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图形的未来
2018-07-23饶黎
饶黎
摘 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图形是涉及平面、建筑、室内、景观、工业设计、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在理论研究和具体设计实践上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环境图形的未来作出预测,以期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环境图形的发展做出前瞻性的推动,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环境图形;建筑环境;发展趋势
1 环境图形发展历史的启示
人类依靠知觉来接收外部世界传递的信息,人类的知觉依照感觉器官的不同而被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些知觉方式相辅相成,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知我们所在的世界。在这些知觉方式中,视觉和听觉最为重要,尤其是视觉,人类识别事物的能力60%左右依靠它。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仅逐渐学会和掌握运用视觉语言来描述、记录、表现所见所闻、思想情感,而且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活动范围和空间尺度的不断扩展,逐渐发展出了运用视觉形象来指示方向、引导行为的环境图形,并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可以想象,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全球化,城市的进一步扩大,人类为生活与工作而在不同环境之间穿越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环境图形的需求必然也会进一步加大;同时也会对环境图形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会对环境图形的识别性、准确性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社会必将对环境图形在精神和审美品质上提出更高的需求,以更好地协调和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环境图形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以视觉的形式记录、表现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与环境互动的方式与内容,同时促进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互动。并且,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环境图形在创作者、物质载体、评价标准、功能需求、技术实施等方面一直在为适应和调整人与环境的特定关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且必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呈现新的气象。
2 环境图形的未来
综观作为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主体——人,包括环境图形设计师和受众,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他们的心理欲求是复杂而多样的;同时,环境图形所处的空间环境也是复杂多样的,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还要有适宜的精神审美性。为了更好地进行环境图形设计,设计师必须以较强的针对性,在环境图形的主题、内容及形式处理、技术实施上,做到形式与功能的高度统一,力求达到使用功能完善,视觉形式、形象为受众喜闻乐见,从而获得目标受众的认可,获得良好的环境图形使用反馈。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因素将是多种多样的。而由多样化组合下的这些因素所产生的环境图形及环境图形设计活动也必然会向多元化发展。
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多元化由两个原因促成:第一,社会对多样性的客观需要。社会思潮的变动性、多样性,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客观存在,使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必然要反映在环境图形的创造中,也必然体现在视觉形象创作中。不同的价值观念需由不同的创作者、不同的主题与题材、造型技术手法、媒介材料加以表达和阐发,才能相得益彰,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第二,环境图形创作者在媒介材料和物质技术手段大为丰富的社会环境中,将有更多的机会和意愿DIY自己的环境图形,满足自己在精神生活上更进一步的需求。这些都将使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探索与表达更具多元化的特征。
2.1 多元化
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是以人为主体认识、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通过这一活动,进行各种意识信息的记录、传播,并最终以物质材料与精神内容相结合的视觉形象呈现这一实践活动的成果。
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涉及活动的主体——人,各种不同身份背景和需求的人;活动的客体——所有有关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基本物质元素、视觉元素、形式法则,主题、题材、信息的选择及视觉化表达,以及技术性控制、表现的过程。这些无疑对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提供了多种角度的可能。
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多元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创作者身份的多元化。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多元化成为可能的首要因素,就是创作者身份的多元化,这是由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本身决定的;同時,创作者身份多元化的趋势也符合人自身更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人是整个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主体,作为环境图形的创作者,人们必然要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但由于受其所在的生活地域、意识形态、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经济状况、时代特征等方面不同发展的影响,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在空间环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喜好等方面的环境图形活动成果。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技术手段和媒介材料的极大丰富将为人们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提供可能,使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精神生活需求的可能,这不仅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人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要求。
因此,环境图形创作者身份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同时它也为促进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成果的多样化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2)环境图形表现技术多元化。技术贯穿整个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全部环节,是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根本保障,对环境图形表现技术多样化的需求则是环境图形的内在需求。
