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熟理工音乐系吴地音乐科研的调查分析

2018-07-23葛芳辛朱怡君

艺术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音乐系科研文化

葛芳辛 朱怡君

摘 要: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开展吴地音乐文化教育20周年,地方音乐文化已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和重视,在他们心中,已把传播、弘扬、实践和研究吴地音乐文化作为己任,尤其在理論研究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着重研究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全体师生在吴地音乐文化科研领域的成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提出有效的建议,使其在吴地音乐文化的科研领域做得更好。

关键词:吴地音乐;文化;科研;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

1998年,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在张柏铭主任的倡导下,率先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古琴选修课程,至今在“结合地方特色进行音乐办学”的道路上已走过了20个春秋。在这20年中,音乐系除了开设古琴选修课外,还进行了各种渗透地方音乐的办学举措,如2004年开始在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吴地音乐”系列课程,2012年5月成立了“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可谓是层层深入吴地音乐文化的三部曲。音乐系的这三部曲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吴地音乐文化进行介绍、传习、梳理和挖掘,使其完成了从零散到集中,民间到课堂,乡野到高校,实践到理论,个体到团队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一套较好的实践、理论与传承体系。在传统技艺师徒传承或家族传承到普遍院校传承的今天,这也是高校较其他单位或个人所不能替代的优势所在。

本文着重对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师生的科研成果做全面的统计和梳理,并发现问题和提出有效的建设性方案。

1 系内吴地音乐文化科研陈述

本系共有在职音乐教师19人,在做好日常课务之余,还承担着科研的重任,其中绝大部分科研属于吴地音乐文化领域。下面将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进行吴地音乐科研方面量的陈述。

1.1 教师科研

教师独立发表或署名为第一作者的相关论文共有42篇,其中核心12篇。教师主持的吴地音乐文化科研项目共22项,①其中教育部项目2项;文化部项目2项;省哲社科项目7项;省文化厅项目1项;苏州市级课题4项;校级项目6项。

1.2 学生科研

学生公开发表论文共9篇,其中核心2篇。署名第一作者1篇;第二作者7篇;第三作者1篇。校级毕业论文个人与团队项目共6项,大学生创新项目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项。学生科研主要还是有赖于教师的指引,教师需要在其中花费很多精力。基于这一点,以下的探讨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系的教师中展开。

以上是笔者对本校师生吴地音乐文化科研上量的陈述,下面将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2 吴地音乐文化科研情况

本系吴地音乐方面的科研始于2005年王小龙老师对于白茆山歌结构规律的研究,但真正规模化研究要从2009年开始,以史琳老师的省文化厅项目——《环太湖民间宣卷与山歌的调查、保护与发展》为标志,从而开启了本系师生对于吴地音乐文化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史琳②和王小龙③老师都是本系在吴地音乐文化中的科研大户,成果较多。在两位老师的影响下,先后共有9位教师主持了有关吴地音乐文化的科研项目,13位教师发表了相关的科研论文,其中涉及的吴地音乐研究的内容有白茆山歌、江南丝竹、昆曲、苏南民间舞蹈、吴歌、古琴曲谱、乐器制作、律学、个人成就等。在教师热衷于研究吴地音乐文化之余,还带动了一批同样致力于吴地音乐文化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克服交通不便与语言交流障碍等困难,投入吴地音乐一线,做着细致的田野调查,为本系在吴地音乐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本系教师和学生取得吴地音乐科研领域成绩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

首先,体现为繁重的日常工作量使科研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共有266位在校生,专任教师19人,分声乐、器乐与理论3个教研室,每人每周的课务量约14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分别承担行政、会议、毕业论文、班主任、社团、演出、横向项目服务等工作。繁重的日常工作使得教师的科研时间普遍不够,科研兴致普遍不高,科研质量也得不到提升。

其次,科研的团队意识有待加强。教师在实际科研中普遍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虽然在项目申报时也有其他教师参与,但多数仅存于形式,实际上参与人在科研方面没有真正的付出,所以收获不到感悟和经验,也谈不上团队与合作。

最后,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的功能没有真正发挥。本系于2012年成立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建立初期还有所建树。例如,与常熟市文化局和古里镇政府的合作意向;举办“东方音乐类型的文化研究”研讨会;④苏南地方优秀民歌展演会以及吴地音乐文化相关的学术研讨等。当时多位名家和专家齐聚一堂,系内师生都非常积极地投身到吴地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科研中,可谓学术气氛浓郁。后由于缺乏经费等问题,次年开始各种活动就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后续的工作进展。

以上是本人对有关吴地音乐文化科研的分析,下面将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方案。

3 提高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科研水平的建议

3.1 课务减负使教师有更多精力提升科研质量

本系在职教师日常承担的课务量与系内工作过多,导致无法分身科研与提升质量。为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身科研,光靠喊口号或行政制度是不行的,要本着人文关怀解决教师的切身问题。首先,应大力引进优秀教师,这样可以减轻现任教师的日常课务;其次,给教师的日常工作减负。这样教师才能有精力与热情对待教学、科研,既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能把科研搞好。

3.2 树立和强化科研团队意识

科研团队意识就是使团队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团队意识来提高合作意识与科研效率。本系的团队意识可呈现两方面含义,一是系内教师抱团参与而形成的科研团队,系内一些研究方向、兴趣与观念相同的教师可自发组建科研团队;二是系内与社会或民间科研团体或个人科研力量的结合。团队化的科研只要分工协调好,凭着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可使科研质量大幅度提升。

3.3 提升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的功能价值

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创立的初衷是为音乐系建立一个合适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平台,加强校内外科研力量的凝结,以支撑师生们对吴地音乐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本人认为应大力发挥其平台优势和高校的科研优势,本着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院系领导应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解决经费困难问题的前提下,使研究所能够正常运转,发挥其功能,研究所负责人每年还应做好科研统筹和规划,如定期组织研讨会、交流会、外访活动、田野调查、科研汇报与展示等,使本系师生在吴地音乐文化科研领域能够做出更多的成绩。

3.4 建立科研导师体系

科研导师体系体现为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或科研能力与意识薄弱教师的科研监督与辅导,体现传帮带的作用。比如,根据专业方向或意向,一个教授带两个助教、一个副教授带两个讲师等。这个过程要有任务书、计划表、预期成果等内容,真正做到精准科研帮困。

4 结语

常熟理工学院地处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常熟,音乐系作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团体,对研究吴地音乐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和建议,本系师生能在吴地音乐文化科研的质和量上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该研究领域作出更多贡献。

注释:①该数字与下文的项目统计数字都是包含了已结项和在研的项目。

②史琳:本系教授,更是吴地音乐文化科研大户,先后拿过两项教育部、一项文化部和一项文化厅项目,个人专著两部,在国内江南宣卷研究中属于领军人物。

③王小龙:本系副教授,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吴地音乐文化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先后拿过一项文化部、一项省文化厅和多项苏州市文化项目,个人专著与参编教材,论文多次获奖等,在吴歌与古琴领域成果显著。

④该研讨会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联合举办。

参考文献:

[1] 冯智全.吴地民间歌曲解读[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2] 刘士林,洛秦.江南文化的诗性阐释[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 黄正泉.文化生态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 姚裕群.团队建设与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音乐系科研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音乐系教授怀特纳博士访谈录(下)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音乐系教授怀特纳博士访谈录(上)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