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2018-07-23马俊
马俊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新时代加强中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在教育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完善了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了“弟子规养正课”“晨诵—午读—暮省”“学科融合课”“传统文化特色课”“践行”等一系列课程。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1 新时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既是新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1.2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改革,是改变“唯分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转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的重阳节、端午节,与之匹配的教育活动少之又少,孩子们对屈原、端午节的历史更是了解甚少。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将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发扬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2 关于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六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人最基本、最普遍的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3 传统文化进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3.1 弟子规养正课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后经过贾有仁先生修订,改为《弟子规》。本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成,涵养德行的经典著作,也是每一个有志于了解、学习、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学子必须学习和力行的传统经典之一。笔者所带的班级从入学开始,每周安排两节早读课诵读《弟子规》,我们给这节早读课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养正课”,利用早读课进行“养正”训练。
3.2 晨诵、午读、暮省
(1)刚入学时,要求学生大胆、大声、大气地一遍一遍去读,分为诵读、感悟、践行3个阶段,先诵读经典,达到熟记,再教会学生通达事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解读实践与习惯养成教育深度融合,逐步领会孝亲尊师、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礼仪与智慧,让传统文化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2)午读。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閱读史,“阅读,是孩子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利用中午自习时间,班级共读。开展书香班级活动,把图书搬进教室。《弟子规》、孔子著《孝经》、《朱子治家格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是读书内容。开展“传统经典读书小报”“读书心得体会”等活动。
(3)暮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读书者明,反思者智。要求学生写日记,日记是道德长跑,日积月累,滴水石穿,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暮省就是让学生记录下一天的见闻,写一天的感受,记录自己心灵的轨迹,记录自己成长的烦恼与喜悦。
3.3 学科教学融入传统文化
语文早读课,补充了传统经典范文、诗词,增强学生对文学经典的理解。班级学生参加文艺比赛,我们班级邀请音乐老师辅导,用至真纯善的德音雅乐,配以深情的手语表演,净化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孝心、爱心、感恩心和恭敬心。
3.4 传统文化特色课
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学校邀请楹联协会的专家到学校开讲座。让学生听楹联知识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孩子们的文学素养。邀请陶艺专家进学校,组织开展陶艺乐趣的体验课,体验陶艺制品的全过程,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玩中益智,在玩中养德。围绕中华传统佳节,组织学生进行习俗体验。学生处组织开设“缅怀革命先烈”清明扫墓活动、“中秋赏月”、“重阳敬老”、“迎春纳福”等活动,重拾自己的节日,让孩子们记住中国的传统习俗,这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3.5 践行
(1)感恩主题:心怀感恩,孝亲敬老。第一,笑面迎人:随时随地保持微笑;第二,日行一善:语善(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视善(多看别人的长处)、行善(从整理课桌卫生入手,保持几案整洁,提倡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第三,改变心态:不控制、不指责别人;第四,孝亲敬老:做好“五个一”,即为父母送一句感恩祝福语、带一份礼品、干一次家务、洗一次脚、拍一张合影。
(2)习劳主题:体悟生活,真诚奉献。第一,礼仪周:全班同学一起打扫校园卫生区;第二,日常值日:值日生打扫并维护教室卫生;第三,志愿者服务: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没事做志愿者,有事找志愿者。
(3)责任主题: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班干部与同学结对子,从生活、学习、生理、心理4个方面指导与关心同学,在帮教过程中做好帮教计划与总结。
传统文化的学习重在践行,而践行的阵地又离不开家庭教育。笔者要求班级的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践行传统文化,弘扬好家风。每逢节假日都要求孩子与家长共同体验八礼四仪等,在实践中积累生活礼仪经验,遵守社会公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褚宏启. 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青年教师,2015(3):25-26.
[3]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J].教育研究,2016(11):8-18.
[4]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0.
[5] 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