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探讨

2018-07-23何雪薇何文举奚颖

艺术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高校

何雪薇 何文举 奚颖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在校行为情况,说明这类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并进行了成因分析,以此为出发点,讨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

0 引言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高度结晶,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在我国的民族复兴途中,文化的复兴离不开艺术工作者的参与,高校有责任培养大量艺术类优质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管理活动中,高校艺术类学生却成为工作的难点。这些学生个性极强,并且日常行为特征与普通大学生不一样,如何把握艺术类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1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1.1 政治理论修养不足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团体,尤其是大学生党团群体的骨干,很少存在艺术生,高校艺术生是入党率最低的群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率最低的群体。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德育,但受“专才教育”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对德育方面学科的学习,忽略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明显的政治理论修养欠缺的问题,这也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之一。艺术类大学生通常自小就流连于画室、琴房、练功房,对于国内外甚至校内外的事都漠不关心,更加缺乏政治参与热情,因此导致其政治理论素养甚是欠缺。

1.2 容易出现极端心理和行为

大学生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在大的集体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建立人际关系,学习校园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这对于大多数高校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随着高校心理教育的逐渐发展,由于适应不良等生活情况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是,艺术类学生仍舊是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高发群体。艺术生从小就在更为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专业训练,日常课业规律和普通学生不一样,对学生群体活动的参与度和适应度与其他学生有很大不同,因此,他们在进入高校后,面临着更严重的适应问题,很容易出现极端心理和行为,这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也是教育管理的难点。

1.3 散漫且社会性强

艺术类大学生从小接触各种比赛、演出,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参与活动机会多,经常在未进入大学时在各自领域就已有所成就,甚至小有名气,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这是艺术类大学生的特征,也是他们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的优势。但是,正是这种优势使得他们过早接触社会,在尚未对社会形成客观的、正确的认识的情况下,就形成了某些固定的意识和想法,即使在大学教育环境中也很难改变,这就使得艺术类学生显示出社会性强但是易感不良现象的特征。同时,他们的随意性和散漫问题时常在学习、生活中发生,“角色固着”现象十分普遍。

2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

2.1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是创新工作、服务社会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是引导个人意识形态和行为的关键,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思想政治面貌和水平决定了他们未来艺术创作以及文化服务工作的方向和可能的结果。因此,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一定要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先导,这既是应对艺术类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必须采用的教育管理方法,也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必经之途。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特征与普通学生完全不同,他们更感性,对专业的认同度更高,因此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应采用更活泼的方法,如通过歌曲、绘画等艺术作品的赏析活动进行渗透教育等,使艺术类大学生对我国党政工作以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价值更为认同。

2.2 采用心理疏导和沟通教育

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是教育管理中的难点,也是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切入点。想要切实地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开展工作时就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避免采用以压代教的简单粗暴办法,更不要小题大做,是什么问题就谈什么问题;要说服而并非压服。相关工作教师应具备充分的心理疏导能力,采用沟通的方式,与艺术类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做他们的朋友、协助者,而非“看管者”;平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情绪状态,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想法,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和教育。

2.3 强化规范教育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性强,自由散漫。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特征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另一方面,高校管理也有责任。对艺术类学生的规范性不强,一些细节性的规章制度在艺术类学生群体中的执行效力较低,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因此,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还应该以强化规范教育为框架。为学生建立符合艺术人才培养需要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复兴中华文化的良好意识,通过读经、读史、学习老一辈艺术家风范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到个人修养、社会规范对艺术发展的积极作用,要求学生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约束自身行为,并明确违反规章制度的惩罚措施,敦促艺术类学生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成长。

3 结语

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与普通学生差别很大,因此教育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以及实际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比对艺术类学生的特征,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于心理疏导和沟通,而适合艺术类学生的规范和规则是教育管理的基本框架,只要做好这几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英策.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教育管理初探[J].亚太教育,2016(08):125-127.

[2] 徐姗姗.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06):120-121.

[3] 赵丽媛.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调查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8(04):110-112.

[4] 张玉新.文化自信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8):131-132.

作者简介:何雪薇(1991—),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高校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