一池三岛”就有所体现,所谓“三岛”也就是传统神仙思想中的方丈、瀛洲、蓬莱三座仙山,而一池则寓意无垠宽广的东海。可见,隔绝人世与仙界的是水,但反过来想,连接着三座仙山的却也是这水。水是景与景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景与人之间的联系。现代设计案例中也有着同样的做法。例如,贝聿铭先生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其中主体建筑内部上下的多层空间也正是运用跌水加镜水面的室内景观整体做法来体现建筑整体氛围的动与静以及纵向空间关系的贯通与流畅。
3 景观建筑设计的风元素运用
风和水这两种自然元素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建设项目的选址,决定了风元素以何种方式介入设计。人们通常感受空间的美,来自观、闻、嗅、触等多维感受,而景观建筑设计中利用风元素可以强化人对于空间的触觉感受。例如,安藤忠雄在杭州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案例中,将三个长方体的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整块大屋顶之下,通过三个长方体的位置与朝向设计,改变空间的空气流动节奏和强弱,使人们在这样的建筑过渡空间中享受空间设计赋予风的触感,以及各种细微体验的变化所带来的愉悦感。与此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使用者的场所感受,使其更易形成场所共鸣。
4 景观建筑设计的光影元素运用
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说过:“我思想中的自然是与原生的自然不同的。对我而言,神圣空间所关联的是一种人造自然或建筑化的自然。当植物、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便具有了神性。”前文中所说的自然元素,从有形的客观物质世界给予我们设计的依托,但光这种能量却以另一种方式在影响着我们的空间设计,而这种影响通常又是形而上的。景观建筑中存在的光影,是設计者利用自然元素营造意境的完美伙伴。就如安藤的光之教堂设计,在其作品的细节之处明显可以看出利用空间组合的抑扬顿挫将光这种不可触摸的自然元素通过收缩空间,欲扬先抑,限制与聚焦视线等设计手法逐步将建筑空间的意境升华,直至具有某种“神性”。光辉与阴影是共生的,阴影的沉静需要光线的活跃,光的存在需要阴影的衬托,而这些同样也是我们控光设计的方法根源。
5 结语
作为当代设计者我们需要知道,设计源于生活而生活存在于自然。我们的设计不可能脱离自然,而如何将自然元素从生态可持续的角度加以利用,从精神体现和意境营造的高度进行设计则是需要我们设计者努力解决的问题。也许可以从那些优秀的案例中探索到如何逐步提高我们的设计与自然和谐相融道路。
参考文献:
[1] 俞昌斌.陈远,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建国,张彤.安藤忠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陈阵(1988—),男,安徽芜湖人,工程硕士,从事景观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