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8-07-23成凯
成凯
摘 要:在实践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培养出具有独创能力,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的人才。并且应该培养大学生立足本地,植根于本土企业,服务家乡的自主就业思路。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堂实践;社会实践项目
最近几年,社会各界频频关注大学生的毕业求职之路问题。一系列问题的矛头都直指大学的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层面脱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毕业就等于失业”“啃老”等负面词往往被强加在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头上。在此类问题频频出现的情况下,大学教育势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促进年轻人积极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渐近、资源枯竭等原因,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从“资源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资源驱动”重视的是劳动力、生产原材料、资金等要素,而“创新驱动”重视的是全体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实质就是由从原来的对物质资源耗损增加的依赖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劳动人员素质及创新管理现状依赖的转变。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更离不开高水准、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上所给予的巨大支持。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区域相比,在一些中小城市学习的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在这个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历史结点上,高等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
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把这种实践教学方法总结为:引入企业项目、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以激励为手段;将学习技能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将知识传输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体验。当然,在实际项目与教学的结合上也面临很多的问题与挑战。首先,对于课堂引入的合适企业及合适项目的把控至关重要。创新创业,关键还是在“创新”二字。“物以稀为贵”,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因此,实践项目的选择与课程结合的成功就在于把项目做得不但要“稀”,还要做得“好”,这更加剧了实践课对学生技能训练提高的挑战,因为在实际案例竞标及制作过程中,不但有学生团队之间的比拼,更有社会上相关专业成熟团队的竞争,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但要对实践项目的制作水准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心态的转换往往也会左右一个项目的进展。学生这些相关实践经验能力的提升也正是我们致力于社会缺乏的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必经阶段。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团队训练的重要作用。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团队环境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泰山移;项目实践如同赛龙舟,步调一致,不偏不倚,才能独占鳌头。
在整个实践课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心态的培养。随着我国30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大众化,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加上全球经济依旧不景气,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谁都知道创业是比就业更加困难的事情,尽管大学生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社会实践经验,没有经过风雨考验,没有管理团队的经历,他们必将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拥有良好的心态,具备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走创新创业的道路。他们有激情、有梦想,也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虽然他们的经验不足,能力也有限,但是他們踏出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上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也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我们在大学生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在大学课堂上就尽量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并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 亚瑟·克里斯多弗·本森.剑桥论道——英国大学校长谈教育与未来[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
[2] 埃里克·古尔德.公司文化中的大学——大学如何应对市场化压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