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生气的权利

2018-07-23孟月

幸福·婚姻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气大人权利

孟月

周末和同学小聚,听她倾诉了困扰她很久的心事——女儿老爱生气。她女儿出门跟小朋友玩的时候,几分钟就要闹一次别扭,然后抱着胳膊到一边生气去了。不理人或者自己玩,有时候会气一天。

让同学非常担忧的是,在大人看起来芝麻蒜皮的事情都能使她很生气。这样一来,简直没朋友玩了,这样的孩子将来社交肯定要出现问题了,怎么办啊?

折磨同学的问题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生气不是大人的专利,语言能力缺乏的孩子,也需要一种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一味地埋怨孩子,把一顶顶的大帽子不问情由地扣下来,着实对孩子不公平。

生气是孩子感情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元素”之一。关键在于两点:首先,孩子生气时,应该如何引导他们通过正当渠道发泄。其次,教会他们如何控制情绪不要“气昏头”,被生气控制了自己。

在一个著名教育家的博客中看到过一个疏导幼儿紧张情绪的方法。类似“瑜伽”的运动:摇摇头甩甩手,坐在地毯上,一边拍地一边叫喊。动作看上去有点怪怪的,但真有使人精神上放松之效:心中憋着的“气”不必“转让”就得以宣泄。

总之,大人不要把孩子发泄愤怒简单地视为“行为另类”,更不要动不动就严词训斥孩子,暗示他们“爱生气”,不要剥夺孩子自我心理调节的权利,若他们把怨气积存在心里,紧张和焦慮情绪就会不断增加。原则是在不致伤害到孩子或别人的前提下,让他生气好了,那是被允许的——就像成人自己,不也同样以流泪或生气来宣泄的么?

我认为,遇到孩子交往中容易生气的行为应该科学处理。对孩子要放手,在和小朋友玩之前提前说好,不能伤害别人,有什么问题,用语言来解决。这样他在玩的时候,出现任何状况大人在一旁多观察,少介入,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学会负责。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说负面的话。别当着孩子的面说,爱生气、脾气差、将来没有朋友等。相反要多给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比如回家要说,我觉得你今天比昨天有进步,高兴地玩了半个小时呢。孩子有了正确的引导暗示,慢慢就习惯不再生气了。

最为重要的是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容易抱怨、发牢骚。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是父母的行为。我们豁达一些,孩子的心就宽了。

在孩子生气时,莫用嘴,少说孩子的不是;用心感受一下孩子的情绪;用耳朵听听孩子的“生气宣言”,给孩子生气的权利。

摘自《博尔塔拉报》

猜你喜欢

生气大人权利
我们的权利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如果没有了大人
生气汤
权利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