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的几点反思

2018-07-23赵仁鹏

艺术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阮民族乐器协奏曲

摘 要:本文对研究刘星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的文献进行反思,再多的美好评价也不代表该曲就是我们未来的创作方向。中国乐器更应追求鲜明的民族风格。

关键词:中阮;民族乐器;协奏曲

作为弹拨乐器的阮,据说是晋代阮咸所创制,所以起初乐器名就叫“阮咸”,但实际上汉代就出现“阮”的形制乐器,到了宋代才简称“阮”,后逐渐形成“阮”的家族(王仲丙,1981),中阮正是这个家族的成员之一。刘星创作的《云南回忆》(协奏曲)是中阮艺苑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围绕这个作品的研究有丰富的文献,但至今没有一篇对这些研究文献的研究,为此,本文围绕该曲的一些说法进行反思。

第一,刘星的这首成名之作,再加上魏育茹等演奏家多年来的不断演绎,把这首富有青春活力的作品已经打磨得炉火纯青,确实使非阮专业的人再不敢小视中阮这个乐器。该曲自1987年(有的说是1986年)诞生以来就好评不断,[1]有些文章认为《云南回忆》是使中阮这件乐器成为独奏乐器的第一首作品。其实,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林吉良创作的中阮曲《赞歌》《凤凰花开》也是独奏曲。[2]从时间上看,这才是第一首。

第二,这是一首标题音乐,依据标题作出一些解释是一般作品解读的普遍做法。但这首《云南回忆》的标题比较独特,“云南”是个具体所指的概念,不用解释。按照常规,“回忆”是指某人对自己经历过的事的再回首。因此,有些人便望文生义,以此过多地去解读该曲反映的云南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其实该曲的作者曾说过,他在创作此曲时根本没去过云南。如果根据该曲大谈云南的历史、地理显然不妥。但运用云南的一些民间音乐音调应该是存在的,需要指出的是,该曲不是那种直接引用原始素材的创作。关于标题的文字说明部分,有的人说刘星是根据“朋友”[3]“思念挚友”[4,5]的描述创作的,刘星本人在其出版的CD上也确实说是献给他的“朋友”陈文,并说每次听她讲童年趣事都“无限的幻想”“无尽的思念”那迷人的风情。其实陈文是她的爱人(恋人),不是一般的友情,尽管刘星说对云南的风情着迷,但爱屋及乌的原因也是肯定有的。这不仅仅是对风情的描写,更是时代的感慨,似乎在揭示他们曾经历过的那段风风雨雨、青春的苦涩,所以乐曲略显悲情,没有经历过20世纪七八十代的人,恐怕是很难理解这份“悲情”。正因为乐曲所表现的与个人特殊经历有关,且联通了那个时代的同龄人曾经经历过的悲郁情怀。所以,尽管中阮给人不急不躁的性格,但该曲一开始便给人以势如霹雳的感觉,雷霆万钧的扫弦、滚滚春雷般的同音反复、高度器乐化的旋律。如此表现,确实突破了阮族乐器给人的常规印象,树立起能担独奏大任的形象。

第三,该曲是3个乐章,约20分钟,是历史上第一首这么长的中阮乐曲。其不仅长,更主要的是技巧复杂。具有20世纪现代音乐的特点,许多非常规性的过弦以及难弹的和弦,没有一定演奏功底是难以驾驭的。尤其是在那个时代,基本没见过这样的演奏,愿意触碰都是很了不起的。更了不起的是,该曲挑战乐中阮演奏的“极限”,开发了那个时代的“不可能”, [6]今天看来,确实推动了中阮的演奏技术的发展。但需要我们反思的是,刘星毕业于专业音乐学院,本身就是中阮演奏专家。所以,该曲对中阮演奏部分写得非常精彩,但该曲的结构略显松散,乐队演奏也有些单薄。[7]作为第一首这样的交响化中阮协奏曲的初尝作品还是可以理解的。在民族风味上,该曲的民乐版要比交响版要好,韵味更足。毕竟民族乐曲跟交响乐队合作还有一个融合问题,尤其在交响化的浓重的声浪中,民族乐器演奏的跳跃感、和谐性、颗粒流动性等不易突出。刘星本人也承认“管弦乐版本的韵味远不及民乐版本”。

总之,针对该曲的成功之处赞扬的很多,但似乎提到缺點的人很少。其实,作品大量运用西方式和弦,特别是最后一章更是密集使用,在带来演奏技巧上的突破的同时,民族风格受损也是必然的。例如,全曲很少出现单旋律进行,减弱传统抒情形象;大量采用西洋调式,减少五声调式的运用等。该作品为什么会出现怪、偏、难的现象呢?一是据刘星的同学于智魁说,刘星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在上大学时,作曲“四大件”考试不及格,但就喜欢“新奇”创作。二是这更与20世纪80年代新潮音乐的兴起相吻合。就连演奏方式也具有新潮特征,如靠近琴码的演奏,勾起弦造成击打琴弦式演奏,用拨子和中指同时触弦、不靠手揉弦等。三是刘星入学后还学习过钢琴,且弹得不错。该曲之所以大量运用现代和弦,削弱单旋律的进行,即使出现有旋律的进行也被附加以和声,如第一、三章开头都如此,这显然是移植现代钢琴作品中的做法。这种移植其实跟刘天华当年的二胡移植小提琴原理是一样的。四是该曲还模仿吉他的一些演奏,这跟那个年代随着被人们鄙视的流行歌曲的兴起,吉他这种乐器也流行起来有关。

一言以蔽之,该曲的时代特征还是很明显的,当然与他个人的性格也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 乔建中.刘星与他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N].中国艺术报,2013-06-17.

[2] 王国伟.认识林吉良[J].音乐爱好者,1995(1).

[3] 岳文.落盘珠历历  摇珮玉琤琤——介绍CD片《云南回忆》中的两首中阮曲[J].视听技术,1995(8).

[4] 邢晓丽.《云南回忆》解析及其对阮发展的影响——以第三乐章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2012(2).

[5] 刘洁.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随想[J].才智,2012(28).

[6] 张振涛.指头的重量——魏育茹和她的故事[J].中国艺术时空,2013(5).

[7] 施鸿志.雨果靓碟《云南回忆》[J].家庭电子,1995(3).

作者简介:赵仁鹏(1983—),男,安徽乐团国家三级演奏员,主要研究方向:中阮、三弦的演奏及教学。

猜你喜欢

中阮民族乐器协奏曲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中阮协奏曲《山韵》的音乐意境
《火把节之夜》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
试论中阮演奏技巧
中阮左右手演奏技巧和音色间的关系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