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场寻找自我的旅途
2018-07-23河东
河东
有的书籍读后会让人眩晕,比如杰夫·戴尔的《寻找马洛里》一书。
“这场搜寻开始于沃克与蕾切尔的相遇”,小说这样开篇,很简洁很干脆,清晰明了,阅读起来也非常愉悦,仿佛人生中的任何一场寻找或者其他什么事情,都会有这样一个简单喻悦的开始。
只是开始以后,许多的东西就不那么简单了。沃克受蕾切尔所托去寻找她失踪的丈夫马洛里,可是蕾切尔提供给沃克的关于马洛里的线索却是非常有限,甚至连一张马洛里的照片都没有。这便注定了是一场极其艰难的寻找,且这样的寻找还是违法的。沃克根据自己以往类似的经历推测出这次寻找中可能存在巨大危险,虽然蕾切尔承诺给他的酬金不菲,但沃克答应蕾切尔并不是因为缺钱。从种种角度来看,沃克接受蕾切尔的这个委托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是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鬼使神差,沃克最终选择了答应蕾切尔。如果一定要究其原因,估计不外乎两个:其一是蕾切尔身上那种不确定的美带给他的某种诱惑,其二或许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沃克已经无所事事好几个月了,他正在承受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因为许多时候,人类都需要一些外在事件来打破自己过于平静的生活,否则无休止的平静可能让人窒息。至少对于该书中的沃克是如此。
一场完全无法预计的惊心动魄的寻找之旅就此拉开帷幕,沃克面临的是马洛里若有若无的行踪、极端恶劣异常的天气、追踪与被追踪甚至被杀、荒诞诡异的城市、梦境般神秘的旅程,许多次马洛里分明已近在咫尺了,却转眼间又失之交臂。那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那些突如其来的危险,让读者阅读的时候常常忍不住会想:怎么会是这样?会站在沃克的立场上,像沃克一样心里充满了迷茫困惑、紧张焦虑。寻找马洛里原本是很清晰明了的一件事情,却渐渐变得如隐喻一般,甚至沃克途中遇到的一切事物,比如街道、商店、桥梁、书本、电话机、录音带,等等,也都变成了隐喻,似乎都是命运的某种暗示,却又让人不得其解,云里雾里。读者常常忍不住在心里发问:作者写作的目的到底想要说明什么?
不过最终读者还是会明白,虽然不一定完全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读者自己多少会从中悟出一些东西。比如:这世上任何一趟旅程,无论有着怎样的开始,其过程和结果都是事先无法预料的;一旦踏上旅途,就一定要坚持往前走,因为迎面而来的一切惊喜和艰难都是命运所赐的弥足珍贵的礼物;无论对谁而言,这世上都有着太多太多未知的事物,所以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很了解这个世界;当残酷现实扑面而来,人类远远比自己所想象的要勇敢和坚韧,并且充满智慧。诸如此类的感悟,或许跟作者杰夫·戴尔想要表达的东西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却是一个读者最真实的领悟。
读完《寻找马洛里》一书,最让读者喜欢的是沃克在寻找过程中的几个转折。最初他的寻找主要是依赖蕾切尔提供的外在线索而展开,那也是侦探破案最常见的思路和做法,然后他开始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直觉,再然后他考虑的是自己应该去哪儿而不是马洛里去了哪儿。这并不代表马洛里去哪儿了这个问题不重要,而是这个问题已经完全变成了沃克自己应该去哪儿的决策过程。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当一天天成长起来,终将要学会或者说应该学会,做出某个决定时不要一味遵循外部世界的風向标,而是更多更认真地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
沃克最终也没有能够找到马洛里,但他没有遗憾,他觉得自己“尽力去做了某件事,现在可以回家满意地待上一阵子了”,小说的后半部分尤其是结尾处,写到了沃克为寻找马洛里而经历过的一场惨烈的生死较量,作者似乎是在强烈地暗示读者——其实马洛里不是别人,就是沃克自己。当然这也是读者的感悟,只是“似乎”。
其实,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大到学业、工作、情感,小到一趟旅行、一个约会甚至一次阅读,人类的潜意识里无不是在追寻或靠近自己,或者说是努力追寻或靠近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所有选择时的经历,欢乐与悲哀,折磨与煎熬,眼泪与血汗,希望与失望,身心所亲历的一切起伏与曲折,最终都将打磨出世上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类个体。从这个意义来讲,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寻找自我的旅途,这场寻找,只要生命还在,就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