考察环境图形视觉表现涉及的基本物质元素、视觉元素、形式法则,信息的选择及信息的视觉化转化,我们将会发现,必要而特定的技术手段是特定意识内容能够恰到好处地予以视觉表现的前提。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是一个将思维意识与物质表达相结合的具体社会实践的活动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就对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对信息与视觉表达的技术把握与控制、表现能力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而对技术控制能力的掌握程度也对二者结合的广度与深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环境图形的物质呈现——视觉内容和形式,是技术把握与控制的结果,而选择何种技术,以及如何控制这一技术的实践运用,则受到可获得的技术手段及在思想观念允许范围内可采用的技术手段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这一影响总是同具体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影响创作者个人对视觉表达技术的选择。
人类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人类的技术实践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使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复杂多样化。这一发展变化在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领域中,就表现为技术发展的多元化。这一点本质上是由人们丰富多彩的精神审美需求与丰富的技术手段共同促成的。
(3)视觉媒介材料的多元化。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是运用物质载体来传达人类社会的精神意识内容。环境图形设计是将意识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而要将人类社会复杂的意识内容运用能够被视觉感知的形象表达出来,就必须借助于媒介材料。
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受到多种物质因素的影响,因为作为人类创造视觉形象的活动,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的物质条件:一是必要的工具材料——意识内容进行物质形态表现的基础;二是必要的媒介——环境图形内容的物质承载、传播工具。
综观环境图形的媒介运用历史,总是随着时代所能够提供的媒介而不断发展且丰富多样。环境图形的媒介由早期的石材、木板、布幡到金属、霓虹灯,再到荧光屏显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不断开发出更多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不同环境场合,为环境图形提供了更多样的表现可能。更大、更薄的电子显示技术业已开发,屏幕三维显示技术日渐成熟,而具有交互能力的三维激光成像技术也不再是科幻电影,已经成为可能。
不同的媒介材料,除了具有不同的物质功能特性以外,还各具独特的审美品质,场所特性、主题内容与材料特性的完美结合将给环境图形带来更加完美的表现性。可见,未来的媒介材料运用必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仅使环境图形在各种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同时也提供了不同的材料美感和時代气息。
(4)风格的多元化。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传达信息。它以向特定的人(传达给谁,要了解信息接收人的背景状况)准确(信息的明确性)传达特定的信息(传达什么)为准则,综合运用视觉元素,用特定的视觉形象,力求以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视觉风格传达信息。
就视觉语言本身来讲,环境图形由造型、色彩、材料、形式构成关系等元素所构成、制约。其中每一个元素又有多个分支组成,它们又可演变出多种变化组合的视觉形式,形成不同的视觉风格。通过不同的视觉形式风格与表现题材的组合,可形成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烘托一定的情绪、气氛,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环境图形一旦要为向特定的人传达特定的信息服务,就必须考虑视觉形式风格与信息传达功能相统一的问题,即信息的视觉表达风格符合特定受众的视觉审美趣味的问题。因此,环境图形风格的多元化是由其自身的功能决定的,是必然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
2.2 人性化
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获得更好的社会生活而服务的,这一本质目标决定了它必然以更加人性化的发展目标为其设计宗旨。环境图形设计实践活动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随着社会生活、工作活动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为了日常生活、工作不得不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往返奔波在不同的街道、社区、楼宇、地区,甚至国家之间。为了使来自不同地区或国家,有或无文字识别能力的人们,在与陌生的环境打交道时,避免受到形象和含义不一致的环境图形的干扰、影响,获得更加良好、快捷、安全、准确的环境图形使用体验,环境图形的规范化问题必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图形使用的统一规范性在未来的环境图形实践活动中将会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毫无疑问,环境图形规范化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公共环境图形在使用功能体验上的通用性、易用性、准确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交通与安全引导环境图形系统的应用上。我国于1993年6月发布,并于1994年6月1日实施的《标志用图形符号的视觉设计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543-93)中,对公共环境图形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作了详细规定。在关于公共环境图形的使用方面,也于1995年5月发布,并于1996年5月1日实施的《图形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566-1995)中,提出了详细要求,对环境图形的使用场所、设置原则、设置要求、布置要求、尺寸、制作及固定方式上都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还于1994年10月发布,并于1995年3月1日实施了《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0001-94)。这些规定、标准和原则的制定,是在充分考虑人们的视觉生理、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图形设计、制作的标准化工作作出的积极探索,以保证环境图形的运用更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质量。
(2)趣味性与情感化。环境图形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主要是从人的视觉生理识别特点出发,强调最佳的信息视觉传播效果。这种对实用性的强调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对趣味与情感的诉求与表现,则将抹杀事物的多样性,环境图形也必然走向单调和乏味。因为对环境图形趣味化和情感化的需求,正是人们对人类精神世界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的终极追求。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人的个性发展、重视人类情感世界发展的社会,因此,在环境中通过运用具有趣味性、情感化的环境图形,将个人情趣甚至社会文化价值观注入环境图形中,自然成为在满足功能需求基础之上,人们更进一步实现精神审美、价值认同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900-1997(国家公共标志设计原则)[S].
[2] 郑时龄.建筑批评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罗杰·菲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