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水印木刻创作的艺术特征
2018-07-23刘铃涛
摘 要:中国水印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与文化艺术的不断融合发展,当代水印版画的创作中已经具有了特殊的藝术特征。而梳理和总结水印版画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水印版画创作者的日常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水印木刻;艺术特征;“版”的概念;水味;材料属性
水印木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贯穿着中国版画的整个发展史,其所坚持的艺术特点则与中国传统绘画一致,而这种一致性在水印版画发展中的每个时代都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特征。隋唐时期以水墨为色,以雕版线条为主,印制出简约具有工笔效果的画面;宋元时期出现了朱墨双色套印法,使画面变得生动丰富;到了明清时期,水印木刻发展进入高峰时期,不仅出现了多版套色印法,同时饾版、拱花技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它多以制作年画、书籍、复制中国画的形式而存在;而当代水印木刻在继承了传统印制技术的基础上又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断耕耘探索,进而发展出新的技术,又加入了当代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情趣,使水印木刻成为一种兼容性更强、效果更为多样的版画艺术样式。它通过迥然相异的刻制方法、收放自如的印制技艺、材料物理属性的千差万别,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艺术特色的艺术形式。
当代水印木刻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版”的概念的不断延伸,水味则是水印木刻最本质的特征,通过材料属性的不同而形成丰富的艺术效果。
1 “版”的概念不断延伸
当代水印木刻相较于传统水印木刻在分版上得以简化。传统水印木刻是以大量复制中国画为目的,通过精细的分版、刻制、套印等制作工序,可以达到与复制作品一致的效果。在传统水印木刻中,“版”的概念多指饾版。它是明清时期的艺人们把每种颜色各刻一块版,版片根据图像处理形状各不相同,犹如饾饤(斗钉指堆叠食品,其堆砌拼凑,有如饾钉),故称作“饾版”。因此,饾版中的版是由很多小块刻版组成,这种小木块是选用质地细密的梨木加工而成,少则几十块,多则几百块,这样才能完整地复制一幅中国画。而这种方式印制出的作品,工序繁杂费时费力,不适合当代艺术工作者进行创作。而当代水印木刻的版一般采用的是椴木层板,它表面平整,不需后期加工处理,直接使用,刻制轻松省力,一般在刻制的过程中根据画面需要,少则两三块,多则六七块,这种方式对于创作者而言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斟酌画面,完善技术。这种方式印制出的水印木刻版味会更浓,采用少量的板材就可以达到相对丰富的效果,从而使版画作品在本质上不再依附于中国画的画面效果。
在当代水印木刻创作中“版”的概念的延伸还体现在一版多色、渲染、局部增减套色等技术上。一版多色主要用于一块版上不相邻的两个或多个色块,通过局部上色,形成画面不同区域的颜色变化。渲染是用画笔局部上色,使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在版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不同颜色或同类色色阶的自然变化,从而达到直接绘画的目的和丰富的版画画面效果的面貌。局部增减套色是在作品结束后根据画面效果酌情增加或减少版次,以达到最完美的画面效果。这几种技术可以相互叠加,交叉使用,不断地拓展版画中“版”的概念,从而达到作画更加自由的目的和状态。中国美术学院方利民教授在运用传统饾印刷技术的基础上,拓展了水印木刻的分版技术。他在作品《回家过年》《黄金周》中以4块主版穿插错落反复叠印的方式,将几百个人不断重叠在一起,人物被以符号化复制,形成富有节奏韵律的画面,表现出对人物生存空间和生活状态发展的人文关怀。“看似不一样的人群,其实在做着类似的动作,也有着相似的表情,生活就是这样。”同时也表达出中国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
2 水味是水印木刻最本质的特征
