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的古玉艺术造型探讨
2018-07-23李晓梦
李晓梦
摘 要:自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有了对玉的辨别意识,玉由于其坚硬的质地、温润的品质,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推崇。本文拟将新石器时代到秦汉这段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讨论每个阶段我国古玉的发展特征,以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玉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中国古玉;新石器;商周;秦汉
玉作为一种独特质地的器物种类出现并被人们所使用,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在玉制品使用初期,其与石器的使用并未完全分化,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这种分化变得愈加明显,玉制品从石器中分化出来,并逐渐脱离工具的内涵,而重新被赋予更多的精神层次内涵。人们对于制品独特的崇拜和钟爱,又促进了制玉工艺的不断进步,从而成就了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玉文化。
本文试根据时间发展脉络,同时结合艺术表现手法,将新时期时代到秦汉时期的玉器艺术造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论述三个阶段中国古玉艺术的造型内涵以及审美取向。
1 原始社会——蒙昧中的智慧火花
新石器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对未知世界的畏惧与渴求,以及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等多种因素,这一时期巫术与原始宗教极为盛行。玉器的造型也受到这一因素的极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对自然的直接描述
新石器时代的众多玉器中,有诸多造型直接来源于对生活中常见形象的模仿。其中取材于工具的玉器造型还留有当时的使用痕迹,可见当时玉质器具的性质并未与石质工具等其他材质的工具完全分离。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动物造型,反映了先民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观察。
1.2 抽象表达的象征意义
抽象表达是基于对具象物体的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其独特的内涵。这类器型有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等。
1.3 想象具象化的表达方式
在新时期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中,玉璧、玉琮等是常见的礼玉,尤其是位于太湖一带的良渚文化,礼器占较大的比重,说明良渚人在不断地摸索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将玉制品作为天人连接的媒介之一。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玉制品主要是人与神沟通的“神器”,不论是先民模仿动物所制成的玉鹰、玉鱼形佩等,还是抽象化的玉猪龙,或是将想象具象化的玉璧、玉琮,都是先民心目中具有通天功能的独特器物。
2 商周时期——有序系统化的用玉体系
2.1 逐渐制度化的神性崇拜
商周时期,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这一时期原始宗教及巫术等依然十分流行。不论是对于天地山川的崇拜,还是对于各种动物或者鬼神的崇拜,依然留有原始社会时期的遗风,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分野系统”。
由于玉器继承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独特的精神内涵,其必然成为“敬天地,理鬼神”的最好载体。
2.2 走下神坛的美玉
商周时期,玉质品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有新石器时代流传下的“神性”之外,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商周时期不同的社会等级,拥有的玉器类别也是不同的。玉器已从神坛走下,走向世俗的生活中,并成为当时社会不同等级的象征。
商周时代是我国政治权力变革的重要时代。周王制礼作乐,以体系化的制度来教化民众,用玉制度成为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秦汉时期——融入社会的“灵物”
秦代玉器主要的出土单位有陕西的西安北郊联志村、临潼上焦村、秦阿房宫遗址、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广州象岗南越王赵昧之墓、山东长青双乳山济北国诸侯王刘宽之墓、河北定县八角廊中山怀王刘修之墓等。
这一时期的玉质品主要分为礼玉、装饰用玉、葬玉和实用器。礼玉有璧、琮、圭、璜等;装饰用玉有剑饰、带钩、刚卯、翁仲、玉佩等;葬玉有玉琀、玉握、九窍塞、玉衣等;实用器有玉杯、玉印等。
汉代进一步发展了周代玉德的思想。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云:“玉有似君子……玉至清而不蔽其恶,内有瑕秽,必见之于外,故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取之玉也。”此外,许慎又在《说文解字·玉部》中阐释了“五德”的观念。这些都是汉代人对玉德的总结与发展,整体反映了汉代对礼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另外,汉代升仙思想以及事死如事生观念的极度盛行,促进了葬玉制度的发展。
汉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时期,它继承了周以来的文化与制度传统,同时又积极吸取了来自楚的文化特色。这在玉器制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汉代玉器大多以和田玉为材,造型雄浑大气,设计灵巧生动,更多地脱离了“礼”的范畴,而偏向于追求艺术和审美,昭示我国古玉的发展将逐渐脱离礼制的束缚,其神性被淡化,转而趋向形制与纹饰更为精美的艺术品。
4 结语
上古时代,人们在劳动中逐渐将石与玉区分开来,并将自身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美好愿望表达在玉器的雕琢上,为中国古玉文化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原始社会“万物有灵”的观念又赋予玉质品更为神圣的内涵,即“巫玉”“神玉”观念。商周时期,礼玉与玉德逐渐系统化,并得到大力发展,逐渐成为区分社会不同等级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成为规范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玉器开始融入世俗社会之中。自秦汉以降,玉文化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玉器用途的分类更为细致,其纹饰和造型风格也日趋多样化,玉器融入了世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祭祀到道德准则,到日常装饰,再到葬玉习俗,无一不涉及玉器的使用。此外,汉代时期的玉器工艺纯熟,逐渐摆脱了玉的束缚,走向更自由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版跋)[M].人民出版社,1953.
[3]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
[4] 宋振豪.商代史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 杨天宇.周礼[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 陈立(清).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
[7] 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 杨伯达.论中国古代玉器艺术[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
[9] 宋振豪.商代史論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