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中的意象对儿童美术教学的启示
2018-07-23卢家榕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阿恩海姆视知觉心理学中的意象,阐述视知觉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中意象的理论促进儿童视知觉思维的发展及观察能力的提升;并运用意象的规律,在美术教学中找到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提升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及锻炼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儿童绘画;格式塔心理学;意象;美术教育
1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的意象
1.1 意象的形成
在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体系中,阿恩海姆凭借“力”“场”“异质同构”等理论对视觉思维的分析,揭示视知觉具有与思维相同的功能,将感性的知觉活动上升到和理性的思维同等的地位。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理论认为,在视知觉活动中,意象可以看作是观察对象在心理中生成的对应物。视知觉能够直接将刺激经验处理为完整的意象的形式,使思维能够迅速地把握。因此,在视知觉的活动中,意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连接着视知觉与思维,任何思维活动中都包含着意象。
1.2 意象的特征和作用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意象是视知觉对观察对象表面进行抽象而产生的,且意象并非是对所观察的事物的复制,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结构的特征使思维能够把握。视知觉活动通过产生一个与观察对象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的“意象”,并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体验,将被感知的对象进行转化,将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改造成使思维更易于把握的形态。意象的产生是提取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使思维能更快地捕捉到主要信息,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阿恩海姆的理论中,意象作用于思维的功能包含“绘画”“符号”“记号”,这3种功能分别代表了视觉思维中由低到高的3种抽象程度。当思维活动使用抽象活动较低的意象的功能时,这种相对完整的意象可以使心理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把握;当思维活动使用抽象程度更高的意象时,则需借助想象唤起更多的感性形式将意象补充完整。当思维对抽象程度较高的意象进行补充,是一种并不超越事物本身的对客观事物的表面形象在思维中的补足,这种思维的补充能力是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的。
2 意象理论对儿童美术教学的启示
2.1 运用意象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通过视觉思维中意象的规律特征帮助儿童形成观察习惯,认识视觉思维的规律,培养儿童的视觉观察思维。在儿童绘画教学实践中发现,儿童绘画常常出现符号化的画面表达,而符号化的表达是符合视知觉发展规律的,因为儿童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视觉发展也会呈现出不同阶段的特征。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其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绘画分别划分,其中4~7岁为样式化前阶段、7~9岁为样式化阶段,处于这两个阶段的儿童的绘画都呈现出样式化、符号化的特点。这也是该阶段儿童视知觉心理发展的突出特征。在儿童视知觉发展过程中,样式化、符号化的儿童绘画占有很大的比重。视知觉思维中的意象具有简化原则,视知觉的简化原则即通过视知觉把握观察对象的主要结构特征,并忽略事物非本质特征。在观察活动中,观察主体对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能通过简化、抽象形成视知觉的意象而迅速把握。据此,在儿童美术教学中,通过简化、抽象提取出具有事物基本特征的意象,有利于帮助儿童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学会以更完整的方式把握观察对象。例如,在儿童繪画教学中指导儿童观察事物,首先引导儿童通过联想概括出事物的形状和特征,使儿童能迅速地把握事物的表征,再进一步分析出事物的具体特征,通过组合将事物的形象补充得更具体完整,这样的观察活动使儿童更易于接受。对于所要观察的事物,抽象出整体的视觉图形,形成完整的意象,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观察能力和视觉思维能力。
2.2 提升儿童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贡布里希认为,儿童绘画并非模仿现实,实质上是一种概念性的图像,儿童将思维或想法表现于画面,将某种特征用图像性符号表达出来。儿童绘画并非完全依靠视觉经验,而是侧重于理性的思维。儿童视觉思维发展的初期并不能对所观察的对象产生具体的意象,对所要描绘的事物不能作具体的把握,因而难以通过儿童个人的绘画活动表现事物。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提示儿童将思维中的意象补充完整,并通过语言引导儿童将思维中的意象通过画面完整地表现出来。这种思维对意象的补足,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儿童的绘画表现能力,对儿童的想象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儿童绘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再将这种视觉能力转化为感知能力,通过唤起儿童的记忆力以及想象力,进行再现、表达和创造。儿童绘画中时常出现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各种奇幻大胆的想象正是儿童创造力的体现。儿童在对以往知觉经验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中,主动地将知觉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发挥,儿童绘画中出现的如比例不协调、夸张化等特征,都体现了视知觉思维具有主观性。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中意象所具有的思维的补足功能,在儿童创作绘画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儿童发散思维进行想象,补充和丰富思维中的意象,能更激发儿童鲜活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去完成绘画表现。因此,运用视知觉中意象的思维补足功能,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3 结语
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中,意象是视觉与思维之间重要的连接,意象在视知觉中具有的简化、抽象的功能,能够有效地帮助提升观察、把握事物的效率,运用于儿童美术教学中,通过简化、抽象出事物的主要结构特征,不仅对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也能对儿童视知觉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此外,运用视知觉心理中意象的规律指导儿童进行绘画创作,对儿童绘画表现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思维所具有的对意象的补足功能,引导儿童想象,也是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 罗恩菲德(美).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卢家榕(1993—),男,广东罗定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2017级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