南北朝时期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品评作品标准的“六法论”中第一点提到的“气韵生动”,是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它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灵气洋溢的状态。在水印木刻中,有韵味则必须有水的介入,而“水味”也一般被认为是水印木刻的主要特色。在这里,“水味”是指画面滋润的艺术效果,也就是充分发挥水的作用而产生湿润、渗化、晕染等变化,是水印木刻独有的特殊艺术效果和艺术趣味,这种艺术效果和趣味被称为“水味”也更明确、更达意。
“水味”是水印木刻区别于油印套色木刻的本质特征,因此把握住湿度的多少也就把握住了水印木刻的核心。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纸张的湿度,这个湿度很难精确测量,加之各部分因艺术表现导致用水的多少不等,只能靠经验与拓印的先后顺序来掌握;另一方面则是调色的水分。颜色调入水的多少是根据画面深浅的需要来决定的,通过压印力量的强弱产生干湿浓淡、虚实强弱的特殊效果。有的创作者通过加大湿度使画面自然晕染开,产生意外的画面效果,让水印木刻在制作的过程中产生不可控的因素,从而增加了画面的意外性。而对于水印木刻水分多少的掌握,只有勤加练习才能掌握用水技巧,才能达到清新滋润、水味润美的效果。
3 材料属性不同,形成丰富的效果
平面性一直是版画创作中最基本的属性,但过于平面化会限制创作者对最初意图的表达。当下一些版画创作者会根据自己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及对美的理解,通过一些独特的材料运用来表现出与物象一致的精神面貌。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综合材料在水印木刻中也得以广泛的应用。综合材料可应用的材料范围宽广,只需要艺术家加以恰当的选择,任何现成材料都可以应用到画面中。它综合地利用凸凹等版种,使画面呈现出变化万千的印痕,从而打破了平面化的束缚,使水印木刻更加自由。应天齐是使用综合材料的艺术家代表,他将各种不同的材质巧妙地组合、叠加和拼贴,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几乎不需要木刻刀在版面上刻制,就可以完成整个制版过程。他这种独特的肌理印痕在中国水印版画领域可谓独树一帜,特别是他的《西递村组画》作品。这幅系列作品描绘的是皖南一带村落中遗留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中斑驳的墙面、低矮的木屋成为画面的表达对象,通过采用各种材料去创造适合的肌理,从而产生了变化丰富的印痕,古建筑的斑驳感、历史感、荒凉感得以生动展现,传递出对景物内在的深沉情怀。
在艺术创作中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会形成不同的画面效果。水印木刻创作中经常使用到椴木层板、梨木板、松木板等板材。椴木层板,技术完善的创作者可以印制出木材本身的纹路;梨木板质地细腻,在印制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纹路;松木板质地疏松,在印制过程中会产生大小不一的孔洞,形成强烈的肌理感。水印木刻的颜料多为水彩、水粉和国画颜色。水彩颜色相对透明,不容易覆盖,容易晕染;水粉颜色覆盖力强,可以用于遮盖颜色,但粉质较多,颜色饱和度和纯度会低一些;中国画颜色的属性介于两者之间,更容易表现出水墨淋漓的效果。在水印木刻版画创作中采用不同纹路木材、不同品牌的颜色以及质地的纸张都会对创作过程和最后的画面效果有影响。因此,只有创作者多实验,才能了解每一种创作材料表现出的画面效果,从而游刃有余地在创作中发挥作用。
4 结语
水印木刻版画发源于中国,已有千年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并在西方艺术思潮的不断冲击下,在朝着多元化和实验性的方向发展。如何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充分利用珍贵的文化资源,并塑造出更具个性化、时代性的个人作品风貌,是所有艺术创作者面临的问题。年轻的水印木刻创作者只有不断加强个人艺术修养,完善水印木刻技术,关注当下生活,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水印木刻作品。
参考文献:
[1] 骆献跃.方利民画作赏析[J].今日浙江,2015(24).
[2] 周炳辰.水印木刻的艺术特色[J].美术研究,1985.
[3] 龚建光.浅议水印木刻版画“韵味”的表现[J].美与时代(中),2014.
作者简介:刘铃涛(1985—),男,山东滕州人,美术学硕士,专技初级,研究方向:版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