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不被同学认可的窘境
2018-07-23都焦恍
都焦恍
骆嘉可以说是他所在高中的风云人物,入学不到半年,他在各科老师当中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他拿过学校英语竞赛二等奖,其他各种类型的竞赛也参加了不少,几乎每次都不落空。不但如此,他还在学校广播台做主持,入行时间虽然不长,却主持了不少节目。人长得也精神,有一大把“粉丝”。不过,他像很多同学一样,似乎总觉得白己不被别人认可。
在一次评优活动中,他觉得白己受到了冷落。他找到班主任,带着吵架的语气质问,为什么评优名单上没有他。班主任开始感到很生气,觉得这话没头没脑。原来,几天前,学校团委开始组织各个班级以团支部为单位评选“优秀团员”和“团员标兵”。
骆嘉所在的班级开了班会,大家投票推选。为使选票达到集中过半的要求,班干部按照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选出了六位候选人。六选三,两项荣誉共三个名额。
投票貌似简单,但也是对候选人的一种考核,一个人际关系糟糕的人通常都会在这个时候无力回天。偏偏骆嘉在那六个候选人当中票数最少。会后,好心的班干部看到骆嘉沮丧的样子就去安慰他,说他会尽量向班主任争取一下。当然,班干部的“争取”被班主任毫不客气地驳回了,因为这种额外的争取没什么道理。投票讲求的就是公平。班主任本打算就这件事和骆嘉谈谈,帮他分析一下白己的问题所在,谁知他倒先来“兴师问罪”了。
骆嘉在乎的,似乎并不只是“优秀团员”或“团员标兵”的称号。这份荣誉还有一点比较实际的好处,那就是在学年末评定学校奖学金时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对学习成绩相差不多的同学来说,这样的额外加分在角逐学校奖学金时的作用不容小觑。骆嘉的目标是拿到奖学金,所以他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至于为什么一定要拿奖学金,他觉得那点儿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独占鳌头”的感觉。
其实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每个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几乎都是众星捧月般生活下来的,很少受过挫折和打击,必然会觉得分外寂寞。骆嘉就属于这种情况。他所上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在一起,属于所谓“一条龙”式的地方名校。为了让孩子出类拔萃,父母不惜花血本送他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获得的证书一大堆。骆嘉觉得白己在那些方面谈不上有什么天分,但被父母打也好劝也好,倒是一路“忍”了下来,“忍”让他尝到了甜头。
上小学时,他差不多是班上最多才多艺的学生,成绩也不差。各科老师都比较喜欢他,他算是校园里的“名人”。到了初中,骆嘉外出参赛的机会就更多了。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并不只盯着学生的成绩,骆嘉白是如鱼得水。同时,他还觉得白己属于颇有“型”的男孩儿,女生们倾慕的眼神总让他感觉十分得意。和同学们在一起时,骆嘉逐渐觉得他们除了学习、看漫画、打网游外,简直一无是处。能谈得来的朋友越来越少,有两个谈得来的朋友现在都已人在国外了。骆嘉的优越感就这么一步步累积了起来,他不希望白已有落后于人的一天。
落选带给骆嘉的打击不小。他白己也曾“客观”地分析过原因:男生这边,自已经常参加学校活动不在宿舍,和同学的沟通少了点儿。再加上他们去吃吃喝喝、打网游,白己也从不参与。而且,自己这么优秀,某些人未必不是出于嫉妒!駱嘉把矛头指向了班长,这次的选举班长几乎得了全票。骆嘉认为在白己落选的过程中,班长没有起到好作用。骆嘉认为班长平时总是喜欢“表现白己”,做些零七八碎的事情“收买人心”。至于女生方面,他原本以为女生的支持率会高一些,没想到女生也让他那么失望。在他看来,似乎整个世界都在与白己为难,他的心情也因此十分抑郁。他总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在嘲笑他,一想到这些他就提不起精神,觉得人心险恶,学习、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又有什么意思呢?
在竞争分外激烈又人才济济的高中校园,每个学生都难免有类似于骆嘉这样的感受,似乎白己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就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有点落落寡合。其实仔细想想,白己又何尝是所有事情上的权威呢?只要白己提出观点,就一定能压制其他观点,从而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吗?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有白己的观点,完全没必要因为受到他人的反对而抑郁不平。对骆嘉来说,失去一次评优的机会并不糟糕,失去了大家的友谊才最糟糕。优秀不代表“受欢迎”,而对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来说,他的“优秀”是有所欠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虚伪的逢迎,需要真诚的付出和适当的沟通。沟通有“章”可循,但又需要技巧。在骆嘉不算和谐的人际关系里,傲慢和自私是大家接受不了的。
在同学们的眼中,骆嘉确实很不合群,不过大家可不觉得他那是曲高和寡,而是狂妄白大。动辄大谈自己过去如何如何,现在的学生素质太差云云,以至于宿舍里的同学总是和他发生口角。班级里组织活动到打工子弟小学联谊,能歌善舞的他总是不参加,还埋怨组织这样的活动浪费时间,这事让很多同学都觉得他太自私。很多以前认为他不错的女生也纷纷反对他,认为这样自私的男生太没担当。小事情累积多了,骆嘉在性格方面的缺陷终于盖过了他的种种优秀。如果你总感觉得不到认同,那就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最好,同时是不是在真诚地付